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退守台湾的主意是谁提出的?此前的台湾是谁在管理?
创始人
2025-07-14 12:32:32
0

影中纪实

编辑

影中纪实

前言

1948年11月,蒋介石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会议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战败,国民党该去往哪里?

众人讨论得相当激烈,但是提出的方案都没有得到蒋介石的认可。

此时有一人站出来说道:“退守台湾是唯一的选择。”

在听到这个答案后,蒋介石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睛里却闪出了喜悦的光亮。

给蒋介石提出退守台湾这个主意的人究竟是谁,彼时的台湾又是怎样的情势呢?

提出方案的人

1948年年末,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刚刚打响,蒋介石就已经嗅到了失败的味道。

彼时的国民党政权看似尚有一战之力,内部实则混乱腐朽不堪。

军队被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打得四分五裂、所剩无几,南京国民政府已然呈现危楼倾塌之态。

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层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都心照不宣地打着撤退的算盘。

只是在撤退到哪里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答案。

有人建议国民党重回西南,四川的崇山峻岭是天然屏障,国民党可以凭借地势与人民解放军负隅顽抗。

一旦输了,国民党军队还可以隐匿川藏进行蛰伏,还可以去缅甸搞流亡政府。

蒋介石认为西南尚可考虑,但是流亡政府那套实在没意思,自己绝不会搞。

还有人提议,不如撤退到海南岛,以后还可以退到菲律宾。

起初,有不少国民党高官对于这个提议都表示赞成,然而蒋介石却打心眼里看不上海南岛这个地方。

海南岛一直以来就是偏远荒地,耕地面积有限,更没有工业基础,要在这里搞发展、养军队,可谓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强力攻势,

一道浅浅的琼州海峡根本无法为国民党军队作屏障

,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简直是易如反掌。

因此,这个方案也被蒋介石给否决了。

坐在一旁的宋美龄看出了蒋介石心中的郁闷,随即安抚着说道:

“总统,其实您也可以考虑去瑞士。”

听到这句话的蒋介石也只是闷哼一声,对此不置一词。

去到欧洲之后就代表着彻底下台,除了有点钱财可以逍遥享受以外,他并没有实权,最终也只能放弃反击。

如果真的彻底认输到欧洲表面风光地度过余生,这让蒋介石感觉着实丢人。

就在此时,一个从未发言的人站了出来,随即开口说道:

“现在看似有很多方向,但是我认为,退守台湾是唯一的选择。”

这个答案让蒋介石眼睛一亮,他抬头望去,想看看说出这个方案的人是谁。

原来此人是一位名叫张其昀的学者,是当时有名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

张其昀是1900年生人,与蒋介石算得上是浙江老乡。

此人自小就有着过人的学习天赋,18岁就考入了公认的南方第一学府,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史地部,在这里学习到了广博的知识。

史学大师柳诒徵、地学大师竺可桢都是张其昀的老师,除此之外,他自身也喜欢研究哲学,是名副其实的文科大家。

张其昀毕业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做了《高中中国地理》的主编人,之后还到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

蒋介石旗下能够收入这样一位大才,说起来还是陈布雷的功劳。

一次查阅资料的偶然机会,陈布雷结识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张其昀。

此二人一见如故,对于彼此的能力见解都十分赏识,也是在陈布雷的影响下,张其昀才选择加入了国民党。

起初,蒋介石并不知道张其昀此人,但是却很倚重有着陈布雷。

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被人称为“国民党第一支笔”。

为了友人张其昀的仕途顺利、得以高升,陈布雷亲自向蒋介石举荐了他。

至此之后,张其昀才正式加入了蒋介石的智囊团。

那么张其昀为何向蒋介石提出退守台湾的建议呢?

退守台湾的理由

张其昀之所以选择退守台湾这个路线,是因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首先,国民政府在台湾有着良好的群众拥护基础。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海战终以中国战败为惨痛结局。

《马关条约》中写明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自此之后,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蒋介石派代表去往台湾接受日本人的投降书

,台湾及澎湖列岛的殖民时期就此告终,得以再度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此,台湾民众先天性地拥护国民政府,国民党到台湾会有较好的民众基础。

其次,台湾岛本身就是一块宝地。

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要大,岛上物质资源丰富,也有着更多的耕地面积,水稻可以达到一年三收,足以满足国民党军队的粮食需求。

同时,日本人在殖民台湾期间在岛上进行了一定的工业发展,这使得台湾的发展进程较快,在此之后能够有良好的经济形势。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台湾与大陆之间有着台湾海峡作为天然屏障。

如果国民党选择撤出大陆去往台湾,共产党彼时并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那么必然会停止追击,这就留给了国民党喘息的机会。

在张其昀看来,台湾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除此之外,台湾一直被国民党政权所掌控。

自二战结束以后,台湾都在国民政府的管理之下。

彼时的台湾本土尚且没有共产党的势力渗透,民众不会轻易展开动乱,是国民党极其容易掌权拿捏的地方。

而在1947年,国民党将领孙立人更是已赶赴台湾训练新兵,时刻做着战争准备。

可以说,当时的台湾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最后一线保障。

最后,美国对于台湾很是看重。

台湾岛正处于太平洋西岸,恰巧扼守太平洋西航道之咽喉,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美国一定不会放过,反而会想办法利用台湾。

因此,只有国民党退守台湾,才能真正得到美国之后的战略扶持。

在听完张其昀给出的上述四条理由之后,蒋介石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之中。

虽然当时他并没有当即拍板,直接下令退守台湾,但是张其昀的话显然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也为他提供了更多思路。

他已然默认,台湾就是自己最后的退路。

在此次秘密会议之后,他暗地里授意蒋经国、俞鸿钧和宋子文,开始将大陆国库中的黄金白银往台湾转移。

有数据统计,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国民党共从大陆金库运出5批黄金送往台湾,其总数达400余万两,市值约4亿美元。

之后,蒋介石又安排军队有序地从大陆撤退,目的地自然也是台湾。

那么蒋介石没有去到台湾之前,是谁在对台湾进行管理呢?

管理台湾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压根对台湾不感兴趣。

彼时的蒋介石正在筹谋如何独掌中国政权,迫不及待地要对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内战,他着实不会想到,自己会从大陆败退,在一个东南小岛上聊度残生。

当日本选择投降,结束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时,蒋介石对这件事没有报以特别的重视,对派谁管理台湾这件事也没有多做考虑。

这时有人向蒋介石推荐了一个人,此人正是时任国民政府驻墨西哥大使的陈仪。

陈仪曾两度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法律条文很是熟悉。

除此之外,陈仪还在福建省政府做了七年的主席,对闽台军政社情有深入了解。

要他去主持台湾事宜,对于蒋介石而言是最合适不过的。

1945年8月27日,蒋介石正式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在不久之后,又任命他为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

就这样,陈仪成为了国民政府任命的台湾实际掌权人。

然而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陈仪并不是管理台湾的合适人选,反而给他惹了大麻烦。

陈仪这个人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将台湾管理得乌烟瘴气,政府单位内部结构混乱,存在严重的腐败贪污行为,就连国民党警员都在当地横行霸道、仗势欺人。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在台北当街查缉私烟,居然殴打烟贩林江迈致其流血,还开枪误伤当地群众陈文溪致其不治身亡,引起民怨滔天。

由此,声势浩大的

“二·二八起义”

爆发,台北市民罢市,到大街上进行游行请愿,要求国民党交出罪犯。

尽管起义运动遭到镇压,但是民怨难平,台北市民再一次发动了大规模武装暴动,这一次直接要求陈仪下台。

虽然这场暴动最终被国民党派兵压制了下去,但是陈仪是彻底失了民心。

为了平息民愤,蒋介石撤掉了陈仪,任命心腹魏道明为台湾省主席。

随着战局的进一步变化,蒋介石越发意识到,自己要对台湾加以重视。

在这个时候,他便想让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到台湾做主席。

但是令蒋介石感到为难的是,儿子蒋经国是一介文官,台湾当下暗流涌动、政局不稳,当务之急是要有一武将坐镇。

这个时候,蒋介石想到了正在台湾养病的上将陈诚,随即给他发出了上任台湾省主席这一任务指令。

彼时陈诚想要拒绝,但是随后他又收到了,蒋介石亲自发来的另外一封加急电报。

蒋介石在电报中这样写道:“若再延迟,恐夜长梦多,全盘计划,完全失败。”

看到蒋介石这样说,陈诚也只能带病上任。

这时的陈诚又注意到,蒋介石要将儿子蒋经国调任为台湾党部主席。

他这才明白过来,蒋介石并非是有心栽培他,而是想让自己给蒋氏父子开路。

这算盘打得比谁都响,到最后陈诚也不过是蒋介石身边的打工仔。

但是陈诚已经被蒋介石推到了这个位置上,所以也只能揽下这个摊子,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等待着蒋氏父子来台掌权。

就在同一时间,蒋介石也在大陆进行着最后的无用挣扎。

虽然蒋介石很是认同张其昀退守台湾的建议,但是他内心依旧是不想退出大陆的。

就在新中国成立两天之后,原本龟缩在广州的蒋介石并没有立即前往台湾,而是乘机出逃重返西南,妄图在当年据守的重庆“东山再起”。

1949年11月,蒋介石秘密在重庆集结军队,然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是散沙一盘,根本就没有与我军一战之力。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军南川以北的区域歼灭国民党军第20、15兵团,而后接连歼灭重庆外围的国军第一军一部,蒋介石盘踞的重庆彻底失守。

11月30日,蒋介石逃往成都,放言准备实施固守四川的川西决战。

在此期间,蒋介石努力伪装成胸有成竹的样子,在成都地区进行演说、接见官员,将自己的行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

然而当时国民党内部已然四分五裂,95军副军长杨晒轩已经准备起义,放言将承担“捉蒋”任务。

与此同时,我党的地下党成员也在积极准备着活捉蒋介石的行动。

面对如此消息传来,蒋介石心如火烤,整日郁闷不乐。

12月3日蒋介石还举行了一次阅兵,但是这次阅兵却让他更加郁闷。

升旗的时候,眼见着青天白日旗升到一半,牵引的绳子突然断了,旗子在风里摇曳了一阵,最后摔在了地上。

这在众人眼里均是不详的预兆,也让蒋介石的情绪一下子落到了最低点。

他自知大势将去,演讲到最后已然有了哽咽之音,整个阅兵仪式随之匆匆结束。

12月8日,一连几日不曾出屋的蒋介石突然拉着蒋经国,去到成都街上转转。

看着沉默不语的父亲,蒋经国知道蒋介石是在和大陆做着最后的告别。

就在上街当日,蒋介石接到卢汉在云南发动起义的电报,随后刘文辉也宣布起义。

蒋介石明白,自己是时候该离开大陆了。

在成都度过了在大陆的最后十天之后,蒋介石决定撤往台湾。

12月10日下午2时,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在成都凤凰山机场乘机仓皇出逃。

1950年,蒋介石在台湾继续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他始终妄图反攻大陆,这也造成了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格局,遗留下了如今的台湾问题。

虽然目前台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的问题,容不得别国进行干涉和插手!

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相信终有一日,台湾会回归祖国的怀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杨梅七千载:河姆渡苦豆如何蜕变... 四明山深处,云雾在松针间游走如纱。野杨梅树与千年松涛为邻,根系深扎在由松针、苔藓与鸟羽编织的腐殖土中...
为什么蒙古人后来连女真人也干不... 从草原到中原:蒙古人与女真之间的斗争与兴衰 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个历史故事,绝对是个“草原...
正视侵略历史!日本各界:自己发...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日本民间团体和学界友好人士在东京举办演讲会,呼吁勿忘侵略历史,勿...
原创 沙... 引言 19世纪40年代中期是沙皇俄国经历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沙皇尼古拉一世通过加强中央集权...
原创 帝... 在中国,每次朝代更迭到来之际,伴随其中的都是财政危机。一个王朝或者政权,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处理来自内...
原创 美... 中国关系如果失控,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核战争。美国人最近总这么说事儿。 如何管控呢?不妨学习大...
原创 武... 中国自步入封建社会以来就一直是男权社会,女性在这种社会境况下生活艰难,因此历史上出现的能够执掌大权的...
原创 秦... 文|花影纪实 编辑|花影纪实 前言 说起“千古一帝”世人心中第一个想到的,毫无疑问肯定是秦始皇。 秦...
原创 枕...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春秋...
原创 唐...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唐朝没有大肆修建长城是因为没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