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操临终前交代三件事情,一件成千古之谜,两件被后世传颂至今
创始人
2025-07-13 21:32:06
0

“说曹操,曹操到”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用来比喻人们有较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在古代还有“雪中送炭”的含义在里面。这句话的典故跟曹操解救汉献帝于危难之中有关。

曹操在汉献帝时期虽然独掌大权,但是他丝毫没有想要篡位夺权的意思,这点倒是让人由衷地佩服。他也不似董卓之辈,整天行耀武扬威之事,而是兢兢业业地帮大汉搞事业。

曹操一生征战沙场,平定诸侯内乱,征讨鲜卑等游牧民族从而统一了北方地区,对内实行屯田制,推行法制和提倡节俭,成为乱世中的大英雄,曹操的品行也从他临终遗言中表露无疑。

临终颁布《遗令》

在孙权的人终于将关羽击杀,从而取得荆州之后,曹操的许昌危机也暂时得到解决,再也不用慌忙地说要迁都了。之后孙权向曹操投来橄榄枝,说要向他称臣,并建议他自立为帝。

曹操拿着孙权的书信给群臣看,说:“孙权是要把我放在火炉上烘烤吗?如果我要称帝,那一定是天命所归,就如同周文王一样”。曹操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倘若汉献帝跟纣王一般,他会毫不犹豫。

荆州之困后,曹操班师回洛阳,不久后便在此地病逝了,享年六十六岁。临终前他留下《遗令》,里面一共交代了三件事,分别为丧事、国事和家事,短短几句话他对身后事作了详尽的安排。

在《遗令》里曹操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半夜醒来感觉身体有点不适,喝了点粥之后出了汗,然后又服用了当归汤。交代完之后便是正式的嘱托了。

曹操对自己葬礼的要求就是简单四个字“一切从简”,他说天下还没安定,葬礼不需要遵从古制来进行办理。去世后不需要为他换上昂贵的华服,死的时候穿什么就是什么。

葬礼上百官来吊唁,只需要哭十五声,安葬过后便可以脱掉葬服。那些驻守在边关的将士们,无需前来吊唁,要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之上。曹操还特别交代,入葬之后不用任何金银珠宝陪葬。

这份《遗令》中,曹操依旧行使着他简约的作风,就连为自己选的陵墓都不是最好的。其实早在他去世的前两年,他就为自己选好了丧葬之地。

《终令》里曹操说自古以来葬者都会选择瘠薄的地方,西门豹祠西原上“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可以用来做陵墓。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死后葬入了邺城西郊的高陵。

这里与西门豹祠相近,也算是遵照着曹操的遗嘱来进行。但有时候在世的人总喜欢将葬礼办得风光一点,所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遵从遗嘱。

就像曹操交代陵墓不许做任何标记,可是他的儿子们在他的陵墓上修建了祭殿、车库和马厩等。但后世却觉得这是个障眼法,因为经过许多文学作品的渲染,曹操的陵墓出现了“七十二疑冢”的谜团。

这种说法传来传去成为了千古之谜,所以曹操真实的墓地也一直没有个准确的消息,也许是怕被盗墓贼惦记才放出这种假消息来混淆视听。

不过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曹操的陵墓最终得以确认,就是史料记载的邺城之地,至于流传的那些千古之谜都只是幌子罢了。

儿女情长

曹操在自己的《遗令》当中还提到了关于家里人的事情,这份儿女情长的交待实在让人动容。在说完国事和丧事之后,曹操对自己的妻妾都做了妥善的安排。

他提到说自己的婢妾和歌舞艺人平日里都非常的辛苦,死后将她们安排到铜雀台去生活,平日里善待她们。

在铜雀台的正堂上放一张六尺长的床,然后挂上灵幔,案台上摆一些肉类和干饭作为祭品即可,每逢初一、十五让艺人们在灵幔前唱歌跳舞,大臣们也可以经常登铜雀台眺望我的陵墓。

曹操没有带入多少陪葬品,他将生前积累的财富都留给了家人。他余下有一些熏香,在他死后分给诸位夫人,还强调不要用香料来祭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各方妻妾要是没什么事情做的话,就可以学着编织带子或者鞋子拿出去卖,也好维持点生计。

他做官的绶带也一并存放在仓库里,平时所穿的衣服这些都放在另外一个仓库。这些曹操都没有带进坟墓中,而是留给了自家兄弟。

这份对妻子的安排尽显他一代枭雄的温良品行,从他的遗言可以看出,他要求自己的家人在他去世后,生活一切从简,不要铺张浪费,必要的时候自己干活来补贴家用。

这份豁达是非常难得的,曹操对妻子们的用心以及这种以身作则崇尚节约的风格为后世传颂至今。这也是曹操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轶事典故,后人称之为“分香卖履”。

发展至今,它已经成为一个成语,比喻临死前不忘妻妾。后人对曹操这样的品行也多加标榜。

后世评价

曹操的《遗令》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发现的,他曾经在宫中担任著作郎,这个职位让他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皇室存放在密阁之中的很多机密档案。因此曹操的遗言就是这样被他发现的,此时距离曹操去世已经40多年。

由于年份相隔不远,所以陆机的发现可信度相当高。看完曹操的《遗令》,陆机感慨万千。他便提笔写下了一篇《吊魏武帝文》。

其在文中充分肯定了曹操一生中的丰功伟绩,但同时又对他过分执着于家庭琐事而遗憾,觉得这不是一个通达世事之人该有的样子。

可这样的《遗令》不正代表着曹操作为一个普通人该有的情怀吗?即使他生前多么的风光无限,始终无法躲过家庭的羁绊,这无疑就是最为真实的曹操。

每个人对《遗令》都有不同的解读,有些人注重曹操葬礼从简的推崇,有些则看到他对妻妾们的恋恋不舍,就像唐朝诗人罗隐在诗中提到的那样:“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所谓的英雄如果到了要分香的地步,那跟普通人又有多少区别呢?英雄不该是一个冰冷的称谓,他应该是有情有义,还有人间烟火气的这么一个人,而曹操的《遗令》正是他留存史料中为数不多的烟火气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双... 最近,一张关于中国歼-50战斗机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了一阵轰动,照片中明显可见前起落架的“牵引钩”结构...
原创 晚... 清朝末期虽然羸弱,但是清末却是出现了很多的大内高手,这些大内高手被后世的武学爱好者排出了名次。 其...
原创 我... 中国的长城共有近一万公里,东起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是明代修筑长城的二个最大关口,北京境...
原创 大... 台湾的媒体为什么提出大陆在等台湾的一个人出现? 我注意到在很多有关大陆对台政策以及台湾前途,有一个台...
原创 1... 作为我国近代风云人物,袁世凯的一生非常传奇。他本身就是官宦世家出身,早年间投身行伍,1882年曾远赴...
原创 末... 溥仪不到3岁就被抱到龙椅,做了皇帝,当时吓得哇哇大哭,他的父亲不断安慰他,“就要完了,快完了”结果一...
原创 隋... 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就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坐落着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莫高窟,其开凿时间从十六国...
原创 史... 秦王、上柱国、尚书令、领右翊卫大将军、左右武侯大将军领十二卫大将军、太尉、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大行台...
原创 同... 公元前311年,执政长达二十七年的秦惠王不幸去世,时年四十六岁。秦惠王名驷,十九岁即位当年,就杀死了...
花脚大仙分享:《窑火遗萃——辽... 窑 火 遗 萃 辽宋夏金时代的瓷作技艺之九 深圳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窑火遗萃——辽宋夏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