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6次削藩:4次成功2次失败,1人丢掉皇位】
秦始皇开创封建时代后,彻底取缔了周天子分封制,目的就是防止地方诸侯坐大,再出现一次春秋战国时代。
但是刘邦终结秦末乱世后,为了加强汉王朝的统治,将刘姓族人分封到各地任诸侯。这一制度也逐渐被后世帝王效仿,虽然形式各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根本还是分封制,结果导致“削藩”成为很多皇帝不得面对的难题。
削藩的目的是收回地方诸侯的权力,强化中央皇权,必然会导致双方产生敌对情绪,甚至引发战争,因此削藩对统治者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在2000年封建历史上,非大一统王朝由于疆域、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就不做讨论。而在几个大一统王朝中,比较有名的削藩共有 次,我们来看看这些力主削藩的皇帝,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强行削藩,结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和战略准备,引发七国之乱,险些颠覆西汉政权。
汉武帝:吸取景帝朝经验,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建议,将地方诸侯分化瓦解,逐渐消灭,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削藩。
唐代宗、唐德宗、唐宪宗、唐穆宗:几代皇帝数次尝试削藩,都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问题,唐宪宗本人被宦官杀死。
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功臣们的兵权,明显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也算是比较成功的削藩。
明建文帝:朱元璋的“诸王靖边”战略,给朱允炆制造了大麻烦,小皇帝的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朱棣成功夺取皇位,朱允炆下落不明。
康熙:同样是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削藩,吴三桂等人的叛乱,使得清王朝失去半壁江山。不过,康熙处置得当,成功分化瓦解叛军势力,最终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