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便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中,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刘邦开始分封诸侯,在其中居然有一个人被封为“锅底”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刘邦本名刘季,也就是刘老三的意思。刘邦的大哥名叫刘伯,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刘伯在世时,对弟弟刘邦颇为疼爱照顾,所以刘邦常避事、带领狐朋狗友到兄长家蹭饭。他去世后,刘邦一如往昔,刘伯之妻对此非常厌烦。有一次刘邦再次带人来蹭饭,其嫂就不停的刮着锅底,假装饭已吃完。客人走后,刘邦入厨房,见锅中还有饭,因此怨恨其大嫂。
汉高祖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次月,即汉五年春正月,就追尊他的哥哥刘伯为武哀侯,后来又追封为武哀王。但是,却没有封赏刘伯的儿子刘信。刘太公问刘邦“为何独不封伯子信?”,刘邦对曰:“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后来经刘太公再三敦促,最后才封刘伯之子刘信为羹颉侯,“羹颉”的意思就是用勺子刮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