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崇祯换成朱元璋,能拯救大明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全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军事失利,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煤山自缢。明朝就此终结。
而间接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经济问题,比如连年天灾,民变,欠军饷等等,而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朝廷财政问题,无论是两线作战带来的每年两千万两的军费支出,还是赈灾不力带来的民变,归根到底就是银两不够。
而经济问题背后就是财政问题。苛捐杂税太多的原因是开支大,是行政体制效率低,是官员阶层的贪腐盘剥超出了民众和朝廷所能承受的极限。朱元璋穿越过来能不能拯救大明?
首先我们的有些前提:是洪武年间的朱元璋穿越过来,还是和尚时期的朱元璋穿越过来?是穿越到崇祯17年,还是穿越到崇祯元年?我觉得能拯救大明的最好是洪武年间的朱元璋。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的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放到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也是排的上号的。穿越过来的时间至少要在崇祯15年以前。那个时候松山、锦州还在,洪承畴还未降清。对清军无论是军事防守,还是议和均有余地。
为什么在上述条件下,朱元璋能拯救大明呢?首先明朝最核心解决的问题是清军和闯军的军事威胁。清军主要是军事威胁,而闯军是内政问题和军事威胁的交织。
但短期仍然是军事问题,就明朝面临两线作战的问题而言,值得庆幸的是崇祯一直没有丧失对朝局和军队的控制。所以他的基本盘是不错的,没有像汉未的少年皇帝那样成为一个“吉祥物″,没有像清末溥仪那样成为一个皇帝傀儡。崇祯在上吊之前,皇权未失。
举个例子就能看出来:总督级别的军事首领,崇祯除了能凌迟袁崇焕以外,还干掉郑崇信、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志完等等,巡抚也干掉了十一个,就连内阁首辅都砍了两个,其中杀内阁首辅周延儒时,是崇祯十七年,崇祯自缢前2个月杀掉的。明朝除了朱元璋我都想不出哪个皇帝能这样处置朝臣了,这样的朝局控制力,有几个未代皇帝能做到?
说回正题,要解决军事威胁那主要看军事能力和组织能力。
先说军事能力,战事吃紧时,崇祯还杀了这么多军事将领,可以看出崇祯本质上就是不懂军事,疑神疑鬼,自断臂膀;而朱元璋本人是直接带兵起家的,他和很多农民起义领袖不一样,朱元璋一开始根本就不是义军的领袖。起始职位也就是个亲兵,老朱的地位是一步一步提升起来的,地盘也是一寸一寸打出来的,他的军事素质绝对一流水平,朱元璋在很多关键战役可能根本就不会失利。
再来说组织能力。为什么朱元璋身边猛将如云,徐达,蓝玉,常遇春,李文忠等等,徐达和常遇春能进历史猛将榜单的先不说,其他的人单拎任何一个出来军事能力都不会弱于努尔哈赤和李自成,身边猛将如云的人,绝不可能是运气好,而是会识人用人,偌大一个明朝,人才绝对是有的,就看你是不是伯乐,会不会提拔。朱元璋这种身边猛将可以和刘邦、李世民比肩的人物,几个儿子都特别有能打,可以看出老朱不光懂识人用人,还很会培养人。
还有一点崇祯是有机会跟清军议和来结束两线作战的局面的,但读了太多圣贤书,偶像包袱太重,一直畏畏缩缩,不敢面对,怕舆论不利。换朱元璋哪有那么多毛病?“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朱元璋问鼎中原后的核心战略,别说跟清军议和,跟李自成议和老朱也拉的下面子。只要能给自己留下战略空间,老朱做的比谁都要快。
总而言之,把朱元璋放在崇祯15年前的位置上,李自成想打到北京几乎不可能。李自成本身的军事素质放到历史上来看,相对一般,而朱元璋的综合军事能力和统率能力可以把李自成按在地上摩擦,更不是崇祯这种鸡都没杀过的圈养皇帝能比的。
扛过短期的军事压力之后,就要解决明朝的核心溃疡朝政问题,才能真正的拯救大明,而解决朝政问题主要从下而几个角度:
第一军费问题,崇祯后期没钱打仗,公开找大臣化缘,最后大臣们给了崇祯多少银子呢?10万两,而崇祯那个时候一年的军费是2000万两,10万两还不够打两天,而讽刺的是,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后,从官员家里抄家抄出7000万两,这仅仅是北京一城!所以明朝朝廷没钱,农民没钱,但官员富得流油,崇祯不知道,难道朱元璋不知道吗?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就是朱元璋创立的。你昨晚吃啥,和哪个老婆睡觉,说什么话?你家里有多少银子?都逃不过朱元璋的法眼。知道你家里有银子,在生死存亡之际是朱元璋狠还是李自成狠?朱元璋在和平时期,四大案杀掉的人接近十万之多,而且四大案死的人也是官吏居多,什么伦理道德、门生故旧、功臣亲戚、通通不在话下,只要朱元璋觉得你可能威胁到他,就是一杀到底,而且朱元璋杀戮是有组织、有目的地,每一个大案背后都有他想精确打击的势力,跟崇祯这样的滥杀完全是一回事。可以说朱元璋更狠更残忍,但绝不会导致朝局失控。所以朱元璋拿下北京官员的这些银子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第二,税收问题,明朝未年的税制是有问题,但短期并不致命,根据黄仁宇的考证明末的税收并不重,工商税更是偏低,而实际崇祯年间的征税折合白银也就是2000万两,还不如明初的3000万两,这里的问题一个是在耕地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收税的土地变少了。
第二个是明朝财政供养的皇子皇孙太多,己达百万之巨。
第三个也是最严重的一个,地方节流,摊派,官员贪墨从根本上加重了财政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作一次彻底的革新。朱元璋恰恰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底层出身,铁血无情,政治手段丰富,且明朝的顶层设计都是他来完成的。自己又是个劳模,啥都能干,这样的一个人把官员的钱抄出来之后,缓冲两年时间来做改革,完全是有机会的。
第三流民问题。其实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流民产生的基础就不存在了。李自成、张献忠数次被明军剿灭,又数次东山再起。其根本原因就像电影《苏乞儿》里面周星驰与皇帝所说的,丐帮是不是天下第一大帮,不取决于丐帮帮主,而是取决于当今皇上。崇祯年间的天灾虽然多,但哪朝哪代都会有这些问题。有了足够的银子赈灾,朝廷官员有足够执行力,确保赈灾粮饷有序发放到灾民手中,李自成好,张献忠也好,就不可能募集到足够的兵员。毕竟有饭吃,谁愿跟你干掉脑袋的事。
总的来说,崇祯接手的明朝从来就不是个亡国的盘子。虽然内扰外患,但都是有解的局。
而未代皇帝处境最不差的应该是崇祯了吧。汉献帝是什么盘子,被董卓和曹操先后当个玩具;唐哀帝是个什么盘子,实权都在朱温手中,退位之后还被毒杀;南宋恭帝,首都临安城被攻破后被蒙古人俘虏的时候才5岁,陆秀夫背着最后的小皇帝跳海殉国的时候幼主才七岁;溥仪就不说了,就是他前面的光绪帝,也没执掌过朝政,最后还被慈禧毒杀。这些未代皇帝哪个真正掌过实权?
明朝确实积累了许多憋病,但不至于亡国。哪怕北京守不住,朝廷南迁也是个不错选择的方针,而崇祯两次南迁的廷议,也是畏畏缩缩,当断不断,不敢承受任何负面的评议,从而白白错失了机会。
虽然很多历史学家说,大明实亡于万历,是因为万历时期埋下了许多祸根,但也有很多人觉得大明不该亡于崇祯,因为时候还未到。所以朱元璋这种历史猛人放过来,只要时间不是太靠后,我觉得朱元璋翻盘没有任何问题。
你们赞同我的观点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你的支持和点赞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