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光绪帝罢免礼部六堂官始末
前言
一个国家重要的就是与时俱进,随时变革,否则国家只会落后其他国家。但是当时的清朝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短板,反而阻止学子们上书请求。
起因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以后,清政府准备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为此激起百姓的不满,其中就有康有为等学子。
▲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
戊戌政变的开始,光绪本以为凭借这次变法壮大自己的势力,但是慈禧抢先一步,把光绪囚禁。自此权利又重新回到慈禧的手中。
▲戊戌变法
始末
一、鼓励上书
光绪皇帝掌权以后,也看到清朝在世界强国面前,算是比较渺小的国家,所以光绪皇帝有心改变现状,于是非常鼓励大家上书。
最开始和康有为等人谈论,让光绪皇帝知道现在大家的想法,对此光绪皇帝专门开通了上书的通道,要么就是百姓写书信,再由当地的检察院上交;或者就是官员上书,由有关部门上交。
皇帝如此鼓励,为此大家纷纷上书,踊跃发言。但是光绪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上书途中,也有人不断地阻挠。
本来在朝廷为官的王照也想上书,但是没想到他的奏折被礼部人拦下,不过王照并不懦弱,反而想要给检察院,最后迫不得已,礼部不得不把王照的书信递交上去。
不过这个时候礼部还没有忘记参王照一本,不断说他的坏话。
▲康有为
二、被阻拦的王照
王照的奏折从最开始被阻拦,现如今终于能够递交给皇帝了,但是光绪皇帝听到礼部说的话以后,并没有惩罚王照,反而严惩礼部。
因为光绪皇帝认为,礼部这种做法,就是阻碍上书人的积极性,于是光绪把礼部等六个人全部罢免。
其实礼部这些人也是非常委屈的,因为王照的上书内容有三点,一种就是积极推动变法,还有一种就是开创教育机构,让大家都学习。
最后一点就是希望皇帝和慈禧太后前往日本学习,开拓一下眼界。
▲日本
本来王照的前两点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最后一点礼部并不同意,因为皇帝和太后毕竟是万金之躯,要是去国外遇到什么危险,就是国家的损失,为此礼部的人才会阻拦王照的上书。
不过王照也比较倔强,投递一次不成功,又接二连三的投递,结果没一次成功,王照顿时心生不满,多方联络礼部,但是他的书信依旧不能投递到皇帝身边。
王照自然也知道投递书信不仅仅是礼部的工作,也有检察院可以投递,于是王照手拿书信,在礼部威胁他们,要是礼部不收取,那么就会递给检察院。为此王照才会威胁他们,由此得罪了礼部的六个人。
但是光绪皇帝并没有在乎内容,只是认为他们阻拦上书,就应该惩罚,同时光绪也十分欣赏王照敢于直言的能力,所以光绪皇帝在罢免礼部的六个人以后,还顺便把王照的官职提升了。
▲光绪皇帝
三、慈禧态度的转变
本来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下罢免了六个官员,这让不少官员坐不住了,同时这里面还有慈禧身边的人,于是有人急忙找到慈禧,希望慈禧劝说皇帝,让皇帝网开一面。
慈禧听到以后,也认为光绪直接罢免了礼部的六个人,做法太绝对,容易导致朝廷局面失去控制。
而且这次变法都是汉人提出来的,清朝毕竟是满人的天下,慈禧认为光绪如此听汉人的话,进行政治的改变,说不定容易导致后期汉人统治天下的结局。
为此慈禧专门找到光绪谈论关于变法的事情,对于光绪一下罢免了六个人,慈禧也说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要改变清朝的体制。
光绪还是听出来慈禧的话中还带有清朝顽固派的思想,于是不满的和慈禧顶撞起来,说着现在的天下,肯定是要变法的,即便是老祖宗在世,看到现在的清朝,定然也会有所改变。
现在自己做的,不过是不让清朝的江山在失去,所以光绪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就这样慈禧和光绪两个人因为变法的事情讨论半天,最后两个人剑拔弩张。
不过正是通过这次的谈话,让慈禧对于变法有了转变,从一开始同意变法,到不同意,最后甚至囚禁了光绪皇帝。
▲慈禧
小结
光绪皇帝着急罢免礼部的人,可以看出光绪皇帝对于变法的急于求成,但是同时也让慈禧注意到变法,为此也会引发后来的政变。
【参考资料】
《德育百科全书》
《夕阳残照——清朝那些人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