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时,诸侯乱战,神州大地硝烟四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形势。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各路英才粉墨登场,名臣武将各显神通,出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
其中,赵云是三国时期十分著名的一位战将,被称为常胜将军,不论是单兵作战或是领兵作战,他的军事能力都能够独当一面。他曾孤身范险,从曹操大军中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但即便如此,也没能得到刘备这个主公的全部信任。刘备甚至在临死前将诸葛亮叫到临前,让他千万不要重用赵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缘故呢?
刘备曾是汉朝贵族后代,奈何汉朝覆灭,父亲又早亡,使得刘备少年时与母亲织席贩履为生。后来为了光复汉室,招揽了大批文臣武将,才最终在三国争霸的局势中占据一席之地。刘备的崛起离不开手下部将的支持,按理说他应该非常地看重他们。而赵云虽然是名震一时的常胜将军,但最初并不是在刘备手下做事。
赵云原本被公孙瓒招揽,为其卖命,但公孙瓒此人没有伯乐的眼光,看不出赵云的巨大潜能,并没有重用他。赵云在公孙瓒手下郁郁不得志,但始终很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在刘备抛出橄榄枝时,也断然拒绝,只忠心于公孙瓒。但后来因为一场败仗,公孙瓒抛下一众将士独自逃跑,让赵云彻底寒了心,这才转投刘备的阵营。
一开始,刘备非常佩服赵云的忠义,欣赏和看重他的能力,对他委以重任。刘备甚至还经常拿他与自己两个结义兄弟张飞和关羽相提并论,这足以证明赵云在其心中的分量。而赵云也非常争气,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与看重,屡立奇功,在刘备谋求大业的途中做出了许多贡献。有一次阿斗深陷敌营,赵云单枪匹马闯入敌军,将其救出后全身而退。按理说,赵云救了刘备的儿子,刘备应该对他非常感激,但这一次行动,却让刘备对他生出了一丝不满。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赵云是擅自行动,违抗了军令,对于一位军人来说,不服从指挥无疑是致命的。他违背刘备命令后虽然获得了好的结果,成功救出了阿斗,但他能全身而退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曹操阻止了手下人放箭,否则他很可能死在长坂坡。这一事让刘备对赵云有了嫌隙,后来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在与吴军的对抗中战死,刘备一心想要为其报仇,立马就要起兵攻打吴国。
刘备这种悲怆的心情赵云没能理解,在他看来,刘备彼时理智已被愤怒占据,非常冲动,不适合与吴国开战,况且诸葛亮当时也不在他们身边,冲动出兵容易造成混乱,于是站出来劝阻刘备。刘备想要为弟报仇的急切情绪被赵云强行打断,心中自然不爽,对赵云的不满又深一层。
这其实与赵云的性格有关,他是一个忠义爽直之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懂得拐弯和变通,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上是极为不利的,很可能在其他事情上,赵云也经常直白地反驳刘备,落了他的面子,久而久之也就让刘备越来越不满。
除此之外,刘备死前让诸葛亮不要重用赵云,很可能还有另一个因素。他的儿子刘禅继承了他的位置,他自知刘禅才智稍显不足。刘备担心儿子压不住手下几名武将重臣,担忧赵云和诸葛亮联合起来篡权,于是用这样的方法来离间两人。
如果诸葛亮听从他的遗言,打压赵云,就会让赵云生出不满,转而更加依赖刘婵这个新主公,有助于稳固的政权。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刘备的担忧完全是多虑,赵云、诸葛亮都是忠义之士,一直为蜀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没有篡权夺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