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朱元璋可以排进前五。
关于历史上的有为之君,很多人在心里都有自己的排名。有些帝王本身由于争议比较大,故而这些排名很难做到让每一个人都信服。但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绩应该算是没有什么争议,应该可以进入前五。
依小编来看,历史上的皇帝功绩能够超越朱元璋的不多,能排进前五的也就是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和明太祖朱元璋(不分先后)。
看一个皇帝的历史地位,只有武功是不行的,其文治甚至更加重要。我们应该看他对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或者说看他的政策对后世有多大的影响。
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和唐太宗之所以为万世敬仰,不单是因为他们或一统海内,或开疆拓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为后世所沿用的政治制度,关于他们的贡献,不再赘言。
朱元璋的历史功绩首先在于武功上“再造华夏”。自唐末以来,虽有北宋的统一,但汉地仍有燕云、陇西等地未能纳入版图。朱元璋光复华夏之后,数次北伐,不但收回了丧失400多年燕云等地,而且经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之战,除北元天元帝及其子天保奴、丞相、知院等数十骑逃跑之外,俘获天元帝次子地保奴、故太子必里秃(爱猷识理答腊)妃、公主、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贵族3000多人、军士男女7.7万余人,俘获马4.7万匹、驼4800余头、牛羊10.24万余头、车3000余辆,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等,一雪北宋靖康及南宋崖山之耻。自此北元的统治根基被动摇,蒙古各部陷入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不能再对中原造成颠覆性的威胁。
明朝疆域
文治上,朱元璋也是颇有建树,他创立了许多影响明清数百年的政治制度:
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不再设丞相,改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这一制度成为后来内阁制的雏形;
在地方则废除行省制,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
军事上,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军事力量的管理与训练,而调兵权则由兵部掌握。这些政策是实施,巩固了皇权,有效的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可能;
文化上,恢复汉族礼仪、衣冠、姓名、语言等,并采取一系列去蒙古化的措施,消除了元代对汉族的种族歧视政策,及大地增强了汉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他还继承并发扬了科举制,开创八股取士,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上,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鼓励开垦荒地。此外还实行了移民政策,对后世中国的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外交上,重新确立了中华的宗主国地位,将朝鲜、日本等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除以上这些之外,朱元璋在位期间还大力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尊老养老以及施行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黄册制度等等。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到洪武末年,民户达1605万户,人口达6054万人,明初的社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提升。
朱元璋出身卑微,却拥有开挂般的传奇一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位及九五,开创大明王朝,其得国之正,为后世所称道,文治武功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更是为数不多的一位战略家。
朱元璋的人格魅力对他的后世子孙也有很大影响,有明一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成为后人对大明最为怀念的情节,他的子孙至死践行这句话,也算是给朱元璋最好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