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首次被复原
创始人
2025-07-21 17:32:06
0

距今约7000至5000年,仰韶先民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从事农耕、养殖、狩猎、制陶等工作……9月2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的人骨进行科技分析,50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首次被复原。

图为仰韶先民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仰韶先民长什么样子,大家都很好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李世伟说,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和仰韶文化研究,并促进相关成果的转化与传播,202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公安部鉴定中心等单位,对仰韶村遗址先民开展面貌复原工作。

李世伟介绍,技术团队在充分运用颅面复原技术的基础上,联合古DNA研究、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初步对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先民面貌进行了相对准确和科学的复原。其中,仰韶时期先民是一名40岁左右的男性,距今约5600年;龙山时期先民是一名50岁左右的男性,距今约4000年。

图为仰韶先民和龙山先民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李世伟介绍,由于年代久远,关于仰韶先民的面貌无任何参考资料,为获取精细数据,团队采集仰韶先民头骨定位点超过401万个,再用遗传背景最为接近的人群为其贴上肌肉组织,通过基因分析来预测肤色和毛发,目前复原精准度在90%左右。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1921年该遗址首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其重要发现被命名为“仰韶文化”,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2020年8月,仰韶村遗址启动了第四次考古发掘。

图为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受访者供图)

“仰韶村遗址先民面貌的复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生动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也是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具体体现。”李世伟说,目前团队还在进行古DNA研究,希望通过持续性研究,更加全面地揭示史前人群的历史动态。(记者史林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八届“古漕新韵”海峡两岸青年... 7月21日,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在宜兴举办第八届“古漕新韵”海峡两岸青年艺术家成长沙龙。南京艺术学院原美...
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 国学家、书画家 范曾:中国和意大利这两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它们在55年前建交,是世界的一件大事。这次参...
原创 身... 原来我们都误解了老子今年28,它根本就不是抗日神剧,而是根据真实人物事迹改编的,主人公就是身高只有一...
原创 《... 提到明朝的锦衣卫,估计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都是穿着飞鱼服,拿着绣春刀,行走在黑暗之中,只服从于当...
“从老报刊透视开天辟地”专题展... 中新网广州9月26日电 (记者 程景伟)“笔底风雷——从老报刊透视开天辟地”专题展览26日在位于广州...
原创 李... 提到唐朝,你能想到什么?是奠定盛唐基础的“贞观之治”,还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是外国人都来朝圣...
2024年9月27日 新华纵横... 【节目导视】 【标题】马家窑文化:穿越千年的彩陶之光 【同期】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馆员 赵志刚 ...
原创 汉... 引言: 西汉年间,汉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少数民族不敢来犯。在汉景帝统治期间,汉高祖刘邦曾经分封的许...
原创 “... 文/耿耿 十年动荡时期,当造反派蓄谋抢劫解放军的武器仓库、包围国家战略储备油库之时,周恩来总理迅速采...
原创 隋...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贾柳楼结拜是隋唐故事中重要的情节,只不过在不同版本中人数和人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