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其文治武功,政治才谋,不言而喻。武则天在李世民之后,更是开创了“贞观遗风”,让唐朝上升到新的阶段。就这样一个明智的女君王,竟然因为宰相写了“青鹅”儿子,而下令诛杀宰相。当官员替宰相求情时,武则天只回了一句话“将两字才开看看”。
这位被杀掉的宰相叫裴炎,他一心为唐朝好,是不可多得的忠臣。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重,太子李显监国,选了一批官员辅助太子,其中就包括裴炎,可想而知,裴炎在朝廷的地位。同年,高宗去世,李显继位,裴炎升任宰相,辅助新帝处理朝政。
裴炎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懂得变通,看清了朝廷形势,也坚持自己的原则,除掉一切危害李唐江上的人。公元684年,李显任性的想要封岳飞为侍中,还要乳母的儿子官做。裴炎当然不允许,皇帝竟然赌气说:“我是皇帝,我就算把国家给我岳父都没什么。”裴炎实在看不下皇帝任性的行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武则天,结果就是李显被废。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的权利越来越大。而且她还想立武氏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这些举动已经在暗示武则天想称帝了,裴炎当下就阻止了,并且说“太后母仪天下,不应偏私于亲属。难道太后忘记吕氏败亡的教训吗?”武则天听后很不高兴,裴炎得罪人还不知。
立武氏七庙的事不了了之,武则天有提出了新的想法,她想杀了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不知道大臣怎么想。其他宰相都沉默了,既不愿意赞成,又不敢反对。只有裴炎坚决反对,武则天果然不高兴了。裴炎也认清楚了武则天的目的,她这是想对李氏赶尽杀绝,好自己称帝。裴炎决定趁着武则天游玩时劫持她,逼她还政。可惜的是武则天因为下雨没去,最后裴炎只能作罢。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造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起兵之前,徐敬业曾经拉拢过裴炎。为了哄骗裴炎,徐敬业在洛阳散步一首童谣“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前两句解释出来,正好是裴炎的名字,这首童谣暗示着裴炎将来能当皇帝。徐敬业本来以为裴炎会因此一起造反,结果裴炎自回了“青鹅”两个人。
知道现在后人也不知道“青鹅”是什么含义。这封信被劫获后,送到武则天的面前。武则天一看这两个字,就说不用审了,把裴炎杀了吧。大臣们都不理解,纷纷替裴炎求情。武则天只说,“你们把这两个拆开看看,青字可以拆分成十二月,鹅字拆开就是我自与。意思是裴炎和徐敬业约好了12月,相互照应谋反。”
这可真够冤枉的,青鹅两字明明还可以拆成其他意思、武则天的做法,印证了那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仅凭两个字就断案,看得出武则天真的很恨裴炎了。百官们听到这解释都无语了,但是敢怒不敢言,只有凤阁侍郎胡元范、纳言刘齐贤愿意替裴炎说话,并且保证裴炎不会谋反的。最后,裴炎还是被杀了。
实际上,裴炎的死早就注定了的。武则天一心称帝,但是裴炎坚持让武则天还权,拥护李氏皇室。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造反,理由就是讨伐武则天。裴炎趁机对武则天说:“皇帝已经成年了,可以独立处理朝政了。如果您还政给皇上,徐敬业也就没借口造反了。”武则天一听就不高兴了,御史崔詧更是弹劾裴炎,说他有异心,想造反。其实裴炎不过是忠于臣子之道,维护李氏江山罢了。
裴炎一而再再而三,触碰武则天的底线,最终被投入大牢,斩杀于洛阳都亭驿。武则天派人去抄裴炎的家,这个忠臣家里竟然空空如也,一点积蓄都没有。其他为裴炎说过情的官员,也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杀得杀了,流放得流放。
裴炎这一身生动的说明,遵守自己的原则很重要,但是生命跟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己不看眼色,一昧坚持自己的观点,白白送了性命。最后让大唐江山真的让武则天给夺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