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百善孝为先”,铁血汉家王朝,有荣耀的武力,亦有绵柔“孝道”
创始人
2025-07-13 15:32:34
0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中国的“孝道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中国重孝道文化,提倡孝敬父母长辈,认为“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父母的生养之恩,无论如何,都难以报答,固为人儿女应用心尽孝,方能符合情理。

远在上古时代,中国人就有了“孝”的意识。四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出现了“孝”字: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字是一个人举手行礼,而在他的头上还有两个人,当是父母。

殷商时代兴起的祭祀先祖之风,也是孝亲的一种体现。进入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孝”作为道德观念,更为人们所接受。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亦有“孝”字。

其意义与甲骨文相似,皆是一子举手向长辈行施礼。上古先秦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也提倡“尊老、孝老”。

《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也”。孟武伯问“孝”的含义,孔子说,孝的表现之一,就是要为父母生病而担忧。

进入汉代,“孝”上升为国家意志,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孝”为核心的封建伦常第一次受到空前重视。

汉高祖刘邦创业成功后,尊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并定期探视父亲。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

汉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于栎阳宫,刘邦为父亲立庙。汉惠帝时,“令郡、诸侯、王立高庙”,此处的高庙祭祀的是刘邦,而从惠帝始,直至东汉献帝终,作为汉朝始祖的刘邦高庙,一直在享受子孙祭祀。尤其是东汉历代皇帝,都不顾路途迢迢,在位期间,都要西到长安,亲自祭祀高庙,及西汉历代皇帝陵寝。

唐代著名经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说:“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也”。

从汉惠帝起,一直到汉献帝,两汉共有19帝(刘邦、刘秀除外)皆称“孝某帝”:

西汉: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孝昭帝、孝宣帝、孝元帝、孝成帝、孝平帝、孝哀帝。东汉:孝明帝、孝章帝、孝和帝、孝安帝、孝顺帝、孝桓帝、孝灵帝、孝献帝。汉代推行“孝道”的举措

优待孝子尽孝这件事,可以通过立法推行,但法律毕竟太过于刚硬,汉王朝首先想到通过奖赏方式,鼓励百姓“尽孝心,养双亲”:

1.复除:即免除孝子的人头税。

《汉书.惠帝纪》:四年春三月,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

2.赐帛:即赏赐孝子帛布。

《史记.文帝纪》: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三月诏:“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

《史记.武帝纪》:元狩元年(公元122年)诏:“赐三老、孝悌帛人五匹”。

《史记.元帝纪》:元初步元年(公元前48年)诏:“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

3.赐爵:东汉时代,对孝子仍然采取奖励措施,只是由赐帛、直接免税,改为赐爵。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永平三年二月甲寅,赐天下男子爵,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建初三年夏四月,赐民爵,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

《后汉书.孝和帝纪》:“永和八年春二月己丑,赐天下男子爵,三老、孝悌、力田三级”。

《后汉书.孝安帝纪》:“延平三年春正月庚子,赐三老、孝悌、力田三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

汉代第八级爵位,即为公乘,到了第八级爵位,就可免徭役、人头税。因为汉明帝有规定,“民赐爵不过八级”,超过八级,就可将爵位移给亲兄弟、儿子。

汉王朝对孝子在经济上的奖励,皇帝们认为对推行“孝道”起到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他们还设计出一套与“孝道”挂钩的选官制度。

举“孝廉”《史记.武帝纪》: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1人”。

“孝廉者”,孝子、廉吏也。

汉武帝颁布这份诏书的目的,是以皇帝选官为倡导,推动天下百姓形成“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社会认知。这是以国家层面力推孝道文化的重要举措,有些功利色彩,却向天下昭示中央政府对“孝”文化的重视。

为推动“孝廉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地,统治者要求各地都要荐举孝廉,东汉和帝时,要求“郡口十万以上,当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将推举“孝廉”列为国家政治的大事,用制度固定下来。

宋代徐天麟在《东汉会要.选举上》说,汉代“得人盛,则莫如孝廉,斯为后世所不能及”。

“孝道文化”的影响

“孝道文化”,经过汉朝统治者以制度的方式提倡与奖励,成为一种社会导向,被大众百姓所接受,它慢慢渗透到汉朝民众的生活中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当人们逃避事奉双亲(含守孝)的责任时与义务时,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从而失去许多机会。

曾经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早年颇有才干,被人举荐给皇帝,在等待接受汉元帝的赐官时,被人翻出旧账,说他在父亲去世时,未按规矩守孝,实属为子不孝,大逆不道,弄得陈汤非但没当上官,还被抓捕到大狱中。

《汉书.陈汤列传》:“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富平侯张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汤下狱论”。

流传千年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亲尝汤药”、“芦衣顺母”等八个故事都发生在汉代,可见汉代统治者积极提倡“孝道文化”对民众确实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成书于汉朝,《孝经.五刑章》说,“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不孝者要“斩首枭之”。不孝敬父母的惩罚之重,令人咋舌。

结语

尽管封建社会已经瓦解百余年,历代封建王朝汉王朝曾经制定的典章制度,基本上都被扔到故纸堆中,但“孝道”,依然是我们今天在提倡的内容,“为子不孝者,枉为人”,这份孝的情感,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中国人心中,难以改变。

作为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王朝之一,汉朝推行的“孝道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孝老敬老传统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值得后世永远遵守下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正宗鱼香肉丝的做法:一口下去就... 每次下馆子看到鱼香肉丝这道菜,我都忍不住想点。但说实话,外面吃的十家有八家都不对劲——要么太甜像糖醋...
原创 她... 完颜童记是满洲镶黄旗人,她的父亲完颜立贤是晚清重臣,家世显赫。完颜童记出生于1913年,此时清朝虽然...
博物馆魔方挑战引来“高手如云”...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标志是从郑州百年考古展厅哪件文物上提取出来的?”“展厅里‘穿越之子’王莽时期...
原创 男... 编辑:矛盾哥(本文原创,禁止抄袭) 我国地大物博,美食众多,且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特色菜,一吃就让...
张学良之子张闾琳逝世 新闻荐读 陈梦回应:希望球迷能正确面对输赢 记者从张闾琳先生亲友处及相关方面获悉,张学良将军之子、张...
原创 自... 1757年,清朝彻底消灭占据了西域的准噶尔汗国,乾隆帝取“故土新归”之意,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
原创 战... 放弃镐京是周朝越来越弱的原因之一,占据关中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要是不东迁洛邑,诸侯也不会不把天子放在眼...
原创 河... 2007年5月,河南省焦作的村民为了“证明”自家祖坟有700年历史,需要政府文物保护,决定挖开老坟“...
原创 盘... 文 云端史梦 编辑 云端史梦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较长历史的国家,影响力可谓是非常的大,不管是文化,还是...
原创 张... 东北王张作霖手下猛将如云,特别是在他重用士官派和陆大派军官之后,奉军的势力更是突飞猛进。姜登选和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