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在美国的军舰密苏里号上,一场紧张的签署仪式正在进行,现场所有的人都鸦雀无声。
随着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每个人都产生了恍如隔世的感觉。
因为这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签名,而是我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结束了。
这一重大的历史进程,只要是身为中国人就不会忘记。
但人们会遗忘的,是去探究日本投降这一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一、日本投降背后的原因
一说起日本的投降,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认为是美国在广岛所投下的那枚“小男孩”原子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事实,真的就是如此吗?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曾经号称着战无不胜的德意日盟军,如今只剩下日本苟延残喘。
日本对自己的失败其实并非毫无知觉。
只是他们仍然幻想着,可以由他国居中调停,体面解决战争,自行处理战犯。
但自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经加入战争的美国,可没有这种耐心。
自1945年7月26日起,美国的飞机就一直在日本的上空盘旋着,不厌其烦地播报着中、美、英三国同意的《波茨坦公告》。
那日本对于这一公告的回应是什么呢?
他们做出了极其艺术性的回答,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无视与藐视。
而人只会听到他们所想要听到的。
美方直接按藐视翻译,同时也是以日本拒绝了公告来处理此事的。
他们决定,直接投放原子弹。
而美国在这次事件后,于日本所投下的原子弹,并不止有一枚在广岛的“小男孩”。
在投下“小男孩”仅仅三天后,长崎的上空也腾升起了一朵名为“胖子”的蘑菇云。
据不完全统计,广岛与长崎两座城市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就被夷为平地。广岛有接近8万人死亡,而长崎则有超过10万人死亡或失踪。两座城市被毁坏面积甚至可以高达65%。
不过与我们现在认为原子弹是极其危险的致命核武器并不相同。
当时的原子弹,是第一次爆炸。
因此日本对于两次核打击并不因以为然。
他们只当作是两次大规模的袭击。
毕竟如果日本真的感到惧怕,在第一枚原子弹引爆在广岛时他们就应该表示自己愿意无条件投降了。
不可否认的是,两枚原子弹的投放确实催化了日本的败局。
但真正压垮日本这个骆驼的稻草,其实是苏联对日宣战。
而日本的专家谷川毅,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他就曾公开表示:
投降并不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的公告。
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告,让日本瞬间丧失战争斗志?这中间又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日本如此看重苏联的态度?
现在就让我们将时间倒带,从这一场决定了全世界历史走向的战争,了解日本投降背后的隐情。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它的开始,其实就是一战的延续。
作为战败方的德国,则签署了在德国人民眼里相当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
这纸条约让当时的德国经济不堪重负,直到2010年10月3日才还清条约中的最后一笔赔款。
但赔款还不是最令德国人愤恨的。
真正点燃德国人怒火的,是失去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并且在莱茵河东岸的50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战争里无胜者,时代造就了癫狂的希特勒。
他站在啤酒馆里、广场上、讲台中央,一次又一次地许诺给自己的子民。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莱茵河的土地也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就这样,在英法两国的不以为意与美国的纵容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如被点燃的炸药桶一样,爆发了。
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由法西斯统治的国家组成了联盟,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不断地侵略他国。
迫害与被迫害,签订的协议与摧毁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
如果说意大利是德国最为首鼠两端的盟友,那么日本就是德国最为肝胆相照的“好兄弟”。
因为日本对于我国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简直是到杀红了眼的地步。
三、日军侵华恶行
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蚕食我国的意图如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九一八事变,由于当局的不抵抗,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略了我国的东北。
一二八事变,是我国军队与日军的第一次全面较量。
七七事变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以上一列列的黑白文字里,注入的是千千万中国军人真实的血与肉。
日军的攻势如同洪水猛兽,只要是能够达成侵略目的的手段,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万无辜的同胞惨遭毒手。
整整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日本采用细菌战、毒气战、三光政策、狂轰乱炸等等等。
日本在我国国土上所犯下的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而除了日本如此野心勃勃外,它的盟友德国此时也在对他国疯狂的掠夺。
四、德国丧心病狂的侵略
希特勒想要的,从来就不止是莱茵河的寸土寸地。
他是一个赌徒,他将自己所有的筹码都推上了战争的赌桌。
希特勒采用的军事策略,是以战养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击败了英法联军,此时的德国已经占领了一半欧洲的版图。
地球,本是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在战争洗礼下瞬间沦为一片废墟。
但对希特勒而言,他不会醒悟的。这些都不够,远远不够。
他无法满足于现状,毕竟他需要更多的资源来耗赢与英国的持久战。
于是希特勒转而将侵略的目光对准了苏联。
但侵略苏联的开端,就不是一个好兆头。
美国看到德国已经染指苏联,紧急调动军队与英国和苏联共同发起了对德国的围攻。
就在希特勒这边扛住三线作战的紧张时刻,他的盟友意大利又出现问题了。
在北非的意大利被英军打得节节败退,德国自己都火烧眉毛了也只能调动军队前去支援。
而在与苏联的对战中,德军也并不顺利。
德军拿下了哪里,苏联就立刻组织反攻。
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座房子,一间房间,一个厕所,苏联都不会让
德军得到的那么轻易,
终于,希特勒撑不住了。
让他撑不住的,不仅是苏联过于寒冷的天气,也是苏联人民反抗意志的强烈,与每时每刻燃烧的金钱和物资。
自莫斯科保卫战德军战败之后,德国节节败退。
战争的转折点到来了,德国与日本虽然战线不同,但溃败的点却像被命运操控一般的一致。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五、不同的侵略,一样的结局
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入德国首都柏林。
1945年4月30日,德国元首希特勒饮弹自杀。
同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而此时的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行为无疑是为自己的失败按下了加速键。
日本大部分本土的土地都已经被美国所占领,几乎是每一天,美国的空军都在日本的上空狂轰乱炸。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仍叫嚣着自己会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它究竟为什么这样嚣张?
其实日本底气的来源,是与苏联所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
六、苏联的履约,日本的希望
以日本当时的视角来看,苏联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履约者。
毕竟美国方面多次规劝苏联参与到对日本的围攻,苏联都不为所动。
而且美国与苏联之间,虽然因为一致对德而短暂地联系在了一起。
但
是在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美苏对峙是定局。
无论是哪一方发展,另外一方都一定会进行干预。
于是日本认为,只要熬下去,撑到合适的时期,苏联一定会是自己相当可靠的盟友。
经典的优势在我。
因此即使知道结果肯定是战败,昭和天皇的谋士木户幸也上奏称:
“日本已经快没有作战能力了。”
日方也依旧死抓着那一纸《苏日中立条约》,即使美国的原子弹爆炸在长崎、广岛的上空,即使苏联方面已经表示合约到期即不再续约,日本也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梵蒂冈、瑞士的居中调停。
七、那么日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体面结束?”苏联对日宣战
日本想要的,是体面结束这场战争,能够自行处理战犯,投降可以,但是不可能无条件投降。
但日本没想到的是,群臣和天皇开会开到半夜两点,精打细算了每一个方方面面,唯独漏了这样一点。
战争之下,每一个和平的瞬间,早已经在暗中标注了价格。在利益的天平上,日本当作最后底牌的合约,于苏联而言只是废纸而已。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已是定局的情况下,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
这一宣战,日本最后的调停希望也飞灰湮灭。
高层紧急展开御前会议,但直到苏联红军已经在日本东北地区长驱直入,文官武官也依旧无法谈拢。
仍有不知悔改的大臣在叫嚣着:
“必须修改《波茨坦公告内容》!必须由日本自行处置战犯!”
而这,无异于异想天开了。
针对于日本国内民众的厌战情绪与资源匮乏,还有千疮百孔急需重建的长崎与广岛地区,最后日本天皇拍板:
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世界人民的苦难结束了,我国长达十四年艰辛的抗日战争,结束了。
结语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举行。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创作于
1946年,它的诞生就是为了庆祝抗战的胜利!
我们的先辈们,无法预知历史的走向,他们无法知道美国到底会不会对日本投下原子弹,不知道苏联会不会对日宣战。
但在保卫国土这件事上,即使在希望最为渺茫的时刻,大家都在咬牙坚持着,从未想过放弃。
我们泱泱五千年的历史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因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信念,就是。
中国人民,永不为奴!
而日本,自食战争的恶果。
毕竟崇拜暴力者,最后也会被暴力吞噬。
对此您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