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的高明之处:司马攸为嫡长子,司马炎继承皇位
创始人
2024-11-01 07:15:39
0

原标题:司马昭的高明之处:司马攸为嫡长子,司马炎继承皇位

引语

无论后人如何诟病两晋王朝,它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天下纷争的局面,人们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虽然“太康盛世”远无法和“文景之治”或“开元盛世”相媲美,但是它也为历史留下了一段美谈。这么说来,晋武帝司马炎算是个有功勋的皇帝。不过,司马炎得到这个皇位也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他的父亲司马昭来说,做出如此选择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司马昭的私心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长子,理所当然应该继承父亲的王位(司马昭当时还是晋王),然而在他的登基之路上却还有一个“劲敌”:司马攸。尽管两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可身份却不一样。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就把自己的二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兄长。按照我国古代的族制,过寄后的司马攸就该算作司马师一脉了,他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司马师的嫡长子。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江山已经被司马家所掌控。在这一过程中,司马师的作用远比司马昭要大,更何况他还是长子。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总揽大权。如果按照这个继承顺序,司马师百年后的一切都应该由司马攸来继承。

事情的发展永远不会按照人们的设想去进行。司马师在平定毋丘俭、文钦谋反时眼疮发作,四十八岁就去世了。当时的司马攸年仅十岁,不足以面对曹魏朝堂内外的争斗,司马昭则接替了兄长的位置。要说此举是司马昭“抢夺”司马攸的位置,也不妥当。不管是后来的诸葛诞谋反、灭蜀之战,还是曹髦的博命一击,这些都不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处理的问题。不过,在司马昭册立司马炎这个问题上,则或多或少显示了他的一点儿私心。

司马昭曾经说过:“天下是景王(司马师的谥号)的……”,也曾拉着司马攸的手说过:“此桃符(司马攸的小名)座也……”。无论这些话是否出于真心,至少在司马昭心里,他承认司马师一脉的人有资格做天下之主。然而说归说,如果司马攸被立为世子,将来他供奉的先祖必然是司马师。司马昭也会被祭祀,可是地位却天差地别了。至于司马炎以及再往下的人,地位相对就更低了。对于司马昭这样帝王级别的人物,史册中的评价和在世时的功绩同样重要。历史最终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切,司马攸最终因为司马炎的忌惮忧郁病逝。如果两人位置颠倒一下,司马炎的结局估计也不会好多少。

司马昭册立司马炎为世子确实存有私心,但是也有无可奈何的一面。为了司马家的江山永固,他也算是煞费苦心。

司马昭的担心

仅以才华而论,司马攸至少不会比司马炎差。在司马炎为帝后期,群臣更倾向于拥护身为齐王的司马攸,而不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太子司马衷。然而这也正是当年司马昭的担心之处:同为人中之龙,为了皇位是否会同室操戈呢?所以他在弥留之际才会给司马炎讲述汉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曹丕和曹植的故事,为的就是避免兄弟相残的事情发生。

如果身为父亲的司马昭以国家社稷为出发点,身为母亲的王太后则更深知兄弟二人的秉性。

桃符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晋书·卷三十八·列传第八·司马攸传》

这是王太后临终前对司马炎说的一段话,与其说是教诲不如说是警告。也许王太后的这番话不指望司马炎能多么善待司马攸,但是必须有个底线:不能杀了自己的亲弟弟。既然司马昭夫妇都预测到了兄弟二人以后的关系,当初为什么不册立司马攸呢?如果是这样,兄弟二人反目的机率也许会更大。

首先,司马炎必竟是司马昭的嫡长子,让哥哥给弟弟称臣,任谁心里也会不平衡。虽然这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废长立幼,但是司马炎的愤恨之心必然由此而生。

其次,虽然司马家的权力起于司马懿、司马师,但是曹魏集团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天下之势无可阻挡的归属司马家则是在司马昭掌权之时:灭蜀之战。可以说,当邓艾从阴平奇袭成都后,司马昭的声望和势力已经达到了巅峰。所以他有足够的资本坐拥天下,司马炎也有足够的理由继承父亲的爵位。

结语

司马昭最终还是册立了司马炎,于公于私,他这样做都不能算是不妥。司马攸是理论上的嫡长子,可是鉴于当时的形势,司马炎更应该获得世子的位置。如果非要诟病之后混乱的历史发展,责任也在司马炎而非司马昭。也许,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教版PEP五年级英语上册单词... 今天给大家分享:家人们,有没有正在陪娃学英语的呀!今天来唠唠五年级英语上册(PEP)里超重要的这些单...
原创 在...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推翻之后,那时候的人们本以为会过上更加自由,令人向往的生活,没想到是进入到了另一个...
原创 大... 武昌起义以后,全国各省掀起了一波独立的热潮。这些独立的省份中,既有革命党人策划起义独立,也有立宪派组...
原创 大...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原创 太... 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夏商周的奴隶制社会到秦皇汉武的封建社会,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始终走...
原创 吴... 朝廷的更迭期间总是名不聊生、天下大乱,多方面的势力水火不容,争得你死我活。很多势力在这时起义造反,或...
原创 吴... 刘玄初:清初战略大师,险颠覆清康熙,因吴三桂救子心切功亏一篑 关于刘玄初的生卒年份和早年的事迹,其...
原创 她... 在民国丽人王映霞的一生中一共经历过两个男人,郁达夫可以算得上是最富有激情的那一个。在还没有追到王映霞...
原创 恭... 恭亲王是晚清时期,一个被后人赋予巨大希望的人。很多人觉得,如果当初道光皇帝不是选择咸丰,而是选择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