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邓转战大别山得不偿失?伤亡虽过半,但却拖住了数十万国军
创始人
2025-07-14 10:32:28
0

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了我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而主动承担战略牵制任务的刘邓在敌人腹地其实受到困难比想象中还要多。在1947年刘邓发动鲁西南战役之前的野战兵力还尚有20多万,仅稍逊于华野。但到了1年之后从大别山出来转战中原,野战兵力仅剩不到7万人,即使得到中原军区和华野的输血,到淮海战役前野战人数也仅仅是12万。

那为何作为我军曾经革命老区的大别山,会让我军举步维艰呢?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

白崇禧围追堵截??

1947年刘邓南渡汝河入到了曾经的革命老区——大别山脉。不过和之前刘邓的对手相比,他们面对的是国军国防部长同时兼任华中行营主任的战神白崇禧,白崇禧的军事能力有多强?可能抗战的日军和远在东北的林总更有发言权。

总而言之,这个对手应该是刘邓成军以来最强,没有之一。

桂系战神白崇禧

而当时进入大别山的刘邓又是什么情况呢?

在刘邓南下作战后,为了能快速进入到国统区,晋冀鲁豫野战军在丢弃了大量的重装备,部队在过了黄泛区后。经过统计,在抗战和解放战争初期好不容易攒下来的老底子都所剩无几了。进入到了大别山的6个纵队基本上都是轻武器作战。而反之,国军这边,不仅白崇禧亲自指挥的桂系钢7军和48军,老蒋还调派了10个整编师(军)和数个快速纵队配合作战,不仅人数要优于刘邓,在装备上更是实现碾压。

举一个例子,当时中野到了大别山后,几个纵队加起来的12万人,但山野炮加起来也才几十门,还比不上桂系的钢7军一个军,故而从一开始刘邓就一直处于被动的地步。

刘邓在过汝河后炸毁的重炮(剧照)

1947年11月上旬,从山东和华中赶过来的国军约15个整编师33个旅,在白崇禧的带领下组成“围剿司令部”开始对大别山的刘邓展开了残酷的围剿作战。作战中白崇禧让追剿部队一直贯彻抱团推进,以“封锁为主,作战为辅”的铁壁合围战术,国军在行军中也是做到了滴水不漏,这让刘邓一直执行和引以为傲的“运动歼敌”战术没有得到施展,反而是包围圈越包越紧。

刘邓进入大别山

到了12月份,为了打破白崇禧的封锁战术,刘邓也开始进行分兵作战。邓公和参谋长李达带领中野2、3和6纵在大别山一带和白崇禧周旋。刘帅带领其他3个纵队到外围和陈谢兵团以及华野粟裕的外线兵团联兵作战,才有了1948年的上半年的豫东、开封、襄樊战役等成功。

刘邓分兵作战(剧照)

不过即使中野在1948年慢慢缓过来,但实际上在大别山的几个月作战中,可以说是中野最黑暗的日子。在白崇禧针对性的围剿下,中野大军从12万锐减到只有6万多人,损失将近过半,很多的战士掉队和开小差,甚至于对革命前途进行怀疑。但即使是这样,靠着铁的纪律和刘邓与敌人的周璇,还是很好地完成了军委交代的——牵敌于外线的作战方阵。

刘帅带兵在冬天过河去外线鏖战(剧照)

为何大别山如此困难

当然,虽然我军在战略层面上的目的达到了,但说到底其实这个损失还是超过了当时军委预估的损失。那为何在十几年前还是革命老区的大别山地区,我军还是损失惨重呢?关于这个问题,雨田君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点。

首先,革命老区?

已经是快20年前的事情,而且当时红军时候,我军的土改政策虽然得到了广大的群众和中贫农的拥护,但残酷的围剿过程中,我军被迫进行转移和长征,而很多反动派看到红军走了之后,开始对支持红军的革命群众进行迫害,手段残忍,可以说无所不有其极。这种“白色恐怖”一时间让很多群众对于红军产生了质疑。

曾经在大别山鏖战的鄂豫皖红军

而当刘邓十几年又带队伍回来的时候,大别山的群众也害怕我军是不是会在这里长久作战的下去,因此一时间也不敢帮助我军,这也就有了《大转折》中刘邓军队进入大别山后,没有群众主动帮助,甚至排斥我军的场景。就连在日常的时候,当地人看见我军都会跑,更别说给我军当向导,协助展开地方工作。

支持我军的群众(剧照)

其次,是桂系对大别山影响更大

从抗战武汉会战开始,桂系部队就已经在大别山驻扎下来,可以说有将近10年时间这里都是仅次于广西之外桂系的大本营,甚至于桂系的三号人物李品仙还当了安徽主席。从抗战开始很多桂系的士兵和军官就和大别山当地人联姻,安家于此。所以桂系对此地的掌握要比其他地区强,统治基础相当深厚。我军想要在地方上开展工作无疑是难上加难。

李品仙

当地人和桂系错综复杂的关系,让白崇禧可以在当地很好地搞“保甲联防制度”,大批还乡团、保安队组成地方势力不断渗透,让我军一时间很难发动群众,甚至于我军部分工作队在工作的时候,还受到当地联防人员的攻击和小规模袭扰,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于刘帅在率军出大别山的时候,还被一些还乡团尾随进攻和袭扰,不胜其烦。

还乡团

最后,还是在我军自己身上。

和20年前建立大别山红色政权的红军不同,刘邓带领的军队多是从晋冀鲁豫过来的“北方人”,虽然大别山区的也靠北,但却是正经“南方地区”。很多北方籍战士对于大别山水土不服,当地水田、蚊虫和冬天的湿冷,让北方战士很不适应,再加上很多生活和处事方式等区别,让我军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受到阻碍。甚至于因为水土不服,还有一些矛盾。

破坏纪律被执行枪决的战士(剧照)

而针对于此刘邓首长恪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直注意和群众的关系,不断加强与当地群众的军民鱼水情,处置与民争利的一些干部,最终我军也逐渐被当地群众接纳,慢慢熬过了大别山中最黑暗的日子。

雨田君说?

在网上很多人将刘邓千里转战大别山当成一个失败的案例,实际上这是个误区。

当年刘邓转战大别山,损失确实很大,在关内和华野争雄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到淮海和渡江战役前都一直处于恢复状态,但这并不妨碍刘邓的伟大和转战大别山的成功。

虽然损失过大,但刘邓在大别山作战,调动国军白崇禧和顾祝同两大主力,给西北和华东制造了战机,同时刘邓在大别山地区经历了被排斥到认同,让大别山的革命火种重新复燃,让更多人相信革命。这个作用甚至比歼敌10万还要重要。

正如邓公在回忆的大别山时候讲到的一样“苦头是吃了不少,但是都顺利度过了”。

— The end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小秦氏,一个古代后宅的女人, 她的能力到底有多大? 原著中,顾廷烨奉命协助钦差办理盐务时,小秦氏能把...
原创 末... 白头偕老,举案齐眉,想必这是每一对新人在结合时对婚后生活的共同向往,不过现实却往往给予你致命一击,让...
原创 德... 1860年,一帮清朝大佬正在海参崴的海边度假,吹着海风,唱着小曲儿,喝着马奶酒,小日子别提多逍遥了。...
文化书院进行时 | 周家社区书... “横竖撑起方正字,撇捺写就人生路”。为丰富托管班的课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淄博市周村区永安...
原创 探...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景洪勐宋:古茶山“绿叶”变“金... 在景洪市勐龙镇勐宋古茶山,一幅以党建为笔、生态为墨、文化为魂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
原创 李... 回顾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唐朝就是其中最闪闪发光的一颗明珠了!当时我国国力昌盛到波斯帝国都要派使者献...
原创 蜀... 蜀后主刘禅和吴末帝孙皓,两个都是三国时期的亡国之君,二人最后都投降了司马家。同样是亡国之君,刘禅投降...
原创 大... 导语:当满清朝廷落下帷幕之后,也意味着封建帝制彻底地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了,一切跟封建有关系的事物都将...
墨韵连心 书法促交流 图为书法交流活动现场。记者 卢文静 刘斯宇 摄 近日,拉萨市城关区扎细街道扎细新村社区党总支联合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