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地图看,中国的面积似乎是最大的,但实际上算下来,俄罗斯才是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乎是中国领土的2倍。
一千多年前,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也不过是个方圆几十公里的小地方,随着战斗民族一步步的扩张和吞并,最后西伯利亚一直到太平洋北冰洋,成为了目前地球上领土最大的国家。
其实大家都非常清楚,美国和俄罗斯从上世纪开始就是世界上头牌竞争大国,都热衷于扩张领土,那么问题是,这到底是为什么?
俄罗斯历史就是扩张史
俄罗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极为特殊,其精神风貌复杂而独特。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土面积,达1709.82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水域面积占地球的13%。东西长9000千米,横跨11个时区,南北宽4000千米,跨越4个气候带。
对于任何民族而言,领土都是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领土意识深深扎根于民族性格之中。
俄罗斯民族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9世纪中叶才建立统一政权——基辅罗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一个仅莫斯科周围方圆几十公里的小公国,迅速扩张成为如今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第一领土大国,这与俄罗斯民族强烈的领土意识紧密相关。
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皈依东正教,自此东正教成为俄罗斯国教。1054年,罗马天主教与拜占庭的东正教正式分裂,俄罗斯卷入其中。
1 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莫斯科成为东正教唯一独立的堡垒。此后,俄罗斯因对欧洲变革持藐视和敌视态度而陷入封闭孤立状态。
1533年,年幼的伊凡即位,即伊凡四世。他统治期间,俄国封建割据结束,确立君主专制统治。但推行特辖制导致军队暴行、战争和自然灾害不断,人民深受其害,农民进一步被农奴化。此时俄罗斯经济落后、国力薄弱,为满足封建地主阶级和商人要求,伊凡四世开始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自伊凡雷帝起,俄罗斯历代沙皇都热衷于领土扩张。
为寻找出海口,俄罗斯通过一场场战争不断拓展疆界,最终形成北至北冰洋、南到里海沿岸、西接波罗的海、东抵太平洋的广阔疆域。
苏联解体后,尽管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但在领土问题上,整个民族空前一致,坚持“俄国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为此,不惜向格鲁吉亚动武,粉碎日本收回“北方四岛”的美梦。
近代早期,沙俄东进主要表现为领土扩张及对新占领土地的开发治理,出于生存和安全需要。
二十世纪早期,沙俄和苏联在远东地区抢占战略要地,为国家强大和确立大国地位。苏联时期开发西伯利亚、巩固东部边境安全,旨在加速发展以增强国力,与美国及西方国家争霸。
现阶段东进则是为了振兴东部地区、融入亚洲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推动国家复兴。
早期沙俄向东部进发主要是强占领土、获取西伯利亚丰富皮毛资源,开发意识和动机不明显。沙俄对土地贪求无度,也渴望冬季不冻港口,扩张至太平洋沿岸顺理成章。且近代以来,沙俄扩张步伐从未停歇,只要国力和国际环境允许,就不断拓展领土空间。
俄罗斯南部草原长期成为亚洲游牧民族突入欧洲的通道,刺激了俄罗斯社会的军事化。西部边界难以保护且变动不定,使得俄罗斯在抵抗外来入侵时易产生强烈复仇心理,防卫和进攻界限模糊。
克里米亚鞑靼人一直是俄罗斯统治者的心头大患,南部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地区长期被蒙古鞑靼人控制,直到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才占有该地。由于南北出海口被封锁,俄罗斯只能向东扩张。
1556年,俄罗斯夺取阿斯特拉罕汗国后,莫斯科公国边界向南推进,遭遇奥斯曼帝国阻力,与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汗国及高加索山民军队冲突不断,但未取得巨大战果。
这种扩张源于其强烈的领土意识、对资源和出海口的渴望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这一历史进程塑造了俄罗斯庞大的领土和独特的民族性格。
然而,在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俄罗斯也需要在尊重国际法和其他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其他国家也应从俄罗斯的历史中吸取教训,通过和平协商解决领土争端等问题,共同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世界秩序。
根本原因
俄罗斯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扩张史,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强烈的领土意识深深扎根于俄罗斯民族之中
整个俄罗斯民族始终坚持“俄国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这一原则。为了守护领土,他们不惜采取强硬手段,向格鲁吉亚动武,坚决不让日本收回“北方四岛”。
这种领土意识仿佛是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涉及领土问题时,整个民族能够空前一致地团结起来。对他们来说,领土不仅是生存的空间,更是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耀的象征。
二、地缘因素在俄罗斯的扩张中起着关键
正如恰达耶夫所说:“有一个事实,它凌驾在我们的历史运动之上,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我们全部的历史……它是我们政治伟大之重要的因素和我们精神软弱之真正的原因,这一事实就是地理的事实。”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大部分国土处于北纬50°以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暂。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俄罗斯人在生活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饱尝艰辛。
然而,正是这种艰难的环境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俄罗斯广袤的领土既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带来了战略上的优势。
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俄罗斯不断扩张领土,以扩大战略缓冲地带,抵御来自周边的威胁。
三、历史因素也是俄罗斯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俄罗斯的历史充满苦难,其发展史基本就是一部战争史。除了英、美之外,俄罗斯几乎与同时代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发生过直接的战争。
二战对俄罗斯民族造成的损失尤为沉重,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战争造成的伤亡超过3400万,几乎每一个俄罗斯家庭都有亲人在卫国战争中死亡。
正是凭借着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俄罗斯人在战争中顽强抵抗,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历史上的战争经历使得俄罗斯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广阔的领土,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去。因此,俄罗斯不断扩张领土,以增强国家的实力和安全感。
此外,俄罗斯的扩张还与国家利益和战略需求密切相关。
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俄罗斯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同时,寻找出海口也是俄罗斯扩张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俄罗斯在海洋贸易和海军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俄罗斯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不断拓展自己的海岸线,争取更多的出海口。
领土意识、地缘因素、历史因素以及国家利益和战略需求等相互交织,推动着俄罗斯不断扩张领土。然而,在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俄罗斯也需要在尊重国际法和其他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大力外交政策
普京曾掷地有声地说道:“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但却没有一寸领土是多余的。”
辽阔的国土确实是俄罗斯民族的骄傲,而捍卫每一寸流淌着祖先鲜血的土地,更是每一个俄罗斯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支撑这一坚定信念的,正是俄罗斯民族性格中那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对外结盟目标来看,主权国家为维护国家安全,通过结盟行为来达成战略目标。这种对外结盟目标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其一,它是通过国家对外结盟行为所要实现的国家安全目标;其二,对外结盟目标是国家安全目标的子目标;其三,对外结盟目标通常比国家安全目标更为具体。
对于俄罗斯而言,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具有特殊性。俄罗斯处于弱势大国地位,相对于国际体系中的首要强国,其相对实力较弱,居于首要强国之后。根据沃尔兹的体系结构理论,体系中的弱势国家倾向于联合制衡权力优势国家,以平衡权力优势,恢复均势结构。
俄罗斯边境具有开放性,这使得俄罗斯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承担军事支出,而且在扩张成功后,为守住新征服的领土,还需维持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以便随时控制可能发生的反叛。
俄国历史充满矛盾,一方面受解救希腊正教徒和斯拉夫同胞的使命感驱使, 另一方面又被普遍的不安全感所煎熬,始终存在着不扩张就分裂的恐惧感。
苏联时期,权力扩张源于宗教式信仰的内在诉求,并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主导地位。俄罗斯统治者确信,扩展自己的统治是合法的。
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普世主义,在战胜以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为代表的极权资本主义之后,与以苏联为代表的国家社会主义展开了一场有关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与方式以及国际秩序的法治基础之争。
此外,基于地缘环境与历史记忆形成的不安全感,俄罗斯与外部世界彼此之间常持否定态度,充满疑虑和不信任。由于彼此之间的恐惧与猜疑,俄罗斯与外部世界存在不安全心理困境,导致双方之间的对抗色彩出现自我实现式的强化现象。
以俄罗斯与美国在南极的合作备忘录为例,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南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根据1959年《南极条约》规定,任何南极条约协商国有权指派观察员在任何时间进入南极的任何地点进行视察。
因此,备忘录中指出“根据《南极条约》第7条和《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第14条的规定,在南极条约地区组织并进行联合视察”。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俄罗斯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对话,以缓解紧张局势,实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世界扩张,对我国的启示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北约和欧盟的东扩对地区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北约进行了三轮东扩,将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到原本由苏联控制的地区。
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被纳入北约;2009年,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也加入其中。
然而,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未能如愿“入约”。美国借北约东扩之机,将反导系统部署到波兰和罗马尼亚,这无疑降低了俄罗斯的核威慑力,破坏了俄美战略平衡。
1999年,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对俄罗斯的传统盟友南斯拉夫实施轰炸,这一行为极大地激怒了俄罗斯人。
与此同时,欧盟也在积极东扩,已经吸收了大部分前东欧集团的国家。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8国加入欧盟;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成为欧盟成员。
随着域外国家影响力在该地区的不断增强,俄罗斯重新凝聚这一地区的前景面临诸多挑战。俄罗斯的竞争者众多,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土耳其、伊朗等国家。
而域内国家向外开拓经济合作空间、引入外部力量协调政治军事矛盾的愿望,也使得这一地区愈加“碎片化”。
再看我国,我国领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1956年,在中苏友好时期,俄罗斯国立土地管理大学派遣专家学者来到我国东北农学院(今东北农业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土地规划系,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从这些国际局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重要启示。
我们应大力培养土地管理的专业人才。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专业的土地管理人才能够更好地规划、利用和保护土地,确保国家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不断加强保护领土主权意识。
领土主权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同时,也要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意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等。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性,从各个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我们要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我国的领土管理和保护机制,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从领土意识看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情怀.俄罗斯领土扩张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