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得知毛主席逝世后,远在加拿大的张国焘,面对记者说了10个字
创始人
2025-07-14 18:03:10
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指点点右上方的

“关注”

,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溘然长逝,举国悲痛。中国伟大领袖去世的消息通过媒体迅速传遍全世界,也传到了远在加拿大的张国焘耳中。

张国焘曾与毛主席有过很深的交集,两人均师从李大钊先生,中共早期,他们数次携手合作。

然而师兄弟二人后来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毛主席信仰坚定地留在党内,最终率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

张国焘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投入蒋介石的怀抱。

两人的经历让许多人唏嘘感慨,因此毛主席去世时,很多人想知道张国焘的态度。

没想到张国焘沉思许久,只说出了十个字。

张国焘死不悔改

1953年的一天,一封中国香港来信被放到了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此时,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正围坐一旁,就这封信的内容进行讨论。

信是张国焘寄来的,他在信中表达的意愿很简单——想回大陆。一条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让大家很为难。

张国焘曾经背叛组织加入国民党,后来还帮助蒋介石对付我党,当时造成了相当恶劣的政治影响。如今他被国民党抛弃,流落在外活不下去了,就想回到祖国的怀抱。

另一方面,他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党和国家有过贡献。如果直接拒绝张国焘的请求,多少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与我党一贯理念不和。

周总理等人有些拿不定主意,才向毛主席请示要如何处理此事。

毛主席沉思许久,还是决定再给张国焘一个机会。他表示可以让对方回国,但在此之前张国焘必须对其犯下的历史性错误作出深刻反省,并保证改过自新。

为表示诚意,我党允许张国焘的儿子张湘楚回广东读书,后来还免除了他的学杂费。

收到中央的回信后,张国焘犹豫了。以他的资历来说,只要承认错误回到组织,毛主席等人肯定会厚待他。

可一想到要对毛主席低头错误,张国焘很不甘心。他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最后给出的答复是

“暂时把这件事搁置一下,以后再说”

很明显,张国焘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到底犯过什么错误,以至于宁愿放弃回归组织的大好机会也不愿反省?

张国焘的两大错误

实际上在张国焘短暂的十几年革命生涯中,犯过的错误真不少,不过最主要的错误有两个。

第一个是他曾拥兵自重,试图夺取毛主席对党和红军的领导权。后来夺权阴谋被识破,他又想法设法分裂组织、自立中央。

1935年6月14日,天空中下着瓢泼大雨,此时的毛主席等一众党中央领导人正站在四川懋功路边的一个草棚里,急切地等待着什么。

忽然一道惊雷炸响,闪电把阴沉的天空照得透亮,一名骑着白色高头大马的男人在一众警卫员的保护下来到了毛主席面前,此人正是张国焘。

看到路边穿得破破烂烂的毛主席等人,他有些惊讶,党中央领导班子为何沦落至此?

同时,张国焘又有些得意。毛主席如此狼狈,他却有头有脸,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强?

但他还是假装热情地翻身下马,与毛主席等人地拥抱在一起。一行人一边叙旧,一边走向懋功县城。

眼前的景象,再次令张国焘非常震惊。中央红军的战士们武器装备很差,背着一把小米步枪,有的甚至连枪都没有,绝大部分人的军装打满了补丁。

他不禁疑惑:“这真的是那支打得国民党抱头鼠窜的队伍吗?”

后来,张国焘从朱德口中得知,中央红军目前只剩两万多人(另有说法是一万多)。他本以为红四方面军都有八万多人,中央红军至少应该有三四十万人。

见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如今无论兵力还是武器装备、士兵精神面貌都不如自己的红四方面军,张国焘的自信心极度膨胀,逐渐产生了“夺权”心思。

他的想法很简单,乱世之中谁拳头大谁就有道理。此前中央红军是我党最强大的部队,所以他愿意听从党中央安排。

如今中央红军只剩“这么点残兵败将”,要是没有自己帮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覆灭了,他自然不想再“屈居人下”。

更重要的是,张国焘一直以“中共元老”自居,觉得无论从实力还是资历出发,“他都配得上主席的位置”。

1935年6月26日的两河口会议上,毛主席提出的北上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方案,张国焘嗤之以鼻,并提出了与之完全相反地南下川康建立根据地的方案。

他的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仿佛他就是“红军的救世主”一般。

毛主席知道张国焘心里打着什么算盘,没跟他一般见识,反而同他仔细分析了北上和南下两条路各自的优劣,委婉的告诉他南下川康不可取。

大多数同志支持毛主席的提议,令张国焘心生不满。毛主席的忍让,使他更加嚣张。他表面上同意了大会的决议,背地里却谋划起武装夺权的阴谋。

同年8月15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混编成左路军、右路军两支部队,分别由张国焘和毛主席带领,共同北上。

结果张国焘不仅没有听从上级的命令,而且威胁右路军和党组织南下与其会合。

9月9日,他给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了一封密电,大致内容是要求毛主席等人率部南下,如若不从则以武力要挟。

直到这时,张国焘的野心才完全显露。但他没想到电报先被叶剑英看到了,后者大吃一惊,立即将消息告知毛主席。

主席看破了张国焘的阴谋,意识到规劝对方已经不可能了。为避免红军内部发生斗争,党中央决定率领原中央红军部队率先向北突围,张国焘的企图破产。

夺权阴谋败露后,气急败坏的张国焘不再遮掩,公然带着红四方面军南下建立了“第二中央”,自己担任主席。

他朝毛主席嚣张喊话,要他们赶紧南下,并向自己汇报红军的情况,否则后果自负。

但事实证明了毛主席先前的想法没错,红四方面军南下后遭到了沉重打击,伤亡几乎过半。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率残部北上投奔毛主席。

即使张国焘犯了如此严重的错误,在他主动认错、取消“第二中央”后,胸怀宽广的毛主席等领导人还是原谅了他。

随后,张国焘带领红二、红四方面军抵达陕甘宁边区,党中央特意安排他当边区副主席,充分表达了组织对他的重视。

遗憾的是,张国焘没能领会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一片苦心。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仍不满足与现状,认为自己拥有的权力不够大,以致于他在1938年再次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

1938年4月清明节,国民党照例邀请我党派代表前往陕西黄帝陵祭拜。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陵被看作是维护统一战线的必要手段。1937年,我党派出了周总理和叶剑英作为代表参加该活动。

1938年,国民党派出的代表是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毛主席认为只要派遣一名和对方官职差不多的同志过去就行了。张国焘却主动请缨,要求作为代表去黄帝陵。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毛主席立即意识到不对劲,果断拒绝了他的提议。

但张国焘辩解道:

蒋鼎文在国民党内部地位颇高,若共产党随便派一个代表前往,恐怕会遭人诟病“不重视民族统一战线”。

见他坚持,毛主席不再劝阻他。不过,毛主席留了个心眼,特意叫来张国焘的警卫员张海,告诉他扫完墓立即带张主席回来,以免节外生枝。

尽管提前做了安排,但毛主席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4月4日,张国焘和蒋鼎文一起主持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活动结束,各方势力代表纷纷道别离开。

这时,张国焘突然对张海说:

“你们先回延安,我有要事需要去西安办事处找林伯渠商量。”

说完,不等张海等人反应过来,转身钻进了蒋鼎文的车,迅速离开现场。

实际上,他经西安前往武汉投奔国民党。他与蒋介石见面之,周总理等人劝说他不要做傻事,希望他浪子回头。

从情感上考虑,组织不希望看到曾经的中共创始人走进国民党的阵营。

从理性上讲,张国焘多年担任我党领导人,知道大量机密情报,如果他投奔国民党,将给我党带来巨大影响。

当时周总理给了他三个选择,一是立即回到办事处工作;二是暂时休息一段时间;三是主动脱离党籍。

张国焘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口头上说考虑考虑,结果周总理一行刚走他就联系上了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他选择了第三条路。

4月18日,张国焘被开除党籍。

张国焘叛变,许多党内人士无法理解。但结合其性格、经历来看,其实他背叛组织是早已注定的。

狼子野心早已暴露

张国焘出生在江西萍乡的一个官绅家庭,家境优越,养成了高傲、争强好胜的性格。毛主席曾评价他说:“此人一贯称自己是‘中国的列宁’,什么都争第一。”

面对家境、学识、履历都不如自己的毛主席,张国焘更是看不起。

1919年在李大钊的介绍下,毛主席到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员。而张国焘是李大钊的学生,两人由此认识。

第一次见面,张国焘根本没将出身贫寒的毛主席放在眼里,敷衍的同毛主席打了一个招呼后,旁若无人地与李大钊讨论起学术问题,让主席当时相当尴尬。

后来的革命生涯中,两人多次政见不和。

中共三大期间,张国焘公然批判毛主席的农民斗争路线,一直到他晚年撰写回忆录时依然“将农民运动当做破坏国共合作的主要原因”;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他不顾民族大义极力主张杀死蒋介石,遭到主席批评。

篡位失败后,张国焘的行为遭到组织的批评。可他固执地认为自己主张南下没有任何错误,党中央是在“恶意针对”他。

而且张国焘从来都不是一个信仰坚定的革命者,早在1924年就已经变节过,因此后来再次背叛组织并不奇怪。

1916年张国焘到北京大学读书,当时北大是各种进步思想发生碰撞的地方,很快他成为一名进步青年。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张国焘首次登上政治舞台。他和同学走上街头抗议,以此向北洋政府政府施压,结果被武力镇压,他被捕入狱。

为救出张国焘等人,李大钊四处奔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们救出来。自那以后,张国焘和李大钊结下缘分。

之后,张国焘经常到图书馆找李大钊求教解惑,并在他的影响下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李大钊成立中共早期组织“北京共产党小组”时,张国焘是最早的一批成员。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本应出席会议的李大钊临时有事,于是推荐了张国焘代为参加,张国焘因此成为我党的创始人之一。

可以说,张国焘能在党内拥有如此高的地位,与李大钊的帮助离不开关系,但他却恩将仇报。

1924年他被北洋军阀逮捕,在未经受任何折磨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供出了包括恩师李大钊在内的11位中共领导人,这为后来李大钊被军阀杀害埋下了祸根。

更无耻的是,张国焘出狱后,竟疯狂鼓吹“自己在北洋军阀的威逼利诱下,没有做出任何背叛组织的事情”。许多人被他蒙骗,建国后才得知他在说谎。

除此之外,了解张国焘的人都知道,他和我党从来不是一路人。他曾多次前往苏联学习,然而他没从苏联学到正确的革命斗争方式,反而将该国排除异己的手段学了回来。

1931年4月,张国焘接管鄂豫皖苏区后不久,又将红四方面军的指挥权牢牢控制在手中。手握苏区党、政、军大权的他权力欲望高度膨胀,开始了专断独行的“肃反”行动。

虽然国民党在红军和苏区安插了很多特务,“肃反”是一种常见且十分必要的举动。但张国焘根本不是为了排查间谍和革命叛逆,而是为了排除异己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据统计,1932年期间,鄂豫皖苏区主力红二十五军经过肃反后全军只剩下一半人,连后来被列入中国共产党最杰出的36名将领之一的许继慎也遭到迫害。

鄂豫皖苏区的“肃反”行动,直接导致了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被迫西征。

到川陕根据地后,张国焘不思悔改,更加猖狂地进行“肃反”。

此前从鄂豫皖苏区突围时,曾中生、邝继勋等苏区骨干诚恳指出了张国焘在“肃反”方面的错误。

没想到他当时表面接受了意见,背地里怀恨在心,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残忍杀害。

连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妻子惨遭毒手,足见张国焘有多么丧心病狂。

他还在苏区和军内进行“愚民统治”,凡是部队里念过书的人全遭到打压。

张国焘的专断独行和我党的理念无疑是相悖的,他最后会叛党投敌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背叛组织的张国焘,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国民党表面上接纳了他,但其实并不相信他。

毕竟老蒋的多疑是出了名的,认为张国焘背叛过中共,此后一定也会背叛自己,所以不敢重用他。

而张国焘为了向国民党表忠心,企图利用自己原来在我党的影响力,劝说更多的人叛党,加入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助纣为虐。他的阴谋没有得逞,因此越来越被国民党内部排挤,处境十分艰难。

国民党政权垮台后,张国焘辗转于台湾省、香港和加拿大,期间也因为其特殊身份得到过一些势力的“帮助”,但始终贫困潦倒。

不得已之下,他和妻子一同搬到了加拿大的公立免费养老院中,孤苦伶仃地度过晚年。

1976年,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从北京传来,有记者特意找到远在加拿大的张国焘,询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国焘叹了口气,神情复杂地说:

“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张国焘只说对了一半,他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但毛主席的时代还没过去,也不会过去。

因为中国人民会永远将毛主席和他的精神铭记于心,他将永垂不朽。

毛主席的思想,至今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而张国焘这种革命叛徒,只会受到人民的唾弃,遗臭万年。

1979年12月3日,张国焘被活活冻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纵观张国焘的一生,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两年后成为中共创始人,之后更是成为唯一得到过列宁接见的中共党员,他的起点无疑比大多数革命者高得多。

如果他能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气和顽劣性格,一心一意革命,他的结局不会是这样。

然而张国焘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从第一次变节开始,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后来两度背叛中国共产党,让张国焘彻底跌入无尽深渊,只落得被冻死在养老院的结局。

期间毛主席和党中央给过张国焘许多机会,但他始终冥顽不灵。只能说,一切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双... 最近,一张关于中国歼-50战斗机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了一阵轰动,照片中明显可见前起落架的“牵引钩”结构...
原创 晚... 清朝末期虽然羸弱,但是清末却是出现了很多的大内高手,这些大内高手被后世的武学爱好者排出了名次。 其...
原创 我... 中国的长城共有近一万公里,东起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是明代修筑长城的二个最大关口,北京境...
原创 大... 台湾的媒体为什么提出大陆在等台湾的一个人出现? 我注意到在很多有关大陆对台政策以及台湾前途,有一个台...
原创 1... 作为我国近代风云人物,袁世凯的一生非常传奇。他本身就是官宦世家出身,早年间投身行伍,1882年曾远赴...
原创 末... 溥仪不到3岁就被抱到龙椅,做了皇帝,当时吓得哇哇大哭,他的父亲不断安慰他,“就要完了,快完了”结果一...
原创 隋... 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就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坐落着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莫高窟,其开凿时间从十六国...
原创 史... 秦王、上柱国、尚书令、领右翊卫大将军、左右武侯大将军领十二卫大将军、太尉、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大行台...
原创 同... 公元前311年,执政长达二十七年的秦惠王不幸去世,时年四十六岁。秦惠王名驷,十九岁即位当年,就杀死了...
花脚大仙分享:《窑火遗萃——辽... 窑 火 遗 萃 辽宋夏金时代的瓷作技艺之九 深圳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窑火遗萃——辽宋夏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