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白崇禧作为国民党“新桂系”曾经的三巨头之一,和代总统李宗仁有着十分深厚的交情,但最后“李白”二人还是落得分道扬镳的局面。
他晚年和照顾自己的年轻护士走得很近,73岁时却被发现惨死在自己的家中
。然而听说白崇禧出去时候,李宗仁却表示他“不值得同情”。
白崇禧的死亡到底是因为疾病还是另有原因?为何李宗仁会这样评价,二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跟随蒋介石来到台湾
1966年12月1日,73岁的白崇禧在台湾去世了。
白崇禧作为国民党“新桂系”的三大巨头之一,蒋介石自然也来到了他追悼会的现场。然而蒋介石当天在参加完追悼会后,竟然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白崇禧能善终,是幸运。”
与蒋介石不同的是,白崇禧曾经的同僚兼好友李宗仁却表示,
白崇禧当初要在中国划江而治,搞南北朝,甚至还说要炸大陆,实在不值得同情!
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白崇禧是怎么死的,这也一度成为了一个谜团。但大部人都认为,白崇禧是死于暗杀。
蒋介石对白崇禧早就心生不满,而白崇禧内心明白蒋介石能长期容忍“新桂系”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为了制衡红军。
所以在长征期间,蒋介石不断对共产党围追堵截的时候,白崇禧便自私放了红军一条生路。蒋介石知晓此事后十分愤怒,便给白崇禧发去了电报。
而白崇禧面对蒋介石的指责,有力地回复到:
“君作节全国赋税资源,带甲百万旷时数年又曾歼敌几许?”
虽然白崇禧在军事上有着过人的才能,但他的政治远见却远在蒋介石和李宗仁之下。
渡江战役之初,由于李宗仁和白崇禧手底下还有一些兵力,并且还掌握着广西等地盘,虽然有部下劝说二人主动向共产党投降,但都被李宗仁和白崇禧严厉驳回了。
但经过几次战役后,二人手底下的兵力也几乎消耗殆尽。此时李宗仁便想到了与中共划江而治的方案。
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已经彻底无力回天。而李宗仁作为表面上的“代总统”,手中却没有实权,他也深知自己根本无法和蒋介石抗衡。
并且此时美国也不再向国民党提供援助,随着中共的不断崛起,李宗仁明白大势已去。
此时的李宗仁早就已经看清了形势,明白划江而治是根本不可行的。中共方面不会同意是其一,若将中国搞成以前“南北朝”的形式,那他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
李宗仁知道自己无法和蒋介石共识,渡江战役后便以“治病”为由飞往美国,并且在临行前曾经告诫过白崇禧,不要相信蒋介石,更不要跟他一起前往台湾。
此时的白崇禧仍对国民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内心还残存着可以划江而治的美梦,甚至还认为以后蒋介石一定可以东山再起,继续反攻大陆。
然而事情果然不出李宗仁所料,不久后蒋介石的部下们便带着黄金万两来找到白崇禧,希望他能前往台湾,并且暗示他到台湾后蒋介石会让他出任“行政院长”这一职务。
虽然白崇禧对蒋介石开出的这些条件十分感兴趣,但他仍不放心,于是他派遣李品仙飞到台湾省打探蒋介石的心意。
李品仙回来后告诉白崇禧,蒋介石是真心实意地想邀请白崇禧来台湾,并且不久后白崇禧也收到了蒋介石亲自发的电报。
就这样,白崇禧坐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在飞机上的白崇禧依然还畅想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但等到白崇禧到达台湾后,才明白李宗仁告诉他的一切都是真的。蒋介石所谓的“行政院长”不过是个空职。在台湾白崇禧手中并没有任何实权,完全被架空了。
但此时白崇禧仍不忘要反攻大陆,甚至在给新桂系同僚的信中设想出了具体的计划。
计划中明确地表示要和美军联合,登录大陆后炸毁大陆的经济政治中心以及铁路,使大陆政权瓦解。
但白崇禧对于蒋介石来说却有特殊的用途,蒋介石利用白崇禧来挑拨教唆其在公开场合来“叫板”李宗仁。
当时李宗仁来到美国后,便劝说美方放弃对华一些不平等的政策。但蒋介石知道后,却让白崇禧公开发言指责他。
1965年,李宗仁再次回到了祖国大陆。看到此情此景的蒋介石明白自己早就大势已去,此时白崇禧对他来说也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于是他终于对其起了杀心。
白崇禧死后,虽然对外宣称是心脏病发,但外界对此一直疑惑重重,甚至民间还流传着他是被蒋介石暗杀的说法。
在台被蒋介石监视
特务谷正文曾写过《白色恐怖秘密档案》一书,而书中则记录了暗杀白崇禧的事件。据说蒋介石曾经交代过特务毛人凤,一定要找机会除掉白崇禧。
当时李宗仁已经回国,并且还接受到了周恩来等人的热烈欢迎,白崇禧对蒋介石来说也已经毫无利用价值。
毛人凤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谷正文完成。他们先是买通了白崇禧身边的副官,密切了解了其行踪就是为了找机会下手。
白崇禧平日里十分喜欢打猎,经常约着三五好友一同进山。这天白崇禧像往常一样和朋友们来到了阿里山,由于他年事已高便只能乘坐山中的小火车上山。
谷正文以及手下早早便在白崇禧的副官那里了解到了他此次行程,很快便制定了一个“谋杀”方案。
毛人凤的手下谷正文已经提前破坏了进山火车的一段轨道,等到白崇禧行进到此处时便能伪装成意外事故而将其谋杀。
白崇禧果然和好友们一起坐上了小火车,他也照例坐在了车厢后面。坐在前面的则是他的两位好朋友,坐他旁边的则是他的手下。
山间的风景十分秀丽,就在白崇禧欣赏风景的时候,坐在他前面的两个朋友却突然跌下了山崖。
白崇禧瞬间意识到是火车轨道出了问题,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坐在白崇禧身边的手下将白崇禧推了出去,他这才勉强保住了命。
此举虽然保住了白崇禧的命,但他的腿却伤得十分严重,从此落下了病根。此事过后他也明白是有人存心对自己不轨,于是此后每次出门都十分小心。
毛人凤这次没能除掉白崇禧,便决定先停手一段时间,等以后再找机会下手。
1966年12月2日的早上,白崇禧的贴身侍卫却迟迟未见一贯早起的白崇禧起床,便来到了其屋内。
可就在他刚打开房门时,却发现了令其十分震惊的一幕。白崇禧四仰八叉地躺在自己床上,身上一件衣服都没有。
并且他脸色发紫,眼睛却瞪得老大,早已经没了气息。不仅如此,白崇禧身下的床单还被撕扯成了好几段,床边还放着几瓶药酒。
白崇禧的死讯很快传到了上面以及蒋介石的耳朵里,面对他十分怪异的死亡,经过长达几日的验尸后国民党对外宣称白崇禧是死于心脏病突发。
然而国民党的内部却有很多传言,大家纷纷猜测白崇禧的死亡和蒋介石脱不了干系。
1962年,白崇禧的妻子马佩璋病逝。自从妻子去世后白崇禧便一直备受打击,在马佩璋的葬礼上更是一度难过的无法自己。
他的儿子白先勇曾经在书中描写母亲去世后,父亲的心情就如
“仿佛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被埋葬了。”
由于白崇禧一直郁郁寡欢,他也十分渴望身边能再出现一个可以陪他说知心话的人,这时一个经常照顾他的小护士走进了他的视线中去。
由于这个小护士负责照顾白崇禧的日常起居,所以二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近,最后二人竟然像情人一样亲密。
很快这个消息便被谷正文知晓了,他觉得这是个除掉白崇禧的好机会,便开始打听白崇禧最近有没有吃什么特殊的药。
当时的白崇禧一直在服用一个补药,谷正文便偷偷将药物替换成了效果更猛的,白崇禧却一直没有发觉。
由于白崇禧年事已高,又一直在服用高强度的补药,身子虽然看起来逐渐硬朗,但内力却已虚亏,最终去世。
白崇禧去世后蒋介石还找到了白崇禧的孩子们,装模作样地提出遇到困难可以找自己解决。但此时白家人早就已经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最后也是冷冰冰地拒绝了。
若说道蒋介石与白崇禧的关系,那么不得不提的还有“新桂系”的其他两个巨头:李宗仁和黄绍竑。
“新桂系”三巨头
1921年,“旧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倒台后,广西方面一时间便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一片混乱中,各方势力也开始逐渐崛起。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个人带领的队伍也逐渐在广西行成“三巨头”之势,很快便占据了上风。
三人崛起后很快统一了广西的军队,并且开始了共同治理。
李宗仁出生于1891年,是广西桂林人。他自从加入国民党后便一直身居高位,曾经担任过共军革命军一级上将,是蒋介石曾经十分信赖的部下。
黄绍竑则出生于1895年,相比于李宗仁和白崇禧来说,他在政治谋略上十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国民党内也身居要职
随着“新桂系”的快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了仅次于国民党统治的“第二集团”,蒋介石也开始忌惮新桂系的实力。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新桂系”也顺应革命的潮流归顺了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并且部队也纳入了国民革命军的队伍,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
此时三人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牵扯,并且在乱世中有着“老乡”这一归属感,所以关系还算融洽。
三人中李宗仁的政治抱负相对更加远大,他希望趁此机会迅速扩充桂系的势力。并且白崇禧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在二人的配合下,“新桂系”的势力也不断扩增着。
但此时黄绍竑则守在广西老家,与二人的关系也逐渐出现隔阂。
黄绍竑和白崇禧的性格都不愿意“寄人篱下”,并且刚开始黄绍竑的势力在“新桂系”中要高白崇禧一头。黄绍竑做起事来有些眼高手低,这就导致他和白崇禧一开始就有些不对付。
很快白崇禧也发现黄绍竑逐渐脱离了二人,为了将其彻底“挤出去”,聪明的白崇禧便开始拉拢其他人。
并且实际地操控了“新桂系”的军队,此举再次让黄绍竑有了边缘之感。最后在蒋介石的挑拨离间下,黄绍竑便退出了新桂系三巨头,投奔到了蒋介石麾下。
北伐战争期间,新桂系对剿灭军阀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当蒋介石下野到溪口时,李宗仁、白崇禧联合何应钦在南京附近打响了龙潭战役。
龙潭战役对北伐战争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场战役让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蒋介石知道此役胜利后便高度评价了李宗仁和白崇禧,认为他们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白崇禧更是手握兵权,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的身份活动,势力进一步扩大。
二人当时的关系十分要好,但外人以为坚不可摧的“李白”,却因政治理念不同最终分道扬镳。
白崇禧年轻时叱咤战场,军事才能过人,素有“小诸葛”之称。但不幸的是因为站错了队伍,听信蒋介石的谗言,最终落得晚景凄凉的下场。
在这期间他有很多的机会弃暗投明,但都因为政治觉悟和远见的局限导致他一条路走到了黑,实在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