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斩,锦衣卫抄家落泪,太后得知水米不进
创始人
2025-07-17 03:02:13
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他文采斐然

,诗作无数,每部作品,都是他一生气节的写照。

他是明朝第一忠臣

,身为文臣,却在兵临城下时行武将之职,运筹帷幄,打得外族怀疑人生。

他历经四朝

,为皇朝延寿一百多年,最终却含冤,死于曾经呕心呖血守护的城池前。

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青山有幸埋忠骨,永为后世诵美名。

他就是于谦。

一、粉身碎骨浑不怕

1398年,即

朱元璋驾崩那一年,于谦在浙江杭州出生

出生于官宦世家,家境不错的于谦,并没有托庇于祖辈余荫。他从小聪慧过人,读书勤奋,却又不读死书。课余时间,

他喜欢阅读各种课外书,如兵法、文史等

于谦少年时,就非常崇拜文天祥。

他把文山先生的画像,挂在书斋内,日日祭拜。

给他上课的老师问他:“你为何对文山先生如此推崇?”

于谦满脸向往道:“

因为我将来也要做他那样的人。

为此,他还特意作诗狂赞偶像: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聪慧有想法,刻苦且勤奋,于谦年少时就才名远扬,15岁就考中了秀才。

有一天,于谦外出散步,路过一处窑前,正好看到匠人师傅在烧石灰。他很好奇,就停下来观看。就见匠人们把一堆一堆的青石,放到烈火中焚烧,烧透过后的白灰,这就是石灰。

于谦惊讶于大自然的神奇之余,又感触于石灰的诞生过程,

当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石灰吟》。

找准人生方向,坚决前行的于谦,不知不觉间,

就成长为一个铁头娃,并很快有了展现铁头的机会。

1421年,23岁的于谦夺得会试魁首。在朝堂殿试中,

书生意气的于谦,在大殿内高谈时政,直言不讳地指出时弊要害。

可惜,这种当面一记直拳的方式,不但让满朝文武哗然,也使皇帝不喜。

于是,于谦面试成绩只得了三甲第92名,落了个倒数。

铁头娃第一次试功,

初步展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功力,结局是被打压,被讨厌。

但这对他而言,却是毕生追求的开始。

二、清风两袖朝天去

虽然开局不利,但好歹是入了职场。

于谦坐了五年冷板凳后,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任伯乐。

1426年,即明宣宗朱瞻基上任第一年,

汉王朱高煦不负重望举起了造反大旗

。朱瞻基亲自下场平乱,点了小御史于谦随行。

朱高煦很被捉到皇帝面前,

众大臣慑于朱高煦余威,无人敢上前宣布他的罪行。

于是,铁头娃于谦出列了,

他声音洪亮、语句严厉、条理清晰、言词确凿,历数朱高煦十八大罪状,直骂得朱高煦两股战战,伏地高呼“臣有罪,臣罪该万死”。

这一骂,于谦也成功入了朱瞻基的法眼。

朱瞻基当即委派于谦负责江西省的工作。于谦不负其厚望,几年时间,为狱中几百人平反冤假错案。当地百姓感激跪呼“青天”,皇帝评其为可堪大用之材。

1430年,

朱瞻基大笔一挥,钦点于谦为兵部右侍郎

,于谦工作地点中再添河南。

这一外派,就是19年。这期间,于谦翻山越岭,轻骑简从,奔波于两省。

他走访各地百姓,考察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将自己摸到的民生民情,和自己的见解、建议,一一如实上报。

可惜的是,朱瞻基这位伯乐走得太早

。其儿子朱祁镇上位不久后,太监王振霍乱朝纲,大肆行权和敛财。各地官员大多投其所好,

全国贪污行贿之风盛行,朝堂内外一片乌烟障气

铁头娃于谦每次回京述职,却是啥也不带。

有同事私下劝他,就算不送钱,送点土特产也行,王振不挑的。

于谦作诗以答: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王振闻诗大怒,指使人找了个借口把于谦抓入大牢,要砍于谦的脑袋。

百姓们也怒了,万人血书救于谦,几个藩王也含怒施压。王振怂了,只好又找借口释放于谦,自此再不敢使阴谋害于谦。

自此,两袖清风这个成语也流传开来。

王振牺牲自己,成就于谦的典故,也被代代相传。

而于谦,以才能和人品为底牌,一颗铁头硬悍奸官,大胜。

三、中兴诸将谁降敌

朱祁镇继位时,才九岁。

幸亏,

前有三杨主政,后有太皇太后听政

,纵然王振一再霍霍,大明朝还撑得住,

于谦也得以在外继续磨砺。

但随着太皇太后和三杨相继去世,内忧外患日渐暴露,大明朝开始风雨飘摇。

1449年7月,也先率大军趁机进犯大明边境。

在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坚决御驾亲征。兵部尚书

邝埜随驾,

守护国门的重任落到于谦身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朱祁镇上路了,两月后就为大明送上了惊天大礼:土木堡之变。

明军在土木堡一败涂地后,也先趁热打铁,带着大军,带着被俘的朱祁镇,直逼京城。

集尽全国的二十多万精锐大军,都已葬送在土木堡,京城内外只剩下老弱病残。

京城危在旦夕。

皇城内留守的官员惊惶无措,

多数大臣建议南迁

于谦忍无可忍,一声怒喝:“

诸位难道忘了宋朝南渡的事了吗?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这一次,他的铁口铜牙再次威震群雄。暂代国务的朱祁钰被于谦说服,下定决心抵抗到底。

得益于从小爱看的兵法书,

于谦一介文官,开始排兵布阵,统领全国兵力

,要打一场北京保卫战。

他首先征调全国的备操军、备倭军、运粮军、浙军,赴京守卫。为解决粮草危机,他转换思路,让各路赴京的大军,全都由通州粮仓经过,取粮、运粮、入京三不误。

11月,也先大军兵临城下。

于谦命九门守军主动出门迎战

,他自己则带领大军守护最重要的德胜门。

出城前,

于谦向兵部侍郎下达死命令

:所有将士出城之后,九大城门立即紧闭,所有入城的人,立刻斩首。

这道背水一战的命令,把所有人的侥幸、恐惧心理,全都斩断了。

除了文天祥,于谦对岳飞也是极为钦佩的。所以在面临同样的困境时,于谦赋诗

《岳忠武王祠》

:“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最终,国难之时,他就是那个降敌之柱。

但是,

相比于岳飞,于谦是幸运的。

因为他的第二任伯乐朱祁钰,最起码不是软脚虾。朱祁钰顶住了压力,也信对了人。

于谦也顶住了,硬生生为大明朝,又延续了近两百年。

四、但愿苍生俱饱暖

北京保卫战,为于谦带来了一生中至高的荣光,也为他以后的人生,埋下了无可避免的危机。

京城牢不可破,

也先黔驴技穷,将人质朱祁镇放到城门口,要求议和、要求高额赎金。

朝堂上,代理人朱祁钰和大臣们进退两难。交完了赎金,对方不放人怎么办?

铁头娃于谦挺身上前:“

若另立新君,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于谦的建议,也得到了太后的支持。

于是,朱祁钰登基为帝,史称景帝。

次年,太上皇朱祁镇被接回幽禁。

救国加拥立之功,

景帝发自内心地感激于谦

,要给于谦封官晋爵,都被于谦坚决拒绝。最后实在推不过,

于谦只接受了一个“少保”的职衔。

这使景帝更加信任器重于谦,

但也勾起了不少官员的嫉妒心

。其中尤以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为甚。

徐有贞就是当初也先兵临城下时,第一个跳出来要南迁的人。

保卫战胜利后,他被景帝厌弃,非常落魄。

他不敢恨皇帝,就把于谦恨之入骨。

1457年正月,在徐有贞等三人的精心策划下,夺门之变发动,朱祁镇成功复位。

为了给自己的造反行动,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徐有贞说服了朱祁镇

,以于谦等人“意图立外藩王做皇帝”为借口,

诬陷于谦谋反

朱祁镇起初不想杀于谦,但徐有贞毫不讳言说:“

如果不杀于谦,那我们的行动岂不是师出无名吗?

朱祁镇这才被一言惊醒。

当月二十三日,于谦在他拼死保卫过的城池前,被斩立决。

于谦被杀之后,按惯例应该抄家。

当抄家的锦衣卫到于谦家中时

,发现其家中除了生活必须品,根本没有多余的东西,也忍不住对这位大明的忠臣落泪。家里堪称宝贵的,是一套蟒袍、一柄宝剑。这是景帝所赐,是荣耀的象征。却被于谦锁在屋内,从未曾示人。

太后知道忠臣被枉死后,伤心落泪,几天不吃不喝。

后来,

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于谦平了冤

,赦免了于谦被流放的儿子,并为他儿子封了官。

到了朱祁镇的孙子这一代,于谦又被追封了谥号:肃愍。

但是,这些对于谦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于谦求仁得仁,与偶像一样“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将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都献给了国家和百姓。他做到了“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如今,他在杭州的纪念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他被无数人铭记。

也许,这也是他的毕生所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历史开讲# 我们都知道,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一直没被改朝换代或被权臣篡位过。这是因为,日本天皇的...
原创 大... 当我们在探究种群起源,在发掘人类文明的时候,其实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直以来都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城...
原创 为...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皇帝,当属朱明王朝,不光沆瀣一气,一致对外,还恢复生产,拯救蒙元统治过后,满目...
原创 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元...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杨... 在东汉到后来,差不多末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国时代,其实在汉朝之中,有着几个有名的氏族集团,也...
“长江流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 央广网西宁9月6日消息(记者汪晓青)记者从青海省博物馆获悉,9月4日—7日,“长江流域博物馆高质量发...
原创 秦... 在战国中后期,赵国经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实力得到迅速增长。并且赵武灵王带领新建立起来的骑兵部队...
原创 江... 孟浩然曾经写到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引言 文物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它的经济利益大于历史意义。...
赵晨 | 水墨归真——赵晨水墨... 【序言】 文/王振德 在纷繁复杂的艺术长河中,水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