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为何要杀大将蓝玉,看看朱标死后蓝玉说了什么话,你就懂了
创始人
2025-07-17 03:02:18
0

草根皇帝朱元璋,在我国封建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贫民出身,他因为各种机遇,终究成就了一番大业,但是其中的诸多困苦,后人也能从其一些故事当中,了解一二。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路上磨难颇多,朱元璋能够成就一代开国皇帝,他所经历的这些磨难对他影响甚大。

早先的朱元璋有情有义,建立明朝后的朱元璋体恤百姓,可是在朱元璋晚期,却显得残忍弑杀。

蓝玉案,被列为“洪武四大案”之一,论私蓝玉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论公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大将。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而言,蓝玉都是对朱元璋极为重要的人。那么朱元璋为何非杀蓝玉不可呢?

其实,

只要回头看看在朱标死后,蓝玉究竟说了什么,就能体会朱元璋的用意了。

皇位之争

在封建时期,历朝历代都将皇位的承袭视为头等大事,明朝自然也不例外。在朱元璋自立为吴王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嫡长子朱标立为了世子。

《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固请,乃即吴王位。建百官。以擅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谕之曰:“立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暗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今宜鉴之。”立子为世子。”

明朝建立之后,曾作为世子的朱标则自然成为太子。

朱元璋对于朱标极为爱护,同时也十分重视对于朱标的教育。

由于自己早年间是贫民出身,根本没有什么学识,完全是凭借着各种机缘,为了生存“不得已”才打下了大明江山。

可是作为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元璋则希望朱标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皇帝,因此为朱标聘请了许多老师。

并且多次向这些老师们提出要求,“我的孩子日后是要治理国家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正心,心不正一切就都歪了。”

由此可见,此时的朱元璋还是十分明事理的。

不仅如此,等到朱标成长起来之后,朱元璋还特令朱标每日同他一起上朝,替他处理一些政务,以此来锻炼朱标的能力。

还将自己作为皇帝的心得教导给朱标,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位明君。

在朱元璋的悉心教导下,朱标成长得非常快,各种政务处理得得心应手,深得大臣们的推崇。而朱标的几位弟弟,也对他心服口服,对于储君之位没有半分窥敛之意。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朱标过于担心会辜负朱元璋的厚望,所以他凡事都亲力亲为,并且力争做到最好,因此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积劳成疾最终不幸早逝。

朱标在世之时,由于他各方面的能力,无论是谁都不会觊觎他的太子之位,可是朱标死后,储君的位置就空了下来。

朱元璋按照当时的承袭制度,决定从朱标的孩子当中选取一人作为皇太孙,也就是储君。

当时满足条件的,就只有朱允炆和朱允熥了。而正是这次立储,才使得朱元璋开启了一场风波。

自大的蓝玉

从辈分上而言,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蓝玉的晚辈,可是实际上与蓝玉有血缘关系的,

就只有朱允熥一人,因为他是朱标与常遇春的女儿所生,而蓝玉则是朱标的小舅子,也就是说蓝玉是朱允熥的舅老爷。

因此在蓝玉心中,当然是希望朱允熥将来能够继承皇位的。

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朱元璋最后选择了朱允炆,这让蓝玉极为不满。

在蓝玉西征返回之后,朱元璋对他嘉奖时,便封他为“太子太傅”。

其实这个官职并没有太多的实权,无非就是彰显身份的一种名誉,等到“太子”即位之后,他或许可以凭借这一头衔,再次得到一些晋升。

但是蓝玉却对朱元璋的这个册封很不满意,直言道“我难道就不能做太师吗?”。

也正是因为蓝玉说了这句话,才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明史》:“西征还,命为太子太傅。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也!”比奏事多不听,益怏怏。”

表明上来看,蓝玉的这句话只是嫌弃朱元璋给他册封的官位官职太低,可是其中所表达的含义,却不仅如此。

因为如果蓝玉想做太子太师的话,就要有一个前提,那么就是朱允熥是太子。因此蓝玉这明显是想要为朱允熥鸣不公,质疑朱元璋在立储一事上的决定。

朱元璋本就担心朱允炆能力不足,坐不稳皇位,因此在千方百计地为朱允炆铺路、肃清可能威胁到他的一切障碍,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他都计划在内了。

此时蓝玉的这番话,无疑将他的名字,也写在了朱元璋的清除名单上。

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在朱元璋的谋划下,蓝玉案被“成功侦破”,有兵权、有实力、有“谋反倾向”的蓝玉首当其冲被抄家问斩,同时此案牵连甚广,涉案人数多达数万人,其中近两万人被处死。

蓝玉案,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说是朱元璋一手设计的。可是蓝玉之死,却并不委屈。

首先蓝玉本身就居功自傲,曾经在多个场合让朱元璋下不来台,不过朱元璋一直念着曾经的兄弟之情,只对他小惩大诫。

可是在朱标死后,立储一事一直让“时日无多”的朱元璋绞尽脑汁,为了能够让朱允炆顺利即位,此时的朱元璋不惜一切代价,而在这个时候,蓝玉却“顶风作案”。

这直接让朱元璋毫无顾忌地对他下手。

毕竟当时的蓝玉可是手握重兵,不仅贵为开国大将,更是皇亲国戚,如果在朱元璋死后,他真的对朱允炆动手,那么成功的概率,会非常高。

因此蓝玉之死,与他当时说的那句话,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立场是与朱元璋的想法对立的,朱元璋不得不以防万一,将他除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衬陶瓷贴片 这是(18897993153)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陶瓷贴片: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 ...
罗浮宫尼凯陶瓷取得具有降温功能...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佛山市罗浮宫尼凯陶瓷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原创 宋... 我们现代人到了冬天的时候,会有各种的方法御寒,北方人有暖气,南方人有电暖气,空调,暖手宝等等。晚上的...
原创 刘... 东汉末年时,诸侯乱战,神州大地硝烟四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形势。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那个烽火连天...
王涛 | 水墨归真——中国当代... 【序言】 文/王振德 在纷繁复杂的艺术长河中,水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悠远。...
原创 周... 《封神榜》里说道周文王有100个儿子,第100个儿子恰好是雷震子。然而真实的历史上周文王并没有那么多...
原创 人... 人类起源于非洲? 这不可思议,却似乎又无可辩驳。 按照西方一直鼓吹的这个理论,中国人的祖先也是从非洲...
夺嫡之争:历史各大王朝的第一任... 自古以来,夺嫡之争就格外残酷,这种胜者将拥有一切,败者将举家倾覆的斗争,成为了古代各大王朝政治斗争的...
1965年,72岁的毛主席与妻... 1965年,72岁的毛主席在上海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照片中的毛主席精神矍铄、目光如炬,让人看着肃...
百件三燕文物赴美讲述辽宁故事 原标题:金步摇、双马镫等国宝组团“出海” 百件三燕文物赴美讲述辽宁故事 辽宁三燕文化代表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