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世纪50年代,郭沫若带人挖掘十三陵时,发生了什么怪事?
创始人
2025-07-15 04:02:18
0

考古学是一门单独的科学,对于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却起步的非常晚。任何学科都要经过一些曲折的弯路,考古学也是一样。中国第一个考古队出现在三十年代,那时候主要是挖掘和整理周口店的遗址,不过很快考古工作就因为战争的原因而停止。

直到建国后,我们国家才又开始官方的考古工作。在1955年,明史专家吴晗和著郭沫若商讨,能不能挖掘明朝永乐大帝的陵墓。吴晗认为挖掘开一座明朝帝王的陵墓对于研究明史应该是有很大的帮助和推动,郭沫若平生也对明史有很大的兴趣,当时吴晗官任北京市副市长,而郭沫若在学界则是一面旗帜,两个人同时牵动,很快就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开始了对长陵的挖掘。

虽然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但还是有很多人提出了反对,他们认为以新中国的技术,根本不足以开发帝陵,最后带来的只能够是毁坏大于收获,但是郭沫若和吴晗哪里听进去这样的言论,特别是吴晗,对于研究了一辈子的明史,如今能够有机会可以亲自直面帝陵,那简直是“朝闻道,夕可死”的兴奋。和吴晗一起兴奋的还是有不少的学者,他们一起组成了“长陵发掘委员会”。

生死河的警告

浩浩荡荡的“委员会”开进了长陵,但是很快就陷入到了“困境”,那就是根本找不到长陵的墓道口。毕竟不是“盗墓贼”,不可能随意炸开一个口子就钻进去,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后,考古队只能够是放弃“长陵”。

但吴晗并不死心,他认为朱棣的陵墓建造工期长,保护措施自然严谨,应该换一个建造工期短的陵墓,于是便看上了做皇帝不到一年的朱高炽,觉得献陵的确是很容易发掘,可是郭沫若却提出意见,献陵里面不会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发掘了也是徒劳无功。

就这样对于应该发掘哪一座陵墓,委员会陷入到了争论中,后来在一番研究后,终于确定了倒霉的皇帝——万历皇帝。之所以选择万历的定陵,一是已经找到了墓道口,二是万历皇帝是在位最长的明朝皇帝,陵墓中自然会有大量的陪葬品。

但当发掘定陵的消息确定后,却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反对者,他是护陵队的一个已经年近七十的退休老员工,他告诉委员会的专家,定陵里面有“生死河”,贸然开陵,会给人带来灾祸。对于专家来说,这种“无稽之谈”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是当发掘工作开始后,怪事真的就一件接着一件。

天雷劈狮

因为知道了墓道口,进入帝陵的初期工作显得很是顺利,当兴奋不已的考古队员用工具挪开厚重石门后,黑烟从幽深的墓中涌出,这让一些胆小的考古队员想起了“生死河"的警告,慌忙想逃窜出去,可带队的考古学家却示意不必惊慌,这只是防盗墓的一个机关,不过大家还是要到墓道外等待黑烟散尽。

当时天气晴朗,考古队员们都站在墓口吸着烟打发时间,可突然一阵巨响让大家惊跳了起来,等回过神后,发现墓口的石狮子竟然遭到了雷击,而两个离石狮子比较近的队员也倒地不起,大家赶紧将被雷击的队员送往医院,可已经是没有了任何生命体征,这样的“怪事”让不少人毛发倒竖,可那个时代,集体主义高于一切,就算是再怎么害怕,发掘工作也得进行下去。

村民的厄运

因为“雷击”事件,原定的工期被大幅缩短,所有人都如同是老百姓所说,都成了官方的“盗墓贼”,保护措施都抛却脑后,只是尽可能快地将文物给清点和运出来,在这种“赶工期”的氛围中,定陵真的是伤痕累累。

万历皇帝和皇后的棺椁,被一些人直接拿斧子劈开,而只去取走了皇冠和陪葬品,棺椁就丢弃在墓道门口。考古队去之匆匆,而周边的村民,却遭受了“厄运”。废弃的帝王棺材被一对夫妻搬回了家中,帝后的棺木则被人改造成了家具。

这两户人家贪了万历皇帝的“便宜”后,不到半个月,相继出现了暴毙身亡的“怪事”,更为痛心的是,那个用棺椁做家具的人家,他的三个儿女,都被闷死在了柜子中。

而带队的专家们,也在此后的数年时间,有的死于空难,有的突然染上重病。这些种种的怪事,给社会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于是中央决定,此后不准再发掘任何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好事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提起古代的美人我们都会想起“环肥燕瘦”这四个字,古往今来,大家最喜欢的女子都是身姿轻盈、容貌秀美的。...
原创 僧... “地方官”在这里指“刺史、太守、县令以及他们的下属官员”如“州郡佐”、“县主簿”等等。 南朝对释教的...
原创 清...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应该都看到过这样的镜头:每天华灯初上之时,有太监托着一个托盘来到皇帝寝宫,里面装...
原创 八... 八旗是贯穿的清朝统治整个时期的一种组织形式,而每一旗都有一个领头人,叫旗主。每一旗的旗主都有一个特殊...
曹丕篡汉和司马炎篡魏,为什么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在给晋武帝司马炎上奏《陈情表》时想破了脑袋才想出这么一句夸晋朝的话。其实...
原创 唐... 唐强宋弱似乎是一个根深蒂固在大众心里的概念,可真正翻开史书,两朝对比,唐朝对外战争胜少于败,宋朝败少...
原创 侦... 《林海雪原》在刚一发表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书中的杨子荣,敢打敢拼,只身深入龙潭虎穴捣毁匪窝,成功完...
原创 古...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一代名将霍去病曾在发出这样的豪言,可以说,匈奴这个民族活跃于我国整个封建王...
原创 美... “中国历史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 这是中国历史学界所遵循的“人民史观...
原创 若... 若刘备得了天下,最有可能杀的人是谁?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既有人认为应该是曹操或是孙权,也有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