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徒弟姜维,为啥后期不堪一击?其实原因很简单
创始人
2025-07-17 03:02:22
0

三国纷争,乱世出英雄。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出现了许多凭借着自身雄才谋略,最终帮助诸侯国占据一席之地的著名人物。

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同时也是在历史之中被人铭记许久的重要人物,

他曾经精心挑选,教导了一名国之重将。

这位被称为文武双全的国之重将,甚至还被这位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教导许久,本应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光彩,铭记千古。

但是在后期的时候却那么的不堪一击,最终让整个诸侯国走向了灭亡。

这位文武双全,雄才谋略的将军就是姜维,而他的师父就是三顾茅庐里的主角诸葛亮。

这位国之重器和诸葛亮之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又在诸侯国与国之间的纷争里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诸葛亮与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还有文学家,他在协助刘备夺取其他诸侯国以及战争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的篇章里,

人们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诸葛亮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表达了他对先帝的忠诚以及对现帝的劝诫,

全文字里行间都浓烈地表达了诸葛亮本人真挚的情感,以及帮助实现刘备匡复兴汉室的伟大宏图。

这么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以及军事家,他在众多人之中,挑选了这么一位人,任命为他的徒弟,将其毕生所学全力教导与他。

这个人就是姜维,

姜维本是魏国人,他的父亲是魏国著名的将军。

在他投靠蜀国的时候,诸葛亮发现了姜维本身丰富的才华以及军事才能。

在那时候很多人都跟诸葛亮劝说不要重用姜维,毕竟他是魏国人,身份特殊,以防姜维狼子野心,最终重新回到魏国。

诸葛之徒

在汉朝末年的时候,魏国命令姜维的父亲将军姜冏平定羌胡,但是他在战争之中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姜冏在战争中丧失生命的那一年,姜维才13岁。

父亲的离去,让姜维迫不得已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姜维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相反,他对魏国一直忠心耿耿,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才能和才干,

渴望有朝一日可以为魏国报仇,也可以为他的父亲报仇。

在228年的时候,诸葛亮出兵北伐,

姜维作为魏国的名将后代却被魏国朝堂里的人们怀疑他会起兵谋反。

在魏国抵挡不住蜀国炮火攻击的时候,他们将城门紧闭,

把姜维关在城门之外,那时候城内上下十几万人,没有一人愿意为姜维打开城门,也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让姜维彻底万念俱灰,也对魏国死了心。

本是一心想着为自己的祖国卖命,报仇雪恨,但最终却被自己的祖国背叛了,甚至还想要置他于死地,

心灰意冷的他最终决定投靠那时候三国之中较为强盛的蜀国。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具有极高的权利。同时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善于挖掘具有优秀的军事战略人才以及忠心耿耿的人,在姜维投靠蜀国之后,

于是很快诸葛亮就发现了姜维这么一位优秀的军事战略人才。

尽管如此,一向爱惜人才的诸葛亮,由于姜维特殊的身份也是有所顾忌,

甚至身边的人都在劝说诸葛亮,千万不要重用姜维,毕竟他是魏国名将的后代,如果有一天将为想要为魏国报仇,那么岂不是养了一头白眼狼。

其实诸葛亮对姜维的态度非常的复杂,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就完全否认姜维。

他给了姜维一定的机会去考察他的忠心程度,甚至还为姜维写了一封推荐信,在信中诸葛亮陈述姜维是一名才学兼备,骁勇善战的将军,他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有着过硬的实战经验,

因此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军事人才,在那时候,马良和李卲都不如姜维。

姜维并没有完全忽略诸葛亮对他做的付出,也没有辜负诸葛亮对他的期待,在诸葛亮为姜维所做的一切行为,姜维都深深地牢记在心中,甚至认为蜀国已经成为他的祖国,

他想要为蜀国做出更多的贡献,拼尽全力实现蜀国统一三国的愿望。

只不过很快诸葛亮病逝之后,姜维的仕途也逐渐变得坎坷起来,因为曾经有着他国名将后代的特殊身份,

除了诸葛亮对其重视,其他人都并没有从本质上欣赏到姜维的优秀。

直到司马懿突然袭击蜀国部队,最终被姜维及时发现之后击退了司马懿的追击,成功掩护了蜀国率领的部队,这才让众人心服口服,

发自内心的承认姜维本身的才华以及忠心程度。

不堪一击的后期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那时候蜀国的朝堂重臣都认为姜维就是诸葛亮亲自挑选的接班人,

他的所作所为以及优秀的才能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这么一位优秀的军事才将,哪怕在诸葛亮无法为他撑腰的时候,他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中也取得了其他人的信服,甚至在多次的战争里也逐渐获得了朝堂地位。

作为诸葛亮的徒弟之一,姜维为什么在后期的时候却逐渐变得不堪一击,这一切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不妨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上的分析。

众所周知,刘备是一名具有着优秀的领导才能的皇帝。在他通过他人的推荐之后发现了诸葛亮,不顾面子和地位,三顾草庐等待诸葛亮出世,

最终也获得了这么一位优秀的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刘备之后继位的刘禅则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废物皇帝,

作为一名乐不思蜀的皇帝,他的昏庸,腐败,无能给了姜维最终遭受失败的致命一击。

作为魏国的名将后代,姜维在他得知魏国即将发动战争攻打蜀国的消息之后,他立马将这个消息报备给了刘禅,但是刘禅并没有重视这一消息,

认为蜀国强大如斯,魏国断然不会做出如此不自量力的行为。

刘禅觉得姜维作为魏国名将后代,或许他这个消息的来源并不可靠,

于是他继续在玩乐之中获取快活。

就在一切事情都真正发生之后,刘禅想要通过各种手段挽救已经来不及了。姜维不得不和另外一名将军重新计划夺取部分残留下来的蜀国领土,

就在他们打算破釜沉舟,保卫国家,刘禅却选择投降。

一个国家的君主已经选择了投降,那么他的子民也并没有任何的选择权利,也没有任何坚守住最后防线的意义。

从主观上分析,那就是姜维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他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开始变得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他曾多次发动北伐战争,想要迅速地完成刘备和诸葛亮统一三国的愿望,但是那时候蜀国虽然拥有着较为强盛的军事实力,

可是由于蜀国国土面积较小,人口数量较少,军事战备实力并非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存在。

因此在多次的北伐战争之中,哪怕是战争失败,姜维也并没有在失败之中汲取失败的教训和原因,而是麻木不仁的不断发动下一场战争的开始。

这对于蜀国来说,是一场极其内耗的选择。战争的不断爆发,

让蜀国的军事人才和国民实力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人才的流失,百姓苦不堪言,国民经济跌宕起伏,

这也是为何后来魏国发动突袭战争,蜀国很快就陷入了不堪一击的局面的原因。

国破——姜维人生的结束

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徒弟和继承人。

在朝堂之中,多次遭受到了其他党派的排斥和对抗。

一个国家若是想要获得胜利,

那么其内部的各部分因素必定是统一协调的,但是在那时候蜀国的朝堂已经陷入了内战之中。

不同党派之间不断发动不同的政治对抗,最终只会让国家的内部因素变得不稳定。内忧外患的客观环境,又谈何容易地在战争中获得胜利?

蜀国当时著名的五虎上将关羽和张飞陆续去世之后,朝堂所剩下来的优秀才臣已经不多了。

姜维作为仅剩不多的才将之一没有受到皇帝的重视,同时皇帝的心思并不在于匡扶政治,复兴蜀国这一正道之上

,那时候的刘禅只顾着如何在生活之中享乐,并没有将他的父亲以及诸葛亮的愿望放在心上。

因此那时候的蜀国朝堂已经变得混乱不堪。哪怕是有优秀的人才也并不愿意继续留在蜀国,

毕竟一名昏庸无能的皇帝是无法让他们在朝堂之中发挥其最高价值的。

刘禅的昏庸无能是导致蜀国优秀人才不断流失的原因之一,

也是导致姜维在多次北伐战争之中,和魏国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最终失败的原因。

在姜维多次北伐战争之中其竞争对手是魏国的司马昭。司马昭作为司马懿的儿子,自小熟读军事圣书,同时也在父亲的教导和带领之下,

懂得了草堂之中的弯弯绕绕,诡谲风云。

他从多方面的继承了司马懿的谋略才能,而姜维只是凭借着较为优秀的军事才能能够在战争之中与其抗衡,

在洞察人心上姜维并不是司马昭的对手。

对对手的轻视以及不了解,也是姜维在战争之中面临着失败的原因之一。作为一名由诸葛亮精心挑选,

在三名徒弟之中脱颖而出的姜维,他的人生经历确实非常的丰富。

在年纪尚小的时候就面临着痛失父亲,国家背叛的人生挑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发展自身的优秀才能,相反,

他迅速地投靠了另外一个强大国家,想要发挥自身的闪光点。

诸葛亮作为姜维的伯乐,他从多方面的挖掘了姜维的优秀才能,只不过到了后期蜀国皇帝刘禅的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以及朝堂的诡谲风云让姜维彻底乱了马脚。

在后期多次北伐战争之中,姜维操之过急,

想要通过取得战争胜利迅速地完成先帝的夙愿,但是却没有做好战争之中的提前准备。

这种贪图冒进,盲目战争的行为,最终才会让国家陷入了困境之中。可以说姜维的一击即败,蜀国的由盛转衰,

这一切的原因都是有迹可寻的。

月盈则亏,水满则竭。在国家达到一定的巅峰状态,其统治者以及朝臣重将不重视对国家内部各个原因的分析,而是得意洋洋,骄傲自满。

最终由于对对手的忽视和轻视,让自己的雄才谋略,以及国家的未来,老百姓的生命和生活付诸一炬,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在历史之中,我们了解了姜维的失败,我们会惋惜,但是惋惜之余更为重要的是吸取姜维的失败经验,

懂得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否则历史的悲剧可能会重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历史开讲# 我们都知道,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一直没被改朝换代或被权臣篡位过。这是因为,日本天皇的...
原创 大... 当我们在探究种群起源,在发掘人类文明的时候,其实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直以来都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城...
原创 为...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皇帝,当属朱明王朝,不光沆瀣一气,一致对外,还恢复生产,拯救蒙元统治过后,满目...
原创 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元...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杨... 在东汉到后来,差不多末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国时代,其实在汉朝之中,有着几个有名的氏族集团,也...
“长江流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 央广网西宁9月6日消息(记者汪晓青)记者从青海省博物馆获悉,9月4日—7日,“长江流域博物馆高质量发...
原创 秦... 在战国中后期,赵国经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实力得到迅速增长。并且赵武灵王带领新建立起来的骑兵部队...
原创 江... 孟浩然曾经写到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引言 文物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它的经济利益大于历史意义。...
赵晨 | 水墨归真——赵晨水墨... 【序言】 文/王振德 在纷繁复杂的艺术长河中,水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