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中,朱良才将军的名气并不大,可他是第一位主动退出领导岗位的上将。他为何主动辞任,说起来也是出于无奈。
能被评为上将军衔的人,无论是资历还是职务,都非常高。
朱良才参加红军,担任红四军秘书。在那时,能干秘书工作的一般都是文化人,之后大多数从事政治工作的人,像谭政也是红四军秘书出身。
1931年,他升为军政委,在攻打赣州城,他率领大刀队与敌军短兵相接,打仗也是非常勇猛精进。
1934年,他随主力红军长征,1934年部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调任红四方面军担任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跟随西路军西征,在河西走廊兵败,部队打散,靠乞讨一路回到陕北。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在华北军区工作。先后历任晋察冀军区分区政委、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委。华北军区改为北京军区,成为北京军区首任政委,与杨成武搭档。
别看朱良才一直做政治工作,长期在后方,可战争的残酷性让他身体也不是很好。他的头痛病经常复发,根本无法工作,他一直坚持工作,觉得这会耽误军队正常工作。他希望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政委,自己离职休养。
当他下定决心后,无论家人还是战友,都希望他带职养病,病好就工作。可他不敢,非要离休,这是他从大局出发的决定。
1959年,他的离休申请被批准,成为第一个退出领导岗位的将军。
在安心休养时,他也参加军区一些会议,所谓不在其位,压力会变小,病情也得到很好控制。闲暇之余写写文章,像《朱德的扁担》还成为小学教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