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从东汉末年到当时的京都“长安”这段近四百多年的时间中,
由于不断的战火导致人口数量凋零,劳动力越来越少。
从中原和江南运送粮食到长安的这段路程中,
山路险峻,走水路也是极其的不方便。
可是,
当隋炀帝杨广刚刚继位之时,就立马做出了兴建东都、将京都迁移到洛阳的决定。
之后,仅仅只花了十个月的时间,东都洛阳也就此宣告建成
,但这却是建立在每月消耗掉200万人丁的基础上,
那时的隋朝与秦朝一样,也是被人们称之为“基建狂魔”。
一、震古烁今、丰功伟绩,隋朝兴盛的开始
1889年,大型的粮库“回洛仓”于隋朝修建而成
,不仅规模庞大,同时也处处体现了古人的独具匠心。
这座大型粮库位于今天的洛阳市小李村西侧,古籍中对此有所记载,书中说到其仓城:
“周回十里,穿三百窖”
其中有220多座仓窖现在已经被查明。
这当中的各个仓窖的规格形状也都是比较相似的
,大多都呈现出一个缸形的形状,内径和深度大多也都是10米左右,据统计,
这每个仓窑大概可以储存粮食达到50万斤左右。
若是根据书所记载的三百个窖来算的话,
回洛仓可以居然储存高达7.5万吨的粮食
,而这还仅仅只是已经被查明的,
还没有包含尚未查明的仓窖。
隋朝的建设可远远不止于此,
当时隋炀帝为了保证新的京都——洛阳的粮食等必需物资的供应,与此同时他又下令开始修建大运河。
以京都洛阳为中心开始,仅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通济渠,打通了淮水,
第二年随之又建成邗沟,打通了到扬州的长江,之后又建成了江南渠就又打通到了余杭。
永济渠是当时从洛阳开始而后向北方的涿郡建成的,
而永济渠的建成对于北部局势的稳定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管是运兵还是运粮,水路在当时是既方便又省钱的最优选择了。
隋朝的大运河在历经多年之后最终全部建成,与大运河配套的国家粮库也在此时开始了新的建设。
通济渠在西部的第一段就是洛河,而建在洛河边同时也方便运输,
于是当时就于洛河边建成了三座大粮仓(洛口、回洛、含嘉仓城),在全国征收的税粮,一大半也都是存放于此处。
当时建成的这些粮仓,除了存储量的巨大以外,
粮仓在防水防潮防鼠防虫这些措施上也是做的较为完善的。
当然,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隋朝的工匠们可谓是想出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实现。
二、空前绝后、功不可没,隋朝的发展巅峰
隋朝给后世留下的远不止是那些粮食,它的成就也不仅仅只是止步于此。
它在武功和文治这两个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之所以称它为空前绝后的王朝,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隋朝时期以隋文帝杨坚为首的大隋王朝,
奠定了中华民族在封建社会当中所有制度的重要基础。
首先就是被后世朝代沿用的三省六部制
,而三省六部制也正是隋朝时期所开创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制度的开创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更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最初设立时是五省六部制,是由于后来的使用慢慢的简化为三省六部
,后来的唐朝对于该项制度也是全面借鉴并且沿用下去,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时期六部都还是依然存在。
与此同样的还有后朝所沿用的科举制度
,也是在隋朝时期开创于隋文帝杨坚的手中,此项制度开创之前,隋文帝先是废除了前朝的九品中正制度。
而后又将重点放在考查真才实学之上
,慢慢的建立起了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而这也就演变成了最终的科举制。
此项制度实行以后,
在选拔官员上也是从开始的只注重门第关系,变成了后来的凭真才实学才可做官
,也同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选拔普通民众当中的有才学之人,也推动了教育事业方面的发展
,这也是科举制度能成为历朝历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的重要原因。
科举制度延续了长达1300余年,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才被废除。
在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已经是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形式的最佳选择。
不仅是将国家引进人才的形式扩展到了社会层面
,同时还纳入了大量的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的民众,进入到了统治阶级,
为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非常突出的重要贡献。
把隋朝称之为王朝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隋朝是秦始皇之后第二个可以一统华夏的朝代。
相比较于西方的发展史,
在罗马帝国的分裂以后欧洲国家就再没有实现过统一,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的欧洲人根本不知道罗马和希腊,
如果没有在阿拉伯人的手里得到罗马和希腊的信息,那么现在的欧洲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精神归属了。
同样的对于古代中国来说,在两晋分裂之后北方少数民族与汉人各自都建立了相对的政权,
也因此形成一个南北长期互相对峙的局面。
也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隋朝实现了统一
,并且还开创了一系列的制度使得这一次的统一得以持续下去。
单从这个历史意义上来讲,隋朝时期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中也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称得上是开创新局面,然而如此优秀和伟大的隋朝,为何灭亡的如此迅速?
三、一败如水、改朝换代,隋王朝的衰败
隋朝建立之后,
隋炀帝杨广深知世家对于自己执政的危害
,也知道九品中正制是专门为世家而量身打造的制度,于是
杨广便废除掉了九品中正制度,改为科举制。
而杨广废除掉对于世家而言比较重要的一项制度,对于大多数世家来说是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一举动,导致许多的世家开始纷纷抵制杨广。
也由此可以看出,
隋朝的后来灭亡跟废除九品中正制也是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隋朝便废除了这项关系到多方利益的一项制度,还是稍稍过早的。
隋朝的灭亡,
跟过早废除九品中正制和制定科举制是有因果关系的。
另一方面隋朝的灭亡与杨广的治理方法是有很大的关系。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的天下,建都洛阳,建设粮仓,开凿运河这些成就都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
杨广失去了民心。而废除掉九品中正制,制定新的科举制又是得罪了世家,所以在这
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之下,最终是造成了隋朝灭亡的结局。
隋朝虽然灭亡了,但隋朝和秦朝一样对后世都是也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三省六部制提升了行政效率,创新治理方式;
隋炀帝杨广所制定的科举制使得百姓得以进入朝堂;
大运河的开凿让南北方互相有了经济贸易,加速了隋朝的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隋朝对于我国后来的发展是奠定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结语
迁都洛阳和修建大运河仅仅只是杨广战略布局中的一步而已,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个人欲望那么简单。
但隋炀帝杨广成也与此,败也与此
,不断的大型工程建设,附加上连续的作战,根本没有给文武百官和老百姓们留下充足的休息时间。隋朝虽然存世时间短暂,
但它却在我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
虽然隋炀帝的执政方式激化了种种的社会各种矛盾,使隋朝过早的就灭亡了,但这一项项的重大变革却一直深远影响着后世。
参考文献:
《隋书》
《通鉴》
《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