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统一天下以后,刘邦曾经在洛阳南宫,和群臣一道共同探讨成功的原因。
他说:“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我认为刘邦总结得很对,但是还不够全面,依我之见,
刘邦夺取天下的主要原因是真正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起义之初,刘邦便联合那些走投无路的民伕,组建成一支略具规模的反秦队伍。
接着,在萧何、曹参的支持下,他又带领起义军,会同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占领了沛县,正式举起了对抗暴秦的义旗。
然后,他不断招兵买马,招纳人才,樊哙、夏侯婴、张良、周勃、灌婴等贤才良将相继加入麾下。
后来,为保存自身实力,延续反秦战果,避免被其他势力所吞噬,主动投效了起义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项梁,成为其麾下举足轻重的一支军事力量。
项梁死后,他接受楚怀王的领导,因注重与人为善,得到众多老臣的支持,得以受命进攻秦都咸阳。
占领咸阳以后,他饶恕秦王子婴,保护秦朝宫室和仓库,与关中老百姓约法三章,大力施行仁政,获得了秦国宗室和关中地区人民的广泛支持。
楚汉争霸时,因自身实力有限,又联合九江王黥布和魏相彭越等诸侯共同围歼项羽,最终使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得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从刘邦一统天下的过程看来,他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是因为
他善于搞好团结,不仅团结走投无路的农民、安邦定国的人才、同仇敌忾的友军,还联合昨天的仇人、曾经的对手,乃至全天下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对这些力量很好的整合运用,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最终目的。
其实,不光刘邦如此,很多大人物的成功之道亦是如此。
蒋介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长为几乎占有全中国的最大军阀,也是因为他善于周旋各方面的力量。
为了获得军权,在国民党内占有一席之地,他和共产党人精诚合作,一起创办黄埔军校;
为了打赢北伐战争,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和地盘,他可以暂时联合于自己有巨大威胁的共产党人及其代表的广大工人、农民;
为了消灭共产党人,巩固自己权力和地位,他可以与自己在国民党内的最大政敌汪精卫化干戈为玉帛,也可以与上海黑社会组织青帮大佬黄金荣、杜月笙相勾结,甚至还无耻到以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当靠山;
为了结束军阀混战,从形式上统一全国,他以恫吓、威胁、哄骗、收买等手段,谋求所有对手、敌人的支持和拥护;
……
可以说,蒋介石为了上位,无所不用其极,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自己呐喊助威、推波助澜。
可是,他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因为他谋求的是假团结,是表面的团结,当团结与他的利益相悖的时候,他就会肆意破坏团结、毁掉团结,而毁掉团结的同时也毁掉了他自己。
所以,
只有真正的团结才能促成真正的成功
,就像中国共产党人一样,他们团结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他们代表的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是为人民谋翻身、谋解放、谋幸福,
只有这样一如既往的团结才是真团结,而只有这样的真团结换来的才是彻底的真成功。
最后,以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来结束此文:
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