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每天都会觉得工作很累,他们羡慕乡村的闲适生活。
除了羡慕乡村外,他们还羡慕以前的人没有那么卷、没有那么累。事实上古人也是非常劳累的,清政府的官员们就是如此。
对清政府官员们来说上班上朝并不算真的累,下班之后才是真的要命。
当官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呼风唤雨而是时刻小心谨慎。清朝的官员究竟有多累,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工作生活是什么样子。
一、劳累的官员
古人们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的理念。
大家辛辛苦苦读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堂上官。可是当上了官员才发现,相较于拼命地苦读,做官才是最劳累的一件事,即便如此,还是会成为大家向往的职业。
古代没有现代那么发达的通讯系统,一切都只能靠人力来进行。
行政体制内讲究的是上令下达,因此信息传输就占了主要的精力。官员们除了在上班时间要处理公务发送公函信息外,下班时间也有可能收到公务信息,这些都要及时处理。
对官员们来说最要命的当属上朝,他们要在凌晨三点多钟起床。
我们今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早上还不想起床,更何况数九寒天当中那些官员们了。上朝的方式也会因为职级的不同有区别对待,三品以上大员可以搭乘四抬大轿,三品以下只能两抬,部分官员还要步行。
我们可以想一想,从天安门广场徒步走到太和殿究竟要走多少步。
更何况这些品级低的官员也不可能有机会住到京城最核心的圈子里。上朝之前就有这么累,上朝的过程中更是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
二、提心吊胆的工作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些官员们每天都是过着伴虎的日子。
君主们的喜怒哀乐不是一般的人能够轻易揣测的到,上朝时间突然被点到或者犯了错被处罚都是有可能的。大家对各自提请上书的事务也是若有所思,不知道君主们会是什么态度。
朝堂之上也是不同派系的大臣们相互角逐的斗兽场,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史书上记载的此类官员还不在少数,为君主服务就要做好随时被砍头的准备。在朝堂之下大臣们也要敏感的处理各种国务大事,清朝尚书房、军机处等各种机构的设立让皇帝牢牢掌控着自己的权力。
大臣们虽然各司其职,但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思考的并不是如何快速解决。
大家顾虑的是这件事的处理究竟会触犯多少利益,日后对自己的影响又是多大。如西北边患、黄河水患这种紧急的国家大事,处理的晚又会触犯皇帝的愤怒,落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夹杂在君主专制和朝廷大臣集团利益之间的官员们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
尤其是在晚清的时候,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爱国大臣没有几个。面对各种侵犯主权的问题,这些大臣们想的还是太后怎么看,没有顾虑到百姓怎么看。
三、要命的下班生活
和现在上下班打卡不同,古代的官员上下班的界限其实不是那么清楚。
即使是深夜,皇帝、太后要召见大臣,大臣们也要赶紧梳洗穿戴整齐去皇宫面见。所以那个时候的大臣其实是没有上班和下班的概念,需要的时候就随时做好上班的准备。
即便是在下朝之后,这些大臣们也是非常繁忙的,京城又多是达官显贵人家。
现代人还有各种的应酬更何况是古代的官员了,大家也是大会开完小会不断。各种派系的官员们趁机集结起来相互拉拢,开各种小会商讨着利益的分割和权力的分配。
下班之后的宴会上稍有不慎,没有照顾周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演化为朝堂之上的陷阱。
大家就是过着这样提心吊胆的生活,进入了权力的圈子里就没有退出的机会。家族里的大富大贵也是提心吊胆换来的,这一点与现代社会大家打拼赚钱是不同的。
清朝虽然完美的避开了外戚干政、宦官干政等历史上众多的权力斗争外。
清朝也面临着太后掌权、无名臣贤相可用以及诸多外国挑战等困境。在清朝当大臣也不是一件让人心满意足的事。
结语:
看了这些你是否还会羡慕古代人的慢生活尤其是古代官员的生活。
这是他们无法选择的,封建官僚体制决定了他们必须要这样做。上班与下班都会面临这些问题,官员们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