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将明朝放在历史上早期全球化浪潮下进行审视,且以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民生等方面为切入点,讲述了明朝从立国到衰亡的全过程。这是脉络之一。
脉络之二,作者袁灿兴还详述了欧洲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精神的勃兴及大航海带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崛起及全球贸易的兴起。
全书双脉络并行,并进行中西比较。作者全面剖析了明朝逐步落后于近代世界的原因及过程,有着自己的看法。
作者袁灿兴,是知名历史学家。已出版多部历史学畅销作品。
朱元璋的治国举措
朱元璋建国后,将精力主要放在陆地之上,忽视海洋,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海禁”政策。
他一直秉持“朝贡天下”及“重农抑商”的治国策略,后世皇帝则一以贯之。
书里说,在明朝的朝贡体系之中,周边各国向作为“华夏中心”的大明王朝称臣,每隔一段时间前来朝贡,而大明王朝则给予册封和赏赐。
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周边各国感受着中国的光辉,唯有得到大明皇帝的恩许,方能进入天朝体系之内,从事有限的朝贡贸易。
虽然郑和七次下西洋,但大明朝的主旨仍是,向周边各国宣示天恩,打造稳定的朝贡秩序,贸易是副产品。
朱元璋在推行重农政策的同时,大力压制商业,贬低商人的地位。如对富户沈万三的打压及对江南富户的强制迁徙。
虽如此,在明中期之后,随着大量海外白银的涌入,江南地区出现了经济繁荣,涌现出了一大批市镇和江南富户。乃至被后世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然而,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洞见,他认为,这一时期出现的繁荣,并不能称为“资本主义的萌芽”。
因为,这种繁荣只停留在社会层面,社会服务于朝廷,财富服务于权力,财富只能用于富人的奢侈生活,并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同时私人财产也并不像西方那样受法律的严格保护。
西方大航海兴起
回观与明朝同时期的欧洲,在历经宗教革命、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航海技术发达,加上对黄金与香料的渴望,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对未知世界展开探索。
两国的皇室也对大航海极为支持,因优于各种因素,葡萄牙率先来到东方,西班牙和荷兰也随后而到。
他们对海洋充满了争霸的欲望,期待着能敲开中华帝国的大门,与其进行贸易。
随着航海大发现,世界连为一体,全球化贸易秩序形成。但明延并未参与这个秩序,相反,态度是极为排斥的。
明延在朝贡天下的思维下,傲慢地对待这些夷人,以武力清剿,或是采取以寇治夷的策略,最后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错过了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机会。
作者回顾了,此时的中西方格局:
在西方,由全球海洋贸易而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在此后300多年间,一直由欧洲国家主导。
在东方,朝贡天下思维的影响,即使在明清易代之后,仍被大清王朝所固守。
直到19世纪,英国人以坚船利炮轰开了天朝的迷梦,将中国被动地纳入到了新的全球体系之下。
此时,朝贡天下,才让位于全球贸易。
明廷的内部腐败
在明中期之后,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的繁荣,诞生了新的思潮,挑战已有的一切思想与秩序,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比如,王阳明的心学、王艮的泰州学派、李贽的狂禅等。
然而,明廷对新思潮采取了高压政策,革新思想瞬间烟消云散。作者认为,明代没有完成思想启蒙,更未能产生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明末,朝廷之中,也出现了如徐光启这样具有开放视野、懂得引进西方科技与武器的知识分子。
徐光启在登州组建了一支新式军队,采用西方火器,特意聘请葡萄牙人训练精兵。并运用这批新式军队,成功阻止了金兵的进攻。
但,由于明延自身内斗的因素,导致“吴桥兵变”。
作者说,这次兵变的历史影响,不仅让后金获得了精于火器操作及制作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它中断了明军制造和训练西式武器的进程和朝臣。
在庙堂之上,宦官干政,党争频繁,“内斗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
最终,明廷自身陷入无可救药的溃败之中。
《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这本书装帧大气,排版舒朗,文字简洁明快,阅读体验佳。
作者将每个事件的历史背景的来龙去脉都讲述的非常清楚,有理有据,逻辑线清晰。
如今,我们已处于全球化时代,回眸大航海历史下的明朝,对于现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的丝绸之路,都有着积极地启示作用。
下一篇:原创 世家望族,十大巨姓半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