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为大家讲的是宋朝开国初年宰相范质的故事。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今威县)范家营人。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据《宋史·范质纪传》中记载:范质自幼聪明好学,是个神童,文采出类拔萃,九岁能诗文,13岁就开始钻研尚书,这可是一部超级难读的大部头啊,而且他这么小小年纪就开始教学生了,范质生逢五代乱世,在这五代当中,他在四代里面,当过官,进入后周的时候,范质早已是四朝元老,后来周世宗病危,范质便是一位托孤大臣。
乱世就是乱世,在周世宗咽气不久,小娃娃恭宗随即继位。便发生了一件众所周知的大事,后周武官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此改朝换代,中国历史上进入了北宋时期。范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一时还没缓过神来,可他既然已经历经几朝,早已看透老天爷的心思了,便也不在乎继续为这个新的宋朝效力。于是,范元老又作为赵家王朝的宰相了。
第一个里程碑
范质入驻大宋朝,做的第一件事就为后世立起来一座里程碑。范质此番为相,来了一个意义深远的破旧立新之举,此前宰相和皇帝议事都是坐着讲话,但范质这时候可能觉得赵匡胤太伟大了,自己太渺小了,对坐议事实在是说不过去,干脆有事就写折子递上去,让皇帝自己慢慢看吧,范质这一改规矩,赵匡胤也欣然接受,从此之后,直到清朝被范质改变了这个传统,再也没有恢复回去。
第二个里程碑,后世楷模
范质在去世之后,又立起了一座里程碑,宋太祖看范质去世了,感叹他辛辛苦苦操劳了这么多年,再看他家无余财,房子也只有自住的一套,也不经营什么产业,更是觉得这人不错。(从赵匡胤的这些感慨里,我们可以反推出当时的很多大臣,肯定都是大炒房地产成风,同时还利用权力经营产业。)宋太祖赵匡胤竖起大拇指,说这才是真宰相啊,更重要的评语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作的,他说宰相当中若论守规矩,慎名节,重操守,没人能比得过范质,反正这人哪都好,但是可惜了一点呀,他始终欠着周世宗一命呀!
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五代到了周世宗的时候。天下已经快要归于平定了,范质,王溥,魏仁浦这三个人都是周世宗提拔起来的,都有宰相之才,宋太祖接受天命,当了皇帝之后把这些超级能干的前朝旧臣一块给收编了,老天爷的心思真不是凡人能够揣测懂的。范质是儒生出身,通晓军事,当了宰相之后廉洁奉公,谨守法度范质临终前一再叮嘱孩子们不可以给自己请谥立碑,看来他心中也是对世宗有很深的悔恨啊!
宋太宗赵光义评论范质,说他欠周世宗一死。如果没有范质带头拥立赵宋王朝,哪能那么容易就叫你哥俩把后周的国家抢夺过来的。其实说白了在咱们现代人看来这就叫得了便宜还卖乖,但开国初期的皇帝们都是这样,打天下的时候是一个逻辑,坐天下的时候又是一个逻辑。打天下的时候是一个天命,坐天下的时候又是一个天命。而且还得想方设法让大家把打天下时候的逻辑和天命都给忘了,让老百姓们把打天下的时候对他们的许诺都给忘了,谁要敢旧事重提,谁就是犯禁,必须给予严惩。想那范质到底是周世宗的托孤之臣,从这一点上来说,反正也确实有点对周世宗不忠。
不过,在我看来,后周大权旁落,岂能是他一介儒生说来算的,宋朝开国之初,范质任宰相,由此成就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还有吕庆余、窦仪等一大批宋初栋梁之臣。可以说,在多年军阀战乱、政权更迭的历史大动荡、大分裂后,宋初得以走向稳定和统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一支清正廉洁、才学干练的官员队伍。
范质为人耿直,好当面批评,但绝不斤斤计较,且敢于承担责任。作为身历周宋二朝的宰相,他与人提及在相位的感受时,说过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足见其胸怀坦荡,亦可见其风趣大度。
所以纵观范质一生,能大公无私,清廉自守,洁身自爱,至于王朝由谁主政,保持自己为国为民的一颗初心就够了。
谨以此故事共勉!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请关注我吧!
您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