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文物展示不忘初心,
红侨故事传播如磐使命。
(题记)
横空出世继鳌堂,
代代相传好儿郎;
红色文化华侨史,
励志故事传承长!
日前,我们一行人,来到福建漳州龙海白水金鳌村澳内社,饱受一次红侨文化的心灵洗礼。带队的是林文安先生,总顾问是侨史专家郑来发,“战地诗人”文青随行,还有企业家大东、永明助阵。
继鳌堂,是一座别具一格的独门独院,双向雕楼,虎踞龙盘。由华侨杨南离于1935年创建,历时两个春夏秋冬始成。朋友打趣说,“你叫继共,冥冥之中与继鳌两字,仿佛有辈份渊源一般?”其实不然,是慕名久矣!文物胜千言,细睹思关联。听君一席话,坚定是信仰!
风云铸魂,故物重温,红侨历史,精神永存。
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民国建立的继鳌堂,如今已经成为“红色华侨记忆展示馆”。主人将杨南离先生的红侨家史整理,连同实物一并展示。信仰力量无穷,矢志不移致用。红侨红旗鲜红,不忘前辈奋勇!
杨南离与海澄籍同盟会华侨会员丘廑兢、陈畹澜的交往接触中,结成同志,参与了支持辛亥革命,又为支援中国抗战发动捐款。杨南离的六子两女,按其“营商海外千般苦,希冀将来一等侨”之家训。奋发向上,次子杨新容、四子杨新友和幼女杨如意,都加入中共地下党,投身革命事业奋斗终身。一桩桩革命历史,细细呈现,激励后人。
继鳌堂的建筑风格,谋篇布局与众不同,气势非凡,令人见之震撼。背山临水,雄卧于阡陌之间。全堂占地1000多平方米,两横两抻手之大厝,青石红砖大埕。人立中间,视野开阔,气息新鲜。池塘水气升腾,大埕花木枝叶茂盛,欣欣向荣。尤其那一棵龙柏,铁技银爪碧绿叶,神气活现,简直就是龙的传人。
前落门厅“继鳌堂”三开间,左右护厝由大埕延伸到后落五开间“四知堂”。两进间通道设门庭隔断,前庭外向开放,后院内敛密闭,呈“同”字形布局。整座大厝设计独树一帜,与周边环境水乳交融。是闽南不可多得古早民居,风云际遇旺宅地,天人合一谁能敌?
此行采风,最大收获是结识了杨氏后裔杨强与其妻洪彩云。俩人原本某大学老师,夫教历史,妻教体育。洪老师正好与我同道,主项排球,而且她是毕业学成留校为师,可见足够优秀。至此,又证明了漳州排球之乡、女排娘家人的排球人口兴旺发达。当年,我客串漳州男排教练,组队与中国女排陪练打公开比赛时,就提议过,“某大学应有一支能与中国女排对抗的男子队。如此,承当中国女排来漳州基地训练时的假设敌任务,岂不美哉!”
杨南离的孙子杨强,是历史学硕士,曾是漳州闽南师范大学历史讲师。他1993年赴新加坡,2013年回乡定居,专注“侨乡红色文化”收集与整理。祖父杨南离原是清末中医,后到印尼行医兼经营侨汇、侨物转输和护送眷属等业务,挣下家业。1935年,回老家兴建继鳌堂。满腔爱国殷红血,流淌不息革命业。继鳌堂后人有四名中共地下党员,杨南离的次子杨新容,是海澄早期中共党员之一,四子杨新友,曾是抗战时期党的白水地下党负责人。“继鳌堂”作为地下党的据点和交通站,本身就是红色文物。
漳州龙海是著名侨乡,数百年来,乡民少壮出洋谋生,老来叶落归根!不忘乡里,中华正气代代传承,投身革命不畏牺牲。白水镇金鳌村澳内“继鳌堂”的杨氏家族,即为模范典型。“继鳌堂”是革命家庭,人才辈出。解放后,继鳌堂杨家后代中,无论是从政,还是从事技术研究,优秀者不乏其人。曾经毕业或在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的学子亦不在少,他们出类拔萃,在各自的领域里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我赞美这对红侨后代夫妻俩,两位大学老师,他们将其余生,倾注于对先辈革命史的宣传中,力度更甚,份量更足,意义更大。如绍兴的鲁迅纪念馆,闰土的孙子任副馆长,本身就是一种极至宣传。杨强先生身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又是学历史出身,他的史料实物征集展示,更为严谨实在,他的解说诠释,更加客观可信。红侨历史与中国革命史一样,全凭还原历史真相,从而去感染人、启发人和教育人!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那种曾经发生过的“朱德的扁担”易名之事,就是一种对历史的无知、摧残与蹂躏!
下一篇:原创 元朝12个省,你在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