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 黄景鸿 李嘉聪
每年6月一到,海外客户会提前下订单,为下半年的圣诞节等节日备货,“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就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备货与生产冲刺周期。面对外部需求波动、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福建德化陶瓷产业以创新为引擎,以文化为内核,展现出强劲韧性,实现“逆风奔跑”。
以创新驱动应对市场变化
在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上,琳琅满目的圣诞主题瓷偶正加紧打包,准备发往全球多地;车间外,满载集装箱的货车正有序驶离,这些凝聚着“中国白”技艺的德化瓷,将漂洋过海进入万千家庭。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政企同心同向发力,企业主动求变与苦练内功,政策有力度、有温度、有精度,使德化这个“世界陶瓷之都”今年1月至4月,陶瓷产业自营出口额达12.11亿元,同比增长23.69%。
工业设计是创新源头与价值起点。“优秀的设计是赢得市场的关键,”2020年成立的福建省德化县信良陶瓷有限公司深谙此道。该公司专注“圣诞树”单品,总经理林良壁视设计创新与品质为核心竞争力,逐年提升公司的研发投入。公司成立几年以来,其爆款圣诞树海外销售额达到三四亿元规模。即便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公司今年2月以来的订单量仍同比增长20%。“好设计铸就好产品,成就强企业。”林良壁说。
除了设计创新外,陶瓷生产车间也发生了深刻“智变”,3D陶泥打印、5G全连接工厂、自动注浆机等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在福建省德化同鑫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75条智能化生产线开足马力:10秒,一块瓷泥滚压成花盆;15秒,一个模具完成注浆工序;10分钟,一条自动滚压生产线走完一个流程。“自动化显著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成品率。”同鑫陶瓷副总经理曾两旺表示,公司的新厂区正向着数字化工厂生产模式迈进,工厂的目标自动化率达80%。公司构建的“研产销”一体化数字系统,能实时监控生产管理各环节,将工单周期从45天压缩至30天以内。自2017年起,公司年产值持续保持20%的增长速度。
“线上数据管理系统能够精准采集关键参数,为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福建省德化县华茂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伟斌告诉记者,华茂陶瓷目前已通过5G网络实现生产设备互联,为现场生产提供智慧赋能。
以文化为核开辟新蓝海
跳出传统实用器的单一维度,深度激活文化基因,是德化陶瓷产业韧性生长的另一重要原因。
敦煌壁画主题茶具是福建省德化县唐丰陶瓷有限公司的一款创新产品,是以讲故事、挖内涵的方式提升附加值的一次尝试。“融入文化元素的茶具更能赢得消费者青睐,产品价值也能获得提升。”公司总经理李建阳说,当前陶瓷产业竞争激烈,普通产品优势不再,需在挖掘文化内涵方面下功夫。
在德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唐丰陶瓷一样,将目光投向价值链高端。
顺美集团与迪士尼、环球影城、星巴克等国际知名品牌长期合作,以这些品牌IP形象为蓝本创作的陶瓷产品广受市场欢迎。2013年,顺美公司从陶瓷外贸型企业向文旅产业转型,将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打造成集陶瓷文化体验、创作体验、观光工厂和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大型陶瓷文化旅游综合体,通过“做出来”“摆出来”“传出去”,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客人更真切地感受到德化陶瓷文化的魅力。
德化县三班镇月记窑依山势倾斜砌筑而成,是目前还在烧制的、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法柴烧龙窑,被誉为德化古窑的“活化石”。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传统柴烧的“仪式感”。月记窑定期举办开窑仪式,如今每年开窑10至12次,每次直播都能吸引上万名观众在线观看。月记窑烧制的每一件产品都带有一串数字编码“身份证”,记录烧制年份和窑数。目前,月记窑品牌在全网已有粉丝量近百万,年销售额近亿元。
政企同心共谋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韧性的背后,是政企同心同向发力。”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宪升举例说,面对生产旺季的用工需求,德化县组织人员奔赴兴泉铁路沿线城市招工,并通过复办陶瓷技工学校、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快速补充千余名熟练技工,有效缓解了“季节性用工荒”。
为破解陶瓷企业融资瓶颈、全力支撑产业冲刺千亿元目标,德化县推出一系列创新金融举措。通过设立陶瓷产业发展基金,以政府投资资金引导撬动市场资金,引导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文化产业信贷产品,创新知识产权、商标权质押等融资方式,优化扶持创业信贷担保。
在原料保障方面,德化县整顿规范瓷土市场,建立瓷土资源台账,规划建设瓷土加工中心、原材料集采供给中心、原辅料集采中心、陶瓷配件城,按照大堆场、大车间、排污处理、检验检测等公共配套标准,建立原料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优质的陶瓷原料。
“政府不仅给政策,更在营造生态。”曾宪升说,德化正全力构建完整的陶瓷产业生态体系,涵盖原料保障、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旨在为产业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能,目前,德化已形成涵盖瓷土开采、瓷泥加工、制模、施釉、成型、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县陶瓷产业集群产值达663亿元,同比增长15%。
窑火千年不熄,匠心历久弥新。繁忙的车间,是德化陶瓷产业具有韧性的生动注脚;政企同心锻造和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则为其冲刺千亿产业集群、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