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陈再道任福州军区副司令,韩先楚问是否介意降职,陈如何回答
创始人
2024-11-17 19:37:51
0

原标题:71年陈再道任福州军区副司令,韩先楚问是否介意降职,陈如何回答

1971年,韩先楚回到福州军区,直奔当时正在养病的陈再道住处,开口就问他:“老陈啊,你愿不愿意降职来给我当副手啊?”

要知道陈再道虽然因特殊原因退位多年,但此前他担任的都是河南、武汉等军区正司令员的职务,跟韩先楚这位福州军区司令员是一直平起平坐的。

而且如今他都已经63岁了,是完全可以颐养天年的年纪,究竟还会不会愿意在此时出山,到多年好友手下任职呢?

老骥伏枥

“周总理,我想把陈再道接来福州看病可以吗?”1969年,韩先楚向总理汇报完工作后并没有立即挂断电话,反而跟他委婉提起了自己的老战友:“他今年已经61岁了,现在身体也不大好,您看要不安排他过来先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可以,就让他和家人在福州招待所安心住下吧,工作的事先不用着急。”周总理立刻批准了他的申请。

其实就算他不提,周总理也一直都在关注这些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老同志们。只是总理日理万机,手头的工作总也停不下来,还没能抽出时间安排他们的去处。

于是在周总理的指示下,韩先楚将陈再道及家人从江西接了过来,并安排了福州军区最好的医生给他治疗。

曾经犯过错误的陈再道在见到昔日战友时激动落泪,握着韩先楚的手跟他说道:“没想到我还能有回来的这一天,这都多亏了你啊老战友。”

“不,是周总理安排你回来的。”韩先楚拍着他的肩膀宽慰:“别担心,总理说了,之后还要给你安排工作呢。”

“真的吗?”陈再道其实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怀念当初抗日战场上金戈铁马的日子,听到这就立即表态:“如果能让我回来继续为组织和人民效力,我就是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与此同时,周总理也和毛主席提起了要安排陈再道回来工作的事。但把他安排到哪里呢?这是一个难题,毕竟此前陈再道是武汉军区的司令员,如今适合他的职位都已经有人担任了,没有多余的工作给他干。

为此毛主席找了数十位当年的老战友一起商讨,最后决定正职干不了,就让他先做个副职。

于是1971年,当韩先楚再次跟毛主席提及这件事的时候,毛主席直接大手一挥:“就让他在你手底下,先当个军区副司令吧!”

终于解决了陈再道工作的事,韩先楚暗自松了一口气。

但他对此也有所顾虑,这件事该怎么跟陈再道说呢?虽然他知道陈再道迫切想要回来工作的心,但毕竟之前两人都是正职,如今让他在自己手下工作,他真的能心甘情愿吗?

对此,韩先楚决定先回去找陈再得聊一聊,看看他的态度。也就有了上述的那一幕:“老陈啊,你愿不愿意降职来给我当副手啊?”

听见这句话的陈再道难以置信,随即喜极而泣,反复跟韩先楚确认:“组织真的批准我回来工作了吗?我愿意,我当然愿意!”

“是真的。”韩先楚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确认了这位老友仍然和当年一样,对职位高低并不在意,只一心想要为组织和人民做些实事:“中央的调令应该过两天就能到了。老陈啊,四十多年前咱俩就合作过。现如今虽然年纪都大了,但实战经验更为丰富。咱俩联手,一定能在福州军区继续发光发热。以后一个锅里吃饭,就要靠你多多照应啦。”

“一定的,一定的。”陈再道闻言不断点头,因为他此时虽然已经63岁了,但从不敢忘记自己当年要投军报国的初心!

投军报国

1909年陈再道出生在湖北一个小村子里,还没到上小学的年纪父母就不幸先后感染肺结核离世。

在他母亲的临终嘱托下,同族的叔叔将他接到了自己家里照顾。

但由于叔叔家里实在太穷,孩子也多,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好好抚养他长大,只能将他送到村里的地主家打短工。在地主家陈再道从早干到晚,却仍然吃不上一顿饱饭,还时常会被克扣工钱,于是暗自咬牙发誓迟早要把地主给打倒,为农民,也为自己争条活路!

正巧他17岁时遇上农民自卫军来附近招人,他就给自己报了名,拜别叔叔一家,背上行囊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次年农民自卫军在党的领导下组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发动“黄麻起义”反抗国民党右派。

因为陈再道打仗时总是不要命地冲在第一个,场场都战绩斐然。所以在起义成功后,他就正式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位营长。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陈再道认识了另一位营长韩先楚。二人是湖北老乡,并且韩先楚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在地主家里做过一段时间的短工,相似的经历令二人有着同样的革命追求,时常聚在一起彻夜长谈。

两人同为“黄麻起义”的参与者,韩先楚更擅长险中取胜,在指挥战役时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个敢打敢拼,一个足智多谋;经历过几次配合后二人越来越有默契,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数次反围剿活动中屡立战功,彼此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直到1932年,因红军主力由鄂豫皖转移,陈再道随部队一起离开。二人才自此暂别,率领各自的队伍在不同地区继续进行革命事业。

抗战时期,陈再道奉命率领一支百人小队深入敌后,创建了重要战略支点——冀南根据地。因为与敌军人数相差巨大,所以陈再道灵活运用地形,选择了地道战作为主要打击方式。

1943年在高平村,侦查员通过望远镜发现敌人有进攻意图后立刻报告给陈再道。他亲自指挥群众先行从地道撤退,然后安排20人小队在地道设有卡口的“棋盘路”步下地雷阵。

在敌人进入地雷区域后拉响地雷,第一波就炸死了不少日本鬼子,配合部队从远处投掷下的手榴弹和机关枪,最终将包围高平村的二百多名日本鬼子全部歼灭。

随后陈再道就将地道战获得的成果汇报给了党中央,党中央指示他们要以此战为例将地道战战术推行至其他战区。与此同时,由于抗日战争愈发激烈,党急需培养一批基层干部以应对前线的抗战需求。

于是1943年,党组织在南宫城创办了“抗日军政学校”,由陈再道亲自担任校长指导各项工作。

这座学校的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进步青年,陈再道带领他们在此一起体验军事生活,方方面面按照部队标准要求。

在授课时陈再道给他们讲述党的抗日政策以及基本战略知识,以自己参加过的各种战役为例,理论联系实际翻越山坡草地,模拟作战环境。

最终替党培养了600多名基层干部,分配到组织各个有需求的部门中。这些基层干部秉持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抗日战争的残酷环境中,为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陈再道又带领部队经历12昼夜的战斗,剿灭了游离在河南、湖北一带的土匪及国民党特务,彻底稳固住了中原局势,先后出任了河南军区司令、武汉军区司令和湖北军区司令。

战场上出生入死多年,陈再道在邮寄给老友韩先楚的信中写下:直到这时候,我才敢脱衣睡个安稳觉。

壮心不已

重新回到组织后,陈再道拿出了此前在战场上那股拼搏起来不要命的劲。

那几年因为大陆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国民党不断派出只有几十人的武装部队侵扰沿海地区,企图“反攻大陆”。在陈再道和韩先楚的指挥下,福州军区短短两年就歼灭了国民党特务五百余人。

对陈再道依然时刻冲锋在第一个的精神,连韩先楚也不得不感慨:“福州军区能有陈再道这样的将领,真是我军的福气啊!”

陈再道就这样留在福州军区跟国民党斗争了六年。六年后中央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一职空了出来。

跟军区司令员不一样的是,铁道兵司令员需要跟着部队在全国各地来回跑,哪里需要修路建桥就到那里去、哪怕是青藏高原也得往上翻!

对此邓小平同志第一个找到了陈再道:“你愿不愿意来干这个苦力活啊?”

此时的陈再道已经将近七十岁了,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国家有需要,舍我其谁?”

在接任了铁道兵司令员的职务后,陈再道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十月份的严寒天气下就动身亲自来到了冰峰雪岭的青藏线。

考察完施工现场后又来到基层战士身边,与他们同吃同住了几日,询问他们现在有什么困难以及生活需求。

当时青藏线的战士们最大的生活难题就是没有热水,在高原上山雪经年不化,地面长期封冻。别说洗热水澡,就连日常饮用、洗菜用的都是化开的雪水,长期下来战士们一个个皮肤皲裂,惨不忍睹。

对此陈再道表示:“我们一定要服务好基层官兵的生活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再道向组织申请给驻扎于此的各个连队都配备了小型锅炉,亲自带领士兵一齐建造了热水房。

终于能每周洗上一次热水澡的士兵们对此无比感激,生活困难解决,修建起铁路也就更加积极:“陈司令不仅没有架子,还这么照顾我们,我们一定好好干,把青藏线给提前修完!”

后来中央发出号召,要积极扶持更年轻的国家干部。

收到消息的陈再得立刻主动上书给中央,表示自己今年已经72岁,是该被淘汰的时候了。所以他自愿申请从司令员的职位上退下来,给年轻人更多施展的机会,自己则愿意作为一个基层士兵继续为党和国家服务。

但邓小平同志并没有批准他这个请求,反而回信让他好好干,不要辜负的组织对他的期待。

收到回信的陈再得更加勤勉,一年之内就从吴八老岛跑到了金山江畔,跑遍了全国铁路建设的第一线。

但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也很快让他体力不支,没多久就病重入院。党中央领导来看望他时,他表示自己这点小病不需要劳烦组织挂念:“党的十四大如今顺利召开,光是听见这个消息我的病就好了一大半了。”

“但我还要向领导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打白条”现象。有些人去村里收购粮食时,不给农民同志现金,而是打白条赊账。农民同志辛辛苦苦种粮一年也买不了几个钱,这不是减少了他们的实际收入吗?这样下去可不行,一定要严查打压这种现象!”

党中央领导也没想到他如今在病床上还一直关心着农民同志的收入问题,感动之余当即表态:“放心吧陈司令,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会抓紧时间解决的。”

1982年,根据上级决定,陈再道作为司令员,带领铁道兵集体转业为铁道部,结束了这项工作后他才终于从部队功成身退。

退休后的陈老也没有闲着,他将自己参军和作战经历全部整理记录下来,用四年时间写完了60多万字的《陈再道回忆录》并于1990年正式出版,成为了研究党史、军史的宝贵材料。

红四军战史编委会因此邀请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一书提供素材,病床上的陈老又日夜奋战,将自己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全部给写了出来。

直至1993年,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病魔侵袭的陈老在病床上安静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17岁参军,到84岁离世,陈再道真正为党和人民奋战了一生,可能如今他老人家觉得终于可以放心休息了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杜淳妻子王灿聊名媛培训班:你们... 据媒体18日报道,杜淳妻子王灿直播中明确表态:“你们真相信有什么名媛培训班啊,都把那些男人当傻子是吗...
原创 杨... 北京时间7月18日,2025年NBA拉斯维加斯夏季联赛继续进行,今天的一场焦点比赛是波特兰开拓者迎战...
你知道吗?四平有一座古城会“说... 战国末期,礼崩乐坏 中原的战火悄悄蔓延 燕文化的触角 伸向东北的东辽河畔 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二龙湖...
原创 李... 朱元璋,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他的统治下充满了战乱和内斗。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一直都不太好,主要是因为他...
XR大空间与丛林穿越新体验 滹... “特别过瘾!”“太好玩了!”近日,石家庄滹沱河艺术生态岛热闹非凡,新推出的X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和丛林...
原创 霍... 以凡人之躯,完成神之使命 ,千古名将霍去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用自己短暂又辉煌的...
原创 明...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帝王,他本应是璀璨星辰,却因命运的捉弄,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尘埃,他的...
原创 7... 1971年,一位身体虚弱的老人来到济南军区大门口,用尽力气对哨兵说了一句话:“我是杨司令员的老部下,...
原创 诸... 三国刘备死后,蜀国的朝政基本是诸葛亮在执掌。诸葛亮不仅将蜀国内政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发起了五次北伐。诸...
原创 非... 八九十年代,提起美国,相信很多人都会怀着一颗无比崇敬向往的心,那个时候,它就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