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谈判珍贵原声#
?
导读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25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
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们抚今追昔,不能忘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和平解决香港问题所做的努力与贡献。
那是一场关乎香港命运的中英谈判,是中英之间国力逆转之后的一次世纪交锋,仍然不愿从“日不落帝国”美梦中醒来的英国人终于认识到,
强大的新中国不是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更不是李鸿章!
一、香港问题的历史渊源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个部分。英国割占香港的历史渊源是英国与腐朽的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清政府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清政府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
1970年代末,随着新界租期的临近,国际投资者开始对香港持观望态度,这对香港这个国际金融、贸易、物流中心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1979年上任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倍感压力。
从1979年3月到1982年4月,为了试探中国的态度,英国先后派出香港总督、外交大臣、掌玺大臣,前首相访华。邓小平代表中国表示: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不能讨论。
即使那时做出某种政治解决,也不会伤害继续投资人的利益,请投资的人放心。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她是为同中国会谈解决香港问题来的!
为什么选择9月份?她是有深意的,就在几个月前英国赢得了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的胜利。她的如意算盘是挟马岛之战胜利的余威与中国谈判,幻想可以让三个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三、当“铁娘子”遇到“钢铁公司”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正式与中国方面展开会谈。一开始,她便采取强硬态度,坚持三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但被中国断然驳回,中方表示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同时说明收回后中国将采取的特殊政策
:
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中国人管理,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等。
撒切尔夫人又使出一招儿,她提出如果中国同意英国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英国可以考虑中国提出的主权要求。
看来到了摊牌的时刻了!
24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撒切尔夫人。
会谈一开始,撒切尔夫人就先声夺人地说:
必须遵守有关香港问题的三个条约,条约虽然写在纸上,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消除它存在的事实。
邓小平听到这句话,表情非常严肃地说: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也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邓小平还坚定地说: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的话掷地有声,表达了中国领导人恢复行使对香港主权的坚定决心!
撒切尔夫人又提出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归属问题。
邓小平立刻反驳道:
是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主权问题,总要双方就香港归还中国达成协议;第二个是1997年我们恢复行使主权之后怎么样管理香港,也就是在香港实行什么样的制度的问题;第三个是十五年过渡期间的安排问题,也就是怎样为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
本着打着“以主权换治权”如意算盘的撒切尔夫人在邓小平面前,不得不承认失败,表示同意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问题。
但是,铁娘子毕竟是铁娘子,还是不甘心,她使出了“杀手锏”,用威胁的口吻说:
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将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邓小平坚定地说:
中国政府在作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
撒切尔夫人听后,无言以对。最后,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
这场会谈后,中英两国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商谈。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小插曲。和邓小平会谈完,一脸凝重、心事重重、精神恍惚的撒切尔夫人走出人民大会堂,随即在走下台阶的过程中意外摔倒。
这一场景此后被传遍世界,成为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张照片。很多人都认为,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摔倒这个戏剧性的画面,成为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彻底没落的最好注脚。
四、中英漫长谈判的外交风云
1983年7月,中英双方开始了正式谈判,前四轮谈判中,由于英方仍然坚持1997年后英国继续管治香港的立场,致使谈判毫无进展。邓小平再次向英方强势表态后,会谈才重启。在后续的谈判中,英方又使出了很多伎俩,但都被中方一一攻破。
关于驻军问题,邓小平“拍了桌子”
这个问题是中英谈判中争议最大的。对此,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
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中国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1984年5月2日,香港《明报》刊出一篇报道,指名道姓说中央某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国将不在香港驻军。5月25日,邓小平向香港记者“辟谣”,他措辞激烈地说:
我要在这里辟谣,关于“将来不在香港驻军”的讲话,是胡说八道!这不是中央的意见。既然香港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英国外相也说,希望不要驻军,但承认我们恢复行使主权后,有权驻军。连这权力都没有,还算什么中国领土。
1984年9月,双方经过前后22轮谈判,终于达成协议。
1984年12月18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再度来到北京,19日,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即:
中国政府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英国政府声明
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至此,为期两年多的谈判圆满落下帷幕。
五、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再次会见了撒切尔夫人,不同于上次见面,此次气氛显得热烈友好。
撒切尔夫人对中国的“一国两制”构想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一国两制”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个构想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想法,却是充满想象力的构想,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达成协议的关键。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
谈到人们对“一国两制”能否行得通,中国在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后是否能始终如一地执行的疑虑,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
我们不仅要告诉阁下和在座的英国朋友,也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
签字仪式和讲话结束后,邓小平手举香槟酒杯,高兴地走到撒切尔夫人面前,和撒切尔夫人碰杯,共祝中英双方完成了一件影响深远、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六、香港再次站上新的起点
香港回归已经二十五年了。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春华秋实,香港再次站上新的起点。
今天的香港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拥有更加稳固的基础,能够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香港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