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外国人拍的慈禧葬礼:阴兵阴将开道,规格堪比帝王,图7让人胆寒
创始人
2025-07-21 05:02:08
0

关于照相机传入中国的时间,并算不上太久,在1839年发明的7年后,就随着西方传教士带入了内地,然而由于认知上的障碍,一直到了19世纪末期,才广泛的被中国人所接受,其中最频繁出现在镜头当中的封建贵族,同样也是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慈禧太后。

1900年以后,似乎为了体现自己要革新的印象,慈禧建立起了所谓的“照片外交”,请了几位驻华公使的家属,和她们一起进行合影,然后送给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内等西方官员,以此来体现自己“开明”的一面。

而到了1908年11月15日,慈禧和光绪相隔一天,相继去世,也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但是慈禧和光绪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城足足一年的时间,这才在第二年的10月,举行盛大葬礼。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出发前往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的东陵。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外务部官员,专门将各国记者,放置在了东直门外一个单独的亭子中,任何想要拍照的记者,也只能在沿途规定的地点,进行短暂的拍摄,从而诞生了如下宝贵的照片。

随着送葬队伍逐渐走出京城,东直门内大街上,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百姓,然而距离清东陵,有着75公里的路程,清政府想要完全做到清空,也是不可能的,不少人群熙熙攘攘的挤在东直门外,有些人,甚至是不远万里从远方看来,只为目睹慈禧的遗容,根据一名荷兰记者的回忆,“当队伍通过箭楼走到城门外开阔地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骡车,搭载着围观的群众,翻山越岭朝着慈禧赶来。”

因为道路实在是太过于拥挤,周围围观的群众,都被赶到了附近的小土丘上,而在一旁,则是机警的宫廷侍卫,在盯着拍摄者,看他们有无任何违法的可能。

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是荷枪实弹的部队,从衣着打扮不难看出,他们正是清朝廷晚期最为依赖的新军士兵,此外周围还有礼炮。

相比之下,慈禧本人的棺椁,则是被遮掩的严严实实,让不少误以为能看到太后遗容的人有些失望,在这只庞大的随行队伍当中,还包括了做法事的藏传喇嘛、和尚以及道士,前方按照惯例,则是阴兵阴将开道,也就是常见的纸人。

这张从上往下的图片,严格意义上是不符合清廷规定的,因此他们不允许记者在老佛爷的上方进行摄影。

而图7则让人感到胆寒,出现在葬礼当中的,还包括纸扎,而慈禧身边的纸扎,都是按照真人大小一比一制作,黑白镜头下,这些纸人面色惨白,十分诡异。

最终队伍足足走了五天,才抵达目的地,期间又发生了一起小插曲,因为福生照相馆的尹绍耕兄弟二人,违反禁令,在东陵的门口拍照,镁光灯还惊动了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结果被当场拿下,除此之外,清廷还以“恣意任性,不知大体”的理由,将带他们进入葬礼队伍的直隶总督端方革职,经过好一番折腾之后,葬礼才至此结束,至于在18年后孙殿英盗墓,又是另外一番故事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雪... 徐骁,作为《雪中悍刀行》中的灵魂人物,他的实力却是渣得不像话,估计江湖上随便一名像样点的高手都能完胜...
原创 从... 前一阵子大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少年顾廷烨继承了其外祖父的遗产引发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外...
原创 追...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会发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几乎是很多有功之...
原创 日... 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会因为小小的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不注意小事...
原创 宋... 宋朝一名相,被贬后又官复原职,门人:别回,他不听结果悔恨不已 说起历史上的名相,大家会想起谁呢?恐怕...
原创 从... 导读 ?自从罗马人摧毁耶路撒冷后,犹太人就成为了没有祖国的流民,他们被迫委身于欧洲各国,在欧洲人的颐...
原创 原... 三国争霸,豪杰并起,争锋争雄,三国时期最不少的就是骁勇神武的将士、神机妙算的谋士,在龙争虎斗的乱世威...
原创 李... 末代皇帝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极具研究价值的皇帝。 他生于人民觉醒的时代浪潮中,被民主思想所启...
原创 导... 秦二世即位后的第二年,秦军上将军章邯以偷袭的战术,打败了诸侯中力量最为强大的楚军,并杀死了楚军主帅项...
原创 曾... 全球国家中人类共分为三个肤色,分别是黄种人、黑人和白种人,黄种人分布基本上比较均匀,多数在亚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