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地质学家,前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在国民党高官中是屈指可数的清官,在新华社公布的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中他位列第12位。1951年3月,他从法国辗转回到祖国,毛主席说他是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他就是翁文灏。
翁文灏出生于浙江鄞县的一个绅商家庭,自幼聪明好学,
熟读四书五经,
13岁时便考中秀才,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历史学基础。
再后留学欧洲,就读于比利时鲁凡大学地质系,他刻苦研读,做毕业论文时,选择该国最薄弱的岩浆岩岩石学为研究方向,用当时最先进的偏光显微镜研究解决了诸多问题,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他的论文立论清晰,材料丰富,论据鬼才,填补了比利时地质科学的一项空白,具有首创意义。由此轰动了比利时地质学界,被破格直接授予博士学位。他也成为
我国历史上首位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当年23岁,是我国最年轻的地质学博士。
回国后,翁文灏先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事,后
同时在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任教授,
从事科研教育多年,著作等身,如果在地质学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他的专业成就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但是,
历史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
20世纪30年代,翁文灏以科学家的身份从政,是学者从政派中官位最高、经历最曲折的一个。
作为一名卓越的地质学家,翁文灏本是一粹然学者,然时乎运乎,他却
一度做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高官
,当时活跃在中国政、学两界的名流,一旦卷入政治漩涡,多数无以善终,这是他们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翁文灏弃研从政纯属偶然。1932年春,翁文灏在当时的国防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钱昌照的推荐下,赴庐山为蒋介石讲学。讲学过后,蒋介石对翁文灏的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大加赞赏,加上翁文灏又是宁波老乡,蒋介石遂力邀翁文灏
出任由蒋本人担任委员长的国防设计委员会的秘书长。
翁文灏并不为所动,可蒋介石的盛情一时难却,于是勉强同意。
1934年,翁文灏在考察石油途中的浙江武康遭遇严重车祸以致昏迷。蒋介石得知后,他下令要不惜任何代价抢救翁文灏的生命,并派来了全国最好的医生到杭州抢救翁文灏,同时还指派浙江省主席代其前往医院探视慰问。
对于翁文灏来说这可是救命之恩
。
1935年12月,蒋介石接替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院长,并立即委任翁文灏担任秘书长一职。1937年底至1938年初,国民政府再度改组,
翁文灏就任经济部部长,成为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的最高负责人。
翁文灏一生廉洁自守,他的经济生活并不宽裕,一家老小全部靠他的薪金养活,他这个中华民国政府经济部的最高长官,居然还开源节流,要求他的夫人将每日的支出记账,月底结账,以便掌握支出的明细。
翁文灏与夫人共育有四子,当别的达官贵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之时,翁文灏却把三个儿子送去当兵,走上抗战前线。1944年9月,身为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的翁文灏得到噩耗:他的次子、
空军上尉翁心翰驾驶的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遭到日军高炮射击,翁心翰在飞机迫降时身负重伤英勇殉国。
翁文灏虽身为国民党高官,但他在民国官场却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
他游离于诸多派系之外,淡泊名利,勤俭治家,口碑甚好
。
1948年,蒋介石提名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院长。这个提名大大出乎翁文灏的意料,他向蒋力辞,自称素性与才干难当此重任。但蒋介石主意已定,即于次日向立法院提任通过。翁文灏虽极不情愿担任此职,却又不敢坚持不就,唯恐得罪蒋介石。
翁文灏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主要是他不仰仗于某些党内派系,而完全依赖蒋介石个人对他的赏识和信任,以及他本人的学术地位、社会影响、行政能力和清廉名声,
他的学者背景及廉洁操守在政客云集、腐败堕落的国民党政府中实属凤毛麟角,
由他出掌行政院,对于改善政府形象特别是改变美国政府的偏见,争取更多援助,无疑是有益的。
当时,国共对决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共产党倾斜。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院长六个月的时间,在任内主持货币改革,最终因发行金圆券取代法币,导致金融紊乱,物价暴涨,民怨沸腾。1948年11月,翁文灏内阁集体向蒋介石辞职,虽然蒋一再挽留,但翁文灏去意已决,蒋介石无奈应允。
新中国建立后,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一直困扰着翁文灏,翁文灏的内心也是非常痛苦的,因为
头上顶着国民党第12号“战犯”的大帽子,他在去留之间彷徨、观望
,为了避免国民党特务的滋扰和暗杀,1949年12月2日,翁文灏去到了法国。
身为前政府高官的他一直担心的是新政权能不能容纳得下他。于是他写信通过长子转交给有关当局,新政府接纳他开出的政治底线是,必须划清界限,谴责蒋介石反动集团。这一点使得他有些左右为难。
翁文灏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况且蒋介石对他确有知遇和重用之恩。周恩来总理得悉此事后表态说,可以先行回国,认罪的事情以后再说。
他的老朋友邵力子
致函给他,
传达了周恩来对他的指示。他说,让我最为难的就是中共一定要让我来骂蒋介石。
几经磋商,1951年2月28日,62岁的翁文灏终于乘飞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的翁文灏,宣布了与国民党政府划清界限
。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回来的国民党前高官。
翁文灏回国后,
写下了12000余字的《反省以往错误,向人民请罪书》一文
。交统战部等待审查结论,在周恩来和陈毅的关心下得以审查通过。1954年,65岁的翁文灏出任全国政协委员,继续专注于他的地质事业。
1954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会议期间,翁文灏见到了毛主席。当时,毛主席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翁先生回来了,好啊!好啊!12月24日大会发言时,翁文灏被安排在第一个发言,他用略带颤抖的声音向全体委员讲述了他投向人民的思想历程。
1956年
毛泽东
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论及应该如何团结“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时,专门点了翁文灏的名,把翁文灏称做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未盖棺而定论,让翁文灏在政治上过了关。
翁文灏
是一个敬业到了刻板无趣的人,他过的生活似乎堪比清教徒
。他一生对地质学造诣很深,对著名的大陆漂移说和燕山造山运动的阐述与发展贡献卓著,为中国地质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1年1月27日,翁文灏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骨灰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在遗嘱中还特别交代,将自己的6万元存款全部捐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