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历史·楚汉争霸篇·37
引子:
纪信,四川人,是刘邦的大将。
当项羽包围荥阳时,纪信冒充刘邦,替他赴死,为刘邦争取到一线生机。
然而,他自己却被项羽活活烧死。
不过,这一行为却成就了纪信的美名。
纪信死后,刘邦为其筑庙纪念,不仅如此,在后世两千年的时光中,郑州人民更是一直将其视为守护神。
这是怎么回事呢?纪信与郑州有什么关系?
咱们看看正文。
正文:
在上一篇里,我们说到陈平用毒计除掉了范增。
范增虽然没了,但眼下围城的困局却丝毫没有改变。
在项羽的猛烈进攻下,荥阳城马上就要被攻破。
在这个关键时刻,将军纪信决定挺身而出。
纪信的身高体型与刘邦接近,为此,他提了一个建议:
“情况紧急,荥阳城破,就在今晚。我可以假装你出城投降,请大王趁乱逃生。”
话不多,但信息量却很大。
纪信以刘邦的身份出现,投降,此时西楚的警备必然松懈,趁着这个机会,可以让刘邦逃走。
对刘邦而言,这是一条生路,但对纪信,却是一条死路。
过往的事实证明,那些欺骗项羽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在忠诚与生命之间,纪信选择了忠诚。
自从起兵以来,纪信与周勃、灌婴等人一起作战,然而,他们的战功卓著,自己却没有拿出手的功绩。
纪信,不想默默无闻。
今晚,他要站在舞台的中央。
听到这个建议,刘邦很感动。他实在没想到,有人会自愿为自己送命。
纪信能征善战,在鸿门宴时,他便保护了自己。于情于理,刘邦都不想牺牲他。
但眼下,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建议。
荥阳城马上就要陷落,没时间犹豫了。
刘邦接受了,他向纪信保证,等自己逃出去,一定会好好对待他的父母子女。
纪信点头,准备实施计划。
在午夜,荥阳城的东门大开,在两千娘子军的簇拥下,纪信出现了。
当然,他坐着汉王特用的辇车——黄绫作盖,左边插着表示国王威仪的御旗。
与此同时,让人高喊:“粮草已尽,汉王投降。”
西楚士兵一看,纷纷离开阵地,跑向了东城,生怕错过这历史性的一幕。
对士兵们而言,这是天大的喜事。
刘邦既然投降,天下就没有战争了,他们可以回家了。
是的,自从秦末起义以来,战争持续多年。士兵们常年在外,他们太思念家人了。
和平,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刘邦利用了他们的心理。
趁着西楚士兵离开,荥阳城的西门悄悄打开。
在一众亲信的保护下,刘邦悄悄逃走。
刘邦既然已经逃走,纪信的使命也完成了。
汉王的辇车缓缓走到项羽面前,两人终于见面。
项羽怒不可遏,他明白了,自己又被愚弄了。
“刘邦去哪了!”,项羽质问。
看着暴怒的项羽,纪信非常骄傲,他知道,虽然自己即将丧生,但他是胜利者。
纪信轻蔑的看着项羽:“汉王已经走远,你追不上了。”
项羽疯了,他要杀了纪信。
他让人把纪信绑在那辆辇车上,点上火,把他们一起焚为灰烬。
纪信的一生,就此结束,但他的名字,却留在了历史中。
救命大恩,刘邦没忘记他。
在几年后,等天下大定,汉高祖刘邦为了纪念纪信,在他的老家(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建了一座庙,名叫“忠佑庙”。
诰词为“以忠殉国,代君任患,实开汉业。”
足以见刘邦对他的感恩。
除刘邦外,纪信的忠诚也感动了荥阳城的百姓。
百姓们将其奉为城隍(守护城池之神),希望纪信能够继续护佑这座城。
这座城,当年称荥阳,如今称郑州。
从汉代至今,足足有两千年的时光。在这期间,城隍殿虽然遭受了火灾、人为破坏,但总是能得到及时的修葺。所以,如今的城隍殿,还基本保留着当时的原貌。
若去郑州实地参观,还能看到殿门上的书联。
上联:入门温旧史,诓楚救汉,问高祖登基时,可曾记起荥阳一幕
下联:进庙惊新颜,正冠掸尘,看谒者叩首处,总要流下热泪两行
书联记载了纪信的感人事迹,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读完仍然热泪盈眶。
对于纪信的选择,你觉得值不值呢?
关于作者:
我是历史应用派。
我相信,阅读历史,不仅能以史明鉴,更能得到精英们为人处世的干货。
我目前在做的,正是挖掘这些干货。
所写故事以《资治通鉴》为主要参考,同时查阅了其他史书。
如果觉得这种读史方式还不错,欢迎关注我,定期更新。
最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敢说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但写出了故事深层次的一些东西,若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