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民国那个混乱的时期,军阀孙殿英为了获得财富,竟暗中盗挖了慈禧太后的陵墓,他的行为震惊全国,更受到溥仪的憎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臭名远扬的人,却有个有个优秀的儿子,后来还成了受人尊敬的大人物。
那么,孙殿英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场如何?他的儿子又有着怎样的成就?
心术不正孙殿英盗掘东陵
孙殿英生于河南永城,他的家境贫困
。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替人出头,得罪了当地贵族而冤死狱中,那时年纪尚小的孙殿英很想为父亲报仇,却无奈当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孩,根本就没有人能力那样做。
父亲死后,他的家庭情况更加糟糕。
家中贫困,无钱供他读书,孙殿英只能离开了家去外面闯荡。
他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钱,只能跟社会上一些和他有着相同背景的小混混在一起。
孙殿英所在的地区有很多土匪,于是他和兄弟们杀死了当地的一个匪首,并取而代之。
在这之后,他还用土匪的财富购买了大量枪支,并组建着自己的队伍,这让他在当地的实力迅速变强。
但是当土匪也不是长久之计。
思来想去,孙殿英便带着军队投靠北洋政府,去讨个正规军的名头。
为北洋政府效力之后,孙建英也获得了不少好处。
即便如此,他也不忘在当地扩大自己的队伍。
1925年,憨玉昆的部队收编了孙殿英的部队,从此孙殿英便成了旅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带着军队四处作战。
三年后,蒋介石注意到了孙殿英和他的部队。
经过一番争取后,蒋介石成功收编了孙殿英的军队,而孙殿英则是摇身一变,成了掌管上万士兵的军长。
但蒋介石任人唯亲,私下里极其看不起这种土匪出身的将领,孙殿英的部队也被蒋介石视为不可大用的杂牌军。
蒋介石的差别对待也被孙殿英看在眼里,他原本以为投靠蒋介石就可以衣食无忧,但事实并非如此。
没有蒋介石的大力援助,孙殿英就只能另想办法。
但他没有想到,很快蒋介石就把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
一次,蒋介石派他前往东陵一带剿匪,使得孙殿英立刻打起了盗墓的主意。
于是,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带着军队来到了清东陵,另外他还让人用幕布将陵墓的外围包起来,以此来掩盖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孙殿英先是派人用炸药炸开了一个口子,随后便带着军队进入
。
在孙殿英看来,慈禧太后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所以他的陵墓内肯定有大量的财宝,果然,在士兵们的搜索之下,无数金银财宝呈现在了众人面前,使得士兵们目瞪口呆。
整个盗墓活动进行了七天,所有可带走的金银珠宝足足装了七十三箱
。
为了不引人注目,所有的金银珠宝都被孙殿英谎称为军粮,并带回了遵化县城中。
在返回途中,孙殿英认为,凭借着这些财宝,自己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称霸一方。
在这之后,他和亲友便开始盘算着如何将利益最大化。
在下属的建议下,孙殿英兵分两路,分别派人去日本和北平,为夺得的财宝寻找买主。
但在这乱世中绝不缺爱国之人。
孙殿英的一个下属那辛庭就察觉出了孙殿英的反常,因此他突然返回,试图查明真相。
途中,那辛庭遇到了孙殿英派来谋害自己的杀手,不过在其他人的帮助下,那辛庭才幸免于难,而等他赶到东陵时却发现陵墓早已不成样子。
于是,他找到孙殿英,指责了他的行为,但孙殿英根本不承认。
后来,陵墓被盗之事传了出去,溥仪还请求政府能治孙殿英的罪。
但溥仪没有想到,孙殿英早已经打点好了一切,他将最珍贵的九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还将慈禧曾在口中含着的夜明珠献给了宋美龄。
不仅如此,孙殿英也贿了赂其他高级官员。
因此,政府表面上同意了
溥仪
的要求,但却没有付诸行动,致使孙殿英一直逍遥法外。
在这之后,孙殿英陆陆续续将一些财宝卖了出去,使得相当一部分珍宝流往海外,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
那么,孙殿英如此嚣张,他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摇摆不定孙殿英病死狱中
自从获得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孙殿英以为自己将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但实际上并没有。
此时,孙殿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贪婪会将自己引向毁灭。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攻热河,但当地军队不堪一击,只剩孙殿英的军队能和日军一战。
可惜的是,孙殿英没有抵挡住日军的攻击,最终只能无奈撤兵。
七七事变后,为抗击了日军,孙殿英组建了新五军,并带领着这支军队多次和日军作战。
也正是在和日本人交战的过程中,孙建英损失惨重,期间他逐渐明白,光是抵抗是没有用的,自己应该做出行动来保存自己的实力。
但此时,孙殿英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一方才可以保留实力,于是,他选择哪一方也不得罪,争取同国民党,八路军以及日本人搞好关系。
1943年,孙殿英的军队被日军包围,这时的孙殿英没有拼死一搏,而且立刻投降,成了日军的走狗。
在这之后,日本战败,孙殿英见势不妙,立即向国民党示好,蒋介石知道孙殿英在当地的势力,便没有追究他的叛国行为。
对于蒋介石的收留,让孙殿英感激不尽。
在这期间,孙殿英利用工作之便,大发横财,也让孙殿英对蒋介石更加忠心。
从此之后,孙殿英便开始帮着国民党同我军作战。
不过,孙殿英所带领的军队无法和经验丰富,纪律严明的解放军相提并论。
1947年,解放军进攻了孙殿英所在的汤阴。
此地易守难攻,想一举拿下似乎很是困难。
解放军一开始并没有强攻,而且隔三差五地发起攻击。
期间,孙殿英的损兵折将,城外的解放军却越来越多,这让孙殿英的心里有点不安,便打电话向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求助。
但也无济于事。
1947年5月,解放军在城墙上炸开一个口,这才有有机会进入汤阴城。
城内是孙殿英和他的军队。
见此情形,孙殿英连忙向蒋介石求救,谁知对方不仅没有救,还嘲讽了孙殿英一番,把孙殿英气的不行。
进入城内后,解放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将孙殿英的军队打垮。
见从解放军这边争不到好处,孙殿英就开始逃跑,但没跑就远就被解放军俘获。
在押送孙建英的途中,遇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
刘伯承见到孙殿英时,曾说,“
你曾经帮助过我们,虽然你最后并没有和我们走上一条道路,但是我们不会忘记旧情。”
之后,邓小平和刘伯承命人为她准备了一顿饭,他们的行为让孙殿英明白,他们不准备杀自己了。
但孙殿英仍心有疑虑,害怕被俘的弟兄们早已被处死,处死自己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很快他就听说被俘的士兵们没有死,都被送回了家。
于是,孙建英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彻底消除了敌意
。
在被关押时,孙殿英受到了特殊对待,身旁还有人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但孙殿英在狱中的日子依旧不怎么舒坦,他受不了狱中的粗茶淡饭,不仅如此,没办法吸食鸦片更让他感到生不如死。
此时的他因为常年吸食鸦片,竟患上了不治之症。
即便如此,我军依旧特意请来医生为他治疗,并帮助他戒除了鸦片。
我军的行为让孙殿英是十分感动,并为自己走错了路而感到后悔。
临终前,他曾说道,“我做了太多错事,实在是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共产党。感谢共产党为我做的一切。”
不过,在提到盗墓一事时,他却坚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报仇,而且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的行为都无愧于祖宗和大汉同胞。
同年9月30日,孙殿英离开了人世,终年58岁。
他死后,我党为他买来棺木,将他安葬于武安县牛头村。
虽然,孙殿英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但他的儿子却很有出息,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那么,孙殿英的儿子是谁?
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无愧于心孙天义替父赎罪
孙殿英的儿子名叫孙天义。
此人生于1913年,是孙殿英和他第二位妻子所生。
他从小聪慧好学,很受家人和老师的喜爱
。
在他小的时候,因为父亲总是在外奔波,所以孙天义没怎么见过自己的父亲,这也让他对自己的父亲充满好奇,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他究竟做过什么事情。
在孙天义的成长之路上,正因为孙殿英的缺席,竟使得孙天义成为一个父亲不一样的好人。
而孙天义之所以会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是因为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他的母亲十分严厉,还不让儿子把孙殿英当成榜样
。
一开始,孙天义还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他才从别人口中得知,父亲是盗挖东陵的盗墓贼。
因为父亲的原因,孙天义在小时候曾受到同龄人的排挤,还总被人嘲笑。
在那个时候,他很想和那些嘲笑他的孩子大吵一架,但他明白自己再怎么做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为此,孙天义远离了人群,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哭泣。
好在母亲及时出现,并安慰他:“
只要你能够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也就没人会在意你的父亲是谁了
。”
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让他感到厌恶和羞愧,从此以后他便不再同他人主动提起父亲,也开始变得更加刻苦。
在他16岁时,孙殿英因病去世。
虽然家人们都悲痛欲绝,但百姓们得知消息后却十分高兴,都觉得恶人终于有了报应。
百姓们的欢呼让孙天义更加惭愧,因此他彻夜难眠,只想着为国家做点什么。
在老师和母亲的教导下,孙天义的成绩更加优秀,后来更是考入了辅仁大学,毕业后,他便前往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
他之所以会放弃国外的工作,回到祖国,是因为他想为祖国做点什么。
经母亲同意,孙天义将父亲孙殿英生前珍藏的珠宝,古玩等物品全都捐给了国家。
工作期间,孙天义身兼要职,但他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学校,他认真负责,风趣幽默,他的每堂课上都座无虚席,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慕名而来,使得孙天义可以成功地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除此之外,他还翻译了不少作品,获得了不少奖项。
此时,孙天义听说国家准备修缮黄帝陵
。
这让一直对父亲所做的恶行心怀愧疚的孙天义终于找到了弥补的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新成立的黄帝陵基金会,并很快就成了会长。
他为基金会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方法,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监督。
不仅如此,他本人也从没有从基金会中获得过任何利益,不仅自费出国宣传,甚至还多次进行募捐,为基金会筹集到了不少钱。
但其他人对他这种不求回报的行为感到费解,并总是提醒他不要如此拼命,对此,孙天义严肃地说,“
这是我该做的,要问为什么,其实我就是想替父亲赎罪。”
在基金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皇帝陵的整修工程终于开工。
这也让孙天义感到十分欣慰。
九年后,皇帝陵终于修缮完毕。
然而,就算是做了这样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他却依旧谦虚低调。
对他来说,自己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替父亲还债,这也是自己的毕生使命。
但孙天义对祖国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没有人会觉得这个温和博学的人会和盗墓的孙殿英有什么关系。
即便如此,每当身边有人问起孙天义的父亲时,他也毫不遮掩,大方地承认自己就是孙殿英的儿子。
孙天义能如此坦荡,可能也是因为他没有选择和父亲走上同样的道路,也没有做什么对人民不利的事情。
结语
虽然孙殿英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小有成就,但他却因为立场不坚定,而误入歧途,最终竟成了盗墓贼,硬是将手里的好牌打得稀烂,还让孙天义背负了罪人之子的骂名。
幸好,孙天义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图强,将功补过,最终成为有用之才。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就区别对待,而应该关注这个人本身的才能和成就,只要一心向善,我们就应该给他应有的尊重。
参考资料:
孙殿英为何临终感谢共产党[J].共产党员,2009,(11):46.
王贞勤.东陵大盗孙殿英被俘的前前后后[J].党史纵览,2017,(0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