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的王朝,随着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将唐朝的繁荣拉到了顶峰。
可就是如此强大的一个朝代,在走到唐玄宗时期时,却如同一叶身处汹涌暗潮之中的孤舟,骤然间走向了覆灭。
而这就不得不提到,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究竟为何会爆发
在战乱爆发前,唐朝歌舞升平,处处都呈现繁荣之景。杨玉环一曲霓裳羽衣舞尽显唐朝的盛世气象。但歌舞升平的景象刚刚结束。
下一秒,战鼓如雷,处处都是征讨伐沙之韵。一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尽显倒戈征讨时,唐玄宗的震惊。也就是在这时开始,唐朝一个让其他王朝闻风丧胆的王朝陨落。
公元755年,长安城内一派祥和,唐玄宗此时与往日一样,搂着怀中的美人吃喝享乐,但他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在这安定之下,安禄山的野心继续翻了天。
安禄山暗中纠集大量人马,只待合适时机剑指长安城。
按照盛唐的事态来看,但凡有风吹草动都躲不过皇帝的眼睛,安禄山这等小九九,应该在刚开始就被掐灭了,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如此猖狂呢?谋划这一切的源头,还得从头说起。
唐玄宗刚继位之时,一心为民,对于朝堂之事更是颇为上心。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皇帝。再加上前几个唐代帝皇对于治理国家也得心应手,有了这些皇帝打下的基础和唐玄宗的勤于治理才使得大唐王朝的社会秩序才会愈发稳定,以至于之后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景象。
但好景不长,随着年纪愈发老迈,原本野心勃勃的唐玄宗心里对贪图享乐愈发放纵,在抢了儿子王妃杨玉环后,夜夜沉溺在美人怀中。
此时,满朝文武,忠臣纷纷上奏恳请皇帝不要耽误国家大事,可早已被猪肉蒙了心的唐玄宗又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为了更好的纵情声色,他将权力交给了不会耽误他“美事”的奸诈之徒李林甫和杨国忠手中。
而这一决定,却恰恰是唐朝走向灭亡的开始,早先,这些贪腐之徒有唐玄宗的压制,不敢造次,可现如今权力在手,唐朝老百姓已然成为了他们刀俎上的鱼肉。
借着唐玄宗赏赐的威势,李林甫不断将忠良之将赶尽杀绝,并扶持自己的势力,把持朝廷上下。
在他掌权的数十年里,朝堂搞得乌烟瘴气,而忠良更是寥寥无几。
安禄山决定起兵谋反
眼看着唐朝开始走下坡路,朝中一些官臣借唐玄宗上朝时提出异议,但唐玄宗早就不是之前的他了,对于这种事情漠不关心。而在朝中提出异议的官臣在李林甫的打压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之位,也只好默不作声。
此时的安禄山开始逐渐不安,眼看着唐玄宗对朝政不闻不问,随着杨国忠的势力愈发庞大,本身就与杨国忠矛盾尖锐的安禄山思索再三,决定走上谋反之路。
几天后,唐玄宗到一封从山西太原发来的加急信函,内容写到平卢、范阳、河东三地的使节联名上书称安禄山自称得到得到皇上信函,前往诛杀奸臣杨国忠。
此时早已蛰伏许久的安禄山羽翼丰满,而随着时机的成熟,他这次下定决心,要与杨国忠等人彻底翻脸。于是他率兵从范阳起兵,而对于这样的暴乱,听闻风声的老皇帝非但不相信,甚至还斥责这些人无所事事,整日挑拨君臣关系。
早先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多次在唐玄宗面前提起安禄山造反一事。
再加上安禄山在朝中一直以来忠心耿耿,毫无二心的表现,让唐玄宗对他也也并未有丝毫的防备。
安禄山顺利拿下众多城池
但没想到,安禄山却带着自己这十几万的兵马直接出兵征讨。正是由于唐玄宗的纵容,安禄山队伍一路势如破竹,很顺利的拿下了黄河以北的要地,眼看着即将打上门来,此时的唐玄宗才真正开始慌了。但却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此时的安禄山带着另外一份惊喜已经接踵而至了。
山西太原也被安禄山攻下,还捎带东都洛阳一同掌握在手中。大唐王朝一瞬间大半个天下不复存在。
此事一出,唐朝乱作一团,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慌不择路,根本不知该如何解决。此时的他们眼看着无从下手,于是开始找原因,相互推脱。
然而,当时唐朝为了预防外敌入侵,将精锐都部署在了边疆,想要在这个时候赶回来”救火“,其难度无异于登天。
再加上唐朝前几任皇帝的苦心经营,这近百年的时间里,百姓和官兵都没见识过真正的战争。因此叛乱四起,这些官兵的第一反应是恐慌,更是有想逃离军营的趋势。
于是朝中的这些奸臣为了不引火上身,从朝廷到民间开始找结论,找来找去最终得出了荒缪的结论。认为唐玄宗不理朝政,办的都是糊涂事。杨贵妃,红颜祸水,导致唐玄宗被迷惑。这还不算完,又觉得安禄山起兵造反,不顾百姓安危,是个奸诈之徒。
当时的人就是这么认为的,以至于之后乃至如今依旧有很多人是按照红颜祸水,祸国殃民来理解的。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前线是临时拼凑的战士,后方无法及时做到支援也就算了,还不断的在唐玄宗耳边煽风点火。
此时的志得意满安禄山早已在洛阳称帝,之后由于朝中的忠臣在早期就被不断打压,早已不敢再说实话。更是有些官臣早已看清时事,倒戈到安禄山一边。唐朝奸臣的谗言不断,导致唐玄宗毫无判断力,最终长安也沦陷,为了避免落入安禄山之手
常青,高仙芝二人被派遣到潼关进行防守。作为战争多年的老将,这两人的才能应战安禄山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此时安禄山一行一路披荆斩棘正处于气势旺盛的一方,而己方着急忙慌召集来的人马都是新兵蛋子,根本没有作战经验,这也意味着这一战必然是苦战。
于是在多次决断之后,两人凭借着潼关的优越地形,对官兵进行的良好的防御措施。
在严密部署下,安禄山领兵进入潼关后,多次进攻但都毫无进展。导致之前的士气渐渐消退,更是有了撤兵的打算。本以为在常青和高仙芝二人的决策下,能够将这一战大胜。但没成想,还是出了岔子。
由于一个监军与高仙芝不和,借此机会向唐玄宗进谏谗言,造谣高仙芝故意打败仗,给安禄山谋反的机会。当这份奏折递到唐玄宗面前时,年事已高,早已拎不清是非的唐玄宗。
不仅没有派人前往调查,直接下令将两人一同斩杀。如此一来,唐朝损失两员大将。反观安禄山这边,无疑是推进了他的进攻之举,倒是解决了不少麻烦。
眼看大敌当前,身边却无人可用,迫于无奈之下,唐玄宗只能硬着头皮让当时的哥舒翰出兵抵抗。可即便是这样,依旧没能抵挡住安禄山的陷阱,潼关也就此拱手让人。
安史之乱是如何平定的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玄宗为了躲避追杀,一路逃到马嵬坡。之后众多将士们纷纷恳求将杨贵妃处死。
在众人的请求下,唐玄宗迫于无奈,只能命高力士赐给杨贵妃白绫。杨贵妃为了唐玄宗不被为难,最终自缢身亡。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自行即位登基。
为了尽快平定这场战乱,李亨登启用老将郭子仪,让他调遣数万精兵强将,奔赴安禄山老巢。
而另一边,安禄山的日子也不好过,自立朝廷以后,一心想要拿下整个唐朝的他,日日夜夜伏案谋划,却始终不如意,这让脾气本就不好的他,暴跳如雷,对身边的人非打既骂。
在安禄山造反的同时,他的亲儿子安庆绪也在谋划着怎么推翻安禄山,拿到大权。
最终,在安庆绪与他人的谋划下,被数刀捅死在床上。
安禄山被杀后,其内部矛盾不断升级。官兵的士气在军营中内耗严重,最终唐军不费吹灰之力将叛军全数斩杀。
安史之乱持续了将近八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大量百姓因此受到牵连,经济也被彻底垄断,政治统治更是无从下手。也从此,曾经盛极一时的唐朝,逐渐走向了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