解放战争期间,传奇将军郭汝瑰官至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负责起草国民党部队的作战计划。不过,郭汝瑰的真实身份却是我党的卧底人员,他也在解放期间源源不断把国民党的重要情报输送给我军。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郭汝瑰设计使杜聿明主动钻进包围圈,为淮海决战的取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汝瑰是陈诚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因此蒋介石对郭汝瑰信任有加。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从没怀疑过郭汝瑰,甚至还任命他为二十二兵团司令。郭汝瑰的二十二兵团下辖二十一军、四十四军与七十二军,其中七十二军由郭汝瑰自任军长。1949年12月,郭汝瑰在四川宜宾和平起义,正式加入解放军。那么郭汝瑰和平起义后,他的22兵团的另外两位军长的结局怎么样呢?
第一,二十一军军长王克俊
王克俊是二十一军中将军长,出生于1902年,四川广安人。抗日战争时期,王克俊跟随郭汝栋,也就是传奇将军郭汝瑰的哥哥出川抵抗日本侵略者。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王汝栋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型战役,由一名下级军官晋升为26师师长兼49军副军长。
抗战胜利后,因为王克俊出身川军,属于杂牌军,所以差点被蒋介石打发回老家。在各方势力的干预下,王克俊被蒋介石调到沈阳警备司令部担任副司令。不过,王克俊这个副司令属于闲职,手中也没有实权,王克俊却乐得其所,过了一段安稳日子。解放战争末期,王克俊的老领导刘雨卿辞职,他辞职之前保举王克俊为二十一军军长。
就这样,王克俊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二十一军军长。不过,当时的国民党部队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王克俊的二十一军被解放军一击即溃,他只能率领残部逃到台湾。王克俊逃到台湾后,在他的努力下,二十一军番号被保留,王克俊也奉命返回大陆,以二十一军军长的名义到西南“招兵买马”。
1949年10月31日,二十一军加入了新成立的二十二兵团,兵团司令为郭汝瑰。1949年12月,郭汝瑰在四川宜宾通电起义,主动投降解放军,王克俊也追随兵团司令郭汝瑰起义投诚。和平起义后的王克俊被送入学校学习,不久后进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晚年的王克俊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最终于1975年因病去世,终年73岁。
第二,四十四军军长陈春霖
四十四军也属于川军,他是四川主席王缵绪的起家部队。抗日战争期间,四十四军军长由王缵绪的儿子王泽浚担任。解放战争期间,王泽浚率领四十四军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之后国民政府重建了四十四军,陈春霖担任军长。
陈春霖出生于1900年,他是四川资阳人,黄埔五期毕业。淮海战役后,王缵绪推荐陈春霖担任四十四军军长。不过,四十四军是川军本土部队,派系势力复杂,陈春霖无法控制这支部队。1949年10月31日,四十四军加入郭汝瑰的二十二兵团,客观来说,这对陈春霖是个好消息,也是他摆脱烂摊子的机会。郭汝瑰通电起义后,作为四十四军军长的陈春霖也在不久后和平起义。
和平起义后的陈春霖被送入西南军大学习,不过他的最终结局却不太好,于1951年被当作反革命分子判处死刑。好在1983年组织恢复了他的名誉,陈春霖也由反革命分子改为起义人员,也算是还了他一个清白。
参考资料:
《哀将》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