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亨迎唐玄宗回长安,还没见到父亲,李亨就给了老父亲一个下马威
创始人
2025-07-18 00:32:09
0

公元757年,年过古稀的太上皇李隆基在六百名侍卫的护送下回到了长安。

前来迎接自己父亲的唐朝新帝李亨却是带了三千精锐在宫门等待,见李亨这阵势,李隆基赶忙让侍卫们丢开刀剑投降,他勉强笑着说:“我只是想回宫安度晚年。”

这话说完,二人便打算迈步进宫,可两人都是皇帝那么谁走在前面呢?父子二人又僵持住了,只能尴尬地问群臣,可大臣们也支支吾吾,没人敢回答。

这对父子之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李隆基与李亨

李隆基就是后世敬称的唐玄宗,是唐朝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年轻时自小就有着雄才大略,自称“阿瞒”,以魏武帝曹操作为楷模。

在他17岁时,当时的武卫大将军武懿宗大声呵斥侍卫,李隆基怒斥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武则天听到后不仅未生气,反而更加欣赏这个有胆识的孩子。随后李隆基先后打压了韦后、上官婉儿,平定了太平公主的叛乱,显示了出色的政治手腕。

而后李隆基称帝成为唐玄宗,他在前期政绩斐然,开元年间,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四方来朝,万国来贺,唐玄宗成了那个时代的伟大统治者。然而,一切美好在公元755年戛然而止,安禄山与史思明发起叛乱,占据洛阳,直逼长安,史称“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年,长安告急,唐玄宗面对叛乱,选择带着亲信南下避险,年过古稀的他不得已将权力交给了儿子李亨,以图暂时维持大唐的统治。

这场安史之乱让李隆基一夜之间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仓皇出逃的君主。此时的李隆基已不再年轻,日益沉迷享乐,信赖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导致这场灾难的发生。

叛军占据洛阳,直逼长安,李隆基面对这种突发的政治危机显得手足无措,这都是由于他晚年对朝政的疏于管理和对他人的盲目信任。

二月的寒风中,李隆基带着逃难的车队在天地间艰难前行,身后则是他曾统治的帝都长安。

马嵬驿变事件爆发,他的儿子李亨为了保住全局,逼迫玄宗赐死深爱的杨贵妃,这无疑是李隆基一生中的最大痛楚。

而李亨在逃难过程中,南北分道扬镳,李隆基继续南下成都,李亨则前往灵武(今宁夏境内),出现了父子权力交替的现象。

这种痛苦的转变,对李隆基来说,更是无尽的心酸与无奈。李隆基最终不得不在成都接受儿子李亨已经在灵武称帝的现实。

李亨虽然不是唐玄宗的嫡长子,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局中他以雷霆手段迅速占据上风,最终在灵武登基为唐肃宗。

李隆基归来

李亨登基成为唐肃宗后,迅速展开平叛大计,调动兵马,以郭子仪、李光弼为主要将领,战斗异常激烈。

后来在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在公元757年收复长安,李亨为了尽快稳定局势,体现自己王位的合法性,派人迎接父亲李隆基回宫。

然而,这一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复杂的权力博弈,唐玄宗回长安路上,李亨派遣的三千精兵都是经过特别挑选的精锐部队。

这些士兵全副武装,而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护送唐玄宗,更重要的是解除他手中的残余权力。

这显示出李亨对权力的控制和防范心理,当李隆基的马车驶入长安城时,京城百姓夹道欢呼迎接,场面热闹非凡。

然而,李隆基的内心却是无比复杂,他在见到自己儿子身后的士兵之后勉强笑着命令侍卫放下刀剑,显示出内心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妥协。

他深知,自己早已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被迫退位的太上皇。在咸阳,父子相见,李隆基落泪道:“我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

虽然表面上相见甚欢,但内心里的波澜暗涌却无人知晓,为了缓解局面的尴尬,李隆基亲自将皇帝的象征黄袍披在儿子身上,象征自己权力的彻底交接。

然而,这一举动背后,却是李隆基对社会变迁的无奈和对儿子未来的嘱托与期望。

权力平衡

李隆基回到长安后,被尊为“太上至道圣皇帝”,享受应有的待遇,然而,尽管名义上是太上皇,但多年来执掌天下的他不得不逐渐适应被权力边缘化的现实。

儿子李亨虽尽力维持父亲的尊严,但实际权力和影响已转移到自己手中。

后来李亨为了新政权的稳定,不得不打压李隆基旧部,限制太上皇的活动范围,从而彻底解除隐患。

晚年的李隆基,在儿子权力的限制下,心中不时涌起往日的记忆与旧情。他经常在殿中自怜,又常独坐思索昔日风光,再对比眼前现实,如同噩梦将醒的诸葛亮,思绪万千。

他经常自责没有多听忠臣的建议,以至于大唐走到这一步。

李亨则在维护新政权的同时,也在反思父亲的治国经验与失误。

为了防止母后干政、权臣弄权,他采取了严格的制度防范,同时也努力继承父亲的志向,尽量平衡各方势力,政务体制朝着更加稳健的方向发展。

李亨深知父亲的治国经验与失误,所以他采取了更加严密的制度防范母后干政和权臣弄权。他尽最大努力继承和发扬父亲开创的盛世,却也看到安史之乱给大唐带来的巨大创伤。

他在两极之间寻找平衡,希望通过稳健的治理方式避免重蹈覆辙,将大唐从废墟中重建起来。然而,安史之乱对大唐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再次走向辉煌的道路异常艰难。

当儿子李亨在不断稳固和扩展自己的权力时,李隆基则在宫闱中度过寂寞的晚年。他看着孙儿李豫逐渐成为新的政治力量,感慨万千。

父子两人的关系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得到重构,李隆基在交权后既有疼爱的期待,也有焦虑和不舍。

李亨则在艰难的政治平衡中深刻地反思父亲的一生教训,希望通过努力避免重蹈覆辙。这对曾经共度开元盛世的父子,在沧桑巨变后的局势中,踏上了各自不同的命运之路,却也在心底永远牵挂着对方。

对于,他们父子之间的故事你是怎么看的呢?

参考资料:[1]刘兴云.试论唐玄宗与肃宗地位之嬗变[J].南都学坛,1998,(04):25-28.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悟:检察监督推动茶叶加工厂规... 大悟:检察监督推动茶叶加工厂规范经营 “感谢县检察院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帮助我们规范经营。我们已按...
原创 汉... “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二十一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
原创 赵... 赵匡胤,宋朝的奠基者,他在统治后期身体渐差,思虑继承人问题。在洛阳考察途中,病倒,但太医妙手回春。继...
原创 他... 唐太宗李世民是李唐王朝第二任皇帝,他文治武功,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儿子又都有怎样的人生呢?今天我们来...
原创 诸...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了吧,大多都是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这个人的。但其实我们看的电视剧中有很...
原创 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同德国的战争是最不要命的战争。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死伤在70...
原创 雄... 我国地理状况复杂,有很多险要的关口,它们往往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这是因为古代交通通讯手段落后,能够选...
原创 刘... 秦末乱世萧何的一项技艺就是眼毒。刘邦、韩信这两位影响历史潮流的人物,在人生低谷时得到了萧何的认可。萧...
两个德国都能合并,为何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之后,两个德国可以合并,为什么我们没有机会拿回外蒙古的主权?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上...
原创 清... 在古代,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大的荣耀莫过于考取功名。为此他们寒窗苦读多年,一旦考取功名,自然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