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莽的头颅,竟被历代皇室收藏了272年之久,它有何特别之处?
创始人
2025-07-19 08:02:30
0

两千年前的公元23年,被称为“穿越者”的新朝皇帝王莽,在起义军的追击下,被两千余名随从一路保护逃亡至渐台,最终在千余名随从全部战死后,王莽也随之迎来了死亡。

起义军中,有一名为杜吴的士兵,持利器手刃王莽,随后将尸体埋藏。得知王莽死后,起义军校尉公宾向杜吴询问尸身藏在何处,找到王莽尸体后用利刃割下了首级。

随后的一段时间,王莽的首级被悬于集市之中,残余的尸体也被数十名士兵争相抢夺,最终不见踪迹,只有首级被作为战利品保存了下来,并被后来的历代皇室所收藏。

在王莽的首级被悬于集市期间,百姓们听闻此事后,纷纷“共提击之”,且据史料记载,王莽的头颅被东汉、魏晋珍藏数百年,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期,洛阳武库遭遇了一场大火,存于其中的王莽头颅亦随之遭到焚毁。

王莽最初时只是一个黄门郎,即负责在宫门之间传递消息的官员,可以接触到皇帝,并传递诏令,算是皇帝近侍之臣。

后来王莽一路升迁,做到了大司马一职,这主要靠他的姑姑王政君,她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也是汉成帝刘骜的生母,正是她一手将王氏家族提拔到了朝廷的中心地位。

成为大司马之后的王莽,权力欲望飙升,并且已经有了自立为帝的想法。

首先,王莽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朝中疯狂铲除异己,将所有阻碍自己篡汉的人全部调离,直到将朝堂的政治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他手中。

为了达到目的,王莽一边令自己的党羽不断弹劾政敌,同时指示党羽按照自己的意思上奏,然后王莽再于朝堂之上表示推而不受,从而做到迷惑王政君的目的,实则居心叵测。

时间来到初始元年年底,王莽终于等到了时机,他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然后接受了孺子婴的“禅让”,宣布登基为帝,改国号为“新”,这就是新朝。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比如将盐铁业、酒业、铸币以及山林川泽等归为国有,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等等。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都是十分正确且合理的,但在王莽那个年代,这样的改革措施无疑对王公贵族和各路豪强的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再加上王莽为了保证这些措施的施行,企图用酷刑来强制施行,导致上到公侯伯爵,下到平民百姓,无数人都被处以重罪,并且连年的天灾使得天下民不聊生,“反莽狂潮”随之迅速兴起并席卷全国。

据史料记载,在新朝存在的15年间,全国各地的“反莽”就从未停止过,实际上从王莽掌权起,针对王莽的暗杀等活动便开始了,只是在他改国号称帝后,“反莽”逐渐扩大到全国罢了。

在王莽的统治下,各地不断有起义军活动,直至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了长安,王莽在随从的护卫下匆忙逃亡而去,直至在浙台被起义军擒获并被杀死。

王莽的首级被砍下送到了更始帝刘玄的手中,刘玄看着眼前的王莽首级,自顾自地说到:他很有可能是下一个霍光,然而却利欲熏心,随后令人将首级悬于集市。

数日后,王莽的首级被刘玄带到了洛阳,而刘玄持有首级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就在短短两年后,刘玄在长安被赤眉军所杀,王莽的首级也随之落到了赤眉军的首领樊崇手中。

不久后,随着赤眉军被刘秀的东汉政权打败,樊崇被杀,王莽的首级便进入了东汉皇室,被刘秀珍藏。

在《后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刘秀从赤眉军取得的战利品中,有斩蛇剑、孔子履,最后一件便是王莽的头颅。

从这一刻开始,王莽的头颅便被收藏在东汉皇室中,流传了近两百年,在随后的三国、晋朝时期,王莽头颅多次易主,最终被收入了晋朝皇室中。

公元295年,晋惠帝元康五年,洛阳武库突发大火,库中物品被付之一炬,其中就包括了王莽的头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王莽的头颅,当初刘秀从赤眉军那里得到三件战利品中的斩蛇剑和孔子履,同样在历经几百年后被晋朝收入了洛阳武库,在这场大火中被全部烧毁。

关于这事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在唐末时期马缟所著的《中华古今注》中,有这样的记载:武库火焚,有智伯头、孔子履、高祖斩蛇剑,二物皆为火焚之,惟剑飞上天而去。

就是说这三件物品在武库起火时,只有王莽的头颅和孔子履被烧毁了,但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剑却飞上了天,消失不见,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王莽的头颅会被历代皇室珍藏数百年?其实这一点结合古代的历史背景以及观念稍加分析便可明白。

首先自东汉起,王莽就被认为是篡汉自立的,也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反贼,而且还是造反成功的案例,即使他最后被起义军所杀,但造反成功自立为帝这一点却是事实。

所以刘秀珍藏王莽的头颅,其实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朝中的大臣们树立一个反面例子,是对所有大臣的威慑,告诉他们造反的结局就如同王莽一般。

然而这样的威慑似乎并没有什么用,王莽是外戚家族干政后篡位,而东汉却恰恰是历史上外戚、宦官干政最严重的朝代,诸葛亮的“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二帝也”说的不就是皇权旁落,导致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吗?

后面的晋朝同样如此,收藏王莽的头颅,都是皇室为了震慑朝堂中的王公贵族们的举动,但是贾南风掌权,导致的“八王之乱”,不也是外戚干政,祸害朝堂?

至于再后面的南北朝时期,就更不用说了,众所周知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时期,臣子弑君自立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王莽的头颅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威慑作用。

其次,在古代的观念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将身体的每一处都看得十分重要,所以砍下首级被视为最严酷的刑罚,“说这种话就不怕掉脑袋吗”这种语句足以说明古时人们的观念,其次,就算是犯了罪的死囚,家属也会极力请求“留个全尸”,也能说明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

另外在战争年代,作为胜者,砍下败者的首级作为战利品,是一种炫耀自身功绩的方式,例如在《西游记》的原著中,沙和尚在被唐僧点化之前,在流沙河做了妖怪,胸前挂着的便是由九颗骷髅头串成的项链,这便是他用来炫耀和记录自己战绩的方式。

而将败者首级砍下作为战利品的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商鞅变法后,秦国衡量一个士兵军功的大小,便是看这个士兵斩获了多少敌人的首级,以此来授予爵位和奖赏。

古代战争中,这种以斩获首级为标准,衡量军功大小的方式,是最直接且最简单明了的,所以便一直流传了下来。

还有一点,王莽在被杀死后,除了首级被砍下外,尸体也难免遭受毒手,被众人抢夺,分裂数块,最终不见踪影,而在历史上,除了砍下败者的首级外,对尸体进行侮辱也是一个特性。

即使是对于已经入土了的死者,也会有开棺鞭尸这种残酷的做法,比如伍子胥鞭尸,而在《中国首级文化》这本书中写到,这种对败者进行侮辱的行为数不胜数,比如黄帝战胜蚩尤后将其剥皮剔骨,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后,对纣王和妃子的尸体公开分裂等。

这样的做法在历史上沿袭多年,这时再联想一下朱由检自缢煤山时,所写的那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就知道这种陋习流传之久。

在历史上,被砍下的首级作用不尽相同,比如王莽的头颅被用作威慑,而樊於期的头颅被荆轲用来当做进入秦朝皇宫的通行证,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则是政治嫁祸。

数千年以来,首级在我国的刑罚历史中,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古时各个朝代的刑罚成千上百,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刑罚,但唯独砍下首级却始终存在着,流传了千年之久。

是因为在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首级已经不单单是一颗头颅那么简单了,而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志,一种能够体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

王莽的头颅便是如此,它被皇室用作威慑臣子的工具。然而历史的结果表明,仅凭一颗首级,是无法消除人们的权力欲望的,更无法阻挡朝代的更替。

王莽逝世距今正好两千年,这颗首级的故事也流传了两千年,它的存在,正是我国古代首级文化的一个证据,更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见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很...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
原创 原... 萧梁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在《千字文》中曾如是说到:“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白...
原创 入... 布尔战争终结了大英帝国,当前美国在红海与也门胡赛武装的交战将会成为终结美国霸权的“新布尔战争”。 ...
原创 东...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他曾做长...
原创 宋... 前言 在历史的潮流中,曾有一位君主被金国囚禁长达九年之久,但令人惊异的是,他在困苦之境中居然生育了1...
原创 为...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条讲真的# 商鞅应该属于中国最早的那一波,接近权力就以为自己拥有权力的那波人...
考古大发现!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202...
原创 晚... 晚清尊贵的格格们跑到哪里了,这些明星竟是她们后代,满清的皇族 晚清是离我们最近的封建历史,也是被人熟...
原创 清... 引言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的巨大社会变革让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辛亥革命之后,...
原创 同... /文 花开无田 /图 网络图片 ,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必删 很多国外的历史学家们都习惯于把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