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的名将,他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长平之战中,白起俘虏了赵国四十多万士兵后,又亲自带兵围困邯郸。
白起来源于网络侵删
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困,情急之下,赵孝成王让平原君到楚国求援。
于是平原君就想要带着二十人去。可是这二十人却并不好选,他选了十九个人,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能文能武的,于是他就想凑合一下得了。这时候有个叫毛遂的人却向平原君自我推荐。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三年都没有任何作为。平原君认为他不堪担当大任,但是毛遂却说服了平原君。
平原君见到楚考烈王后,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楚考烈王却并不愿意发兵援助赵国。平原君就为楚王分析局势,说了很多好话,但
是都没有用。这时候,楚考烈王突然看见一个拿着剑的人走到了台阶上,于是很不高兴,得知这是平原君的门客毛遂后,便对他疾言厉色,毛遂听见楚考烈王的话后,还是不停地向上走,这可吓坏了楚王,他这才开始谦逊地询问毛遂有什么高见。毛遂将楚国以前的辉煌历史概述了一下,同时又讲了秦国给楚国带来的各种耻辱,楚国被秦国逼得连都城都换了地方,这样的仇恨可以说是不共戴天。这样的话听得楚考烈王心里很震撼,在毛遂一声声的质问下,楚考烈王也红了脸。最终他答应要出兵援助赵国,并与平原君歃血为盟。
来源网络侵删
在长平之战时,当赵军初战失利时,赵孝成王与众大臣都没有了主意。
赵孝成王派郑朱前去秦国议和。范雎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设计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隆重、友好的接待,大肆向各国使者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使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
长平之战时,在僵持两年多的时候,两国成骑虎难下之势,范雎使出反间计,范雎遣一心腹门客,从便道进入赵国都城邯郸,用千金贿赂赵孝成王左右亲近之人,散步流言道:“秦军最惧怕的是赵将军赵奢之子赵括,赵括年轻有为且精通兵法,可在京城决胜千里之外,如果封赵括为将军,秦军恐怕会引起慌乱,肯定是难以取胜的。廉颇将军年老而胆子又小,并且屡战屡败,现在已经不敢出来应战,又为秦兵所压迫,过不了几日就要投降了。”
来源网络侵删
赵王闻之,将信将疑。派人催战,廉颇仍行“坚壁”之谋,不肯出战。赵王对廉颇先前损兵折将本已不满,如今派人催战,却又固守不战,又不能驱敌于国门之外。于是轻信流言,顿时疑心大起,竟不辨真伪,匆忙拜赵括为上将军,赐以黄金彩帛,增调20万精兵,持节前往以代替廉颇。
范雎探知赵国已入圈套便与秦昭王奏议,暗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火速驰往长平,并约令军中:“有敢泄露武安君为将军的一律处斩!”,这些计谋,都为白起取胜赢得了绝佳机会。
来源网络侵删
范雎再根据秦国以往的外交政策上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改变了秦国以往“越近而攻远”的外交战略政策,
将远交近攻之策作为日后秦国实行外交战的基础,并且在思想上统一了秦国最高决策层;为秦国规定了正确的军事、外交斗争方针;使秦国在日后的争霸过程中取得了外交和军事上的巨大胜利。
范雎的这种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也成为了秦国主要的对外战略思想,是自秦昭王至秦始皇几代国君一直所奉行的军事战略,它贯穿于秦统一六国的全过程。
远交近攻这一项策略,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说明了在整个七国争雄的局面下,秦国要怎么做、怎么打,如何逐渐蚕食诸侯,一统天下,它成为后来秦国扩张的指导思想、步步蚕食诸侯,同时成为秦国当时直至几十年后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长期基本国策,这一项长期性的战略,大大加快了之后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