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5年9月20日,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的周总理,即将进行第四次大手术。在手术前他一把拉住邓小平,作一些交代,可如此危难之际,周总理手术前为何要托付邓小平,而他又说了什么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周总理自从在1972年检查出膀胱癌后,医生就建议他入院休养治疗,但周总理放心不下繁杂的国家事务,一直在带病工作。
然而病魔还是一步步吞噬了周总理,在1974年到1976年的两年内,他就进行了13次大手术,年迈的身体更加吃不消了。
虽然健康出现大问题,但辛勤的周总理却更加积极地工作了,与此同时他经过深思熟虑,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也确定了自己的接班人,那就是邓小平。
周总理选定邓小平接班,是因为对邓小平能力的充分认可,周总理和邓小平的革命友谊,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
当时二人一起来到法国留学,那一年邓小平只有18岁,参加了周总理所在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此后邓小平就一直把周总理当做敬爱的兄长。
回国以后邓小平和周总理走过漫长的革命生涯,一起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一心为国的周总理身体慢慢垮掉了,经过对邓小平的长久了解和考察,他决定把身上的重担移交给邓小平。
1975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第一副总理。
虽然把邓小平提上了接班人位置,但周总理依然在坚持工作,为国家和人民燃尽最后一丝亮光。
在病痛的折磨下,周总理始终坚持亲自读文件,慢慢的身体不再允许后,他只能听秘书读文件,再由秘书代笔下达命令。
晚年的周总理体重只剩下61斤,即使走路都有困难,但依然坚持出席一些重要会议。
周总理为何要强拖病体参加会议?是因为怕邓小平处理不好事务吗?
晚年的周总理病魔缠身,邓小平接替工作,为何他还要坚持出席会议?
其实周总理带病出席会议,并不是不放心邓小平,而是为了给邓小平做好铺垫,为这位新任领导铺平道路。
在1975年2月1日,周总理组织召开四届人大会议,说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以后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
6月6日澳大利亚外交部长访华,周总理强撑着身体会见,并且在第二天,又会见了菲律宾总统。
并向外宾解释说,会后宴会由小平同志负责,自己需要到医院休息。
6月9日上去周总理和菲律宾签订联合公报,中菲两国正式开始建交,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周总理在下午,又参加了贺龙元帅的骨灰安放仪式。
这几天的劳累,让周总理的身体情况更加恶化,对这一切有所了解的周总理,开始频繁与邓小平会谈。
从邓小平支持中央工作开始,总会抽出时间定期与周总理见面,二人在7月到9月之间,几乎每隔一周就要见一次,加起来面谈了12次。
9月7日,周总理最后一次会见外宾,对罗马尼亚代表团说,向邓小平将会接替自己的全部工作,邓小平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同志,你们完全可以放心。
邓小平对周总理的病情十分关心,在5月份出访法国之时,还特意跑到一家面包店,买下了一些法棍面包,并对同行的人说,总理最爱吃这种面包,在场的人都被深深感动。
半个月后周总理必须要进行下一次手术,党中央许多领导都来到医院守候。
这是周总理住院后的第四次大手术,谁也不敢保证虚弱的周总理术后的安全,在这样的危难之际,周总理最牵挂的,还是邓小平的工作。
他躺在手术车上轻声问道邓小平来了吗?邓小平赶紧上前,周总理紧紧拉住邓小平的手,并说道这一年你做得很好,比我强多了。
周总理的这一次手术,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党中央的工作,会因此发生哪些改变呢?
周总理不幸病逝,邓小平接过总理的重担,这一决定对国家都有哪些重大影响?
5个小时后手术结束,然而癌细胞在周总理体内扩散,已经无法进行医治了,只能尽可能的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到了11月周总理已经无法独自进食和上厕所,每天都会疼痛难忍,靠着止痛与安眠药生抗,不久后止痛药也失去了作用。
12月28日深夜周总理病危,医疗小组进行抢救,邓小平从梦中醒来,火速赶往医院,所幸经过2个小时的抢救,把周总理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邓小平这才离开医院。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邓小平忍着悲痛在追悼会上,深切缅怀这位亲密的战友和老大哥。
1月11日北京人民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这一天人们身穿素服,走上街头拜别这位伟大的人民好总理。
周总理逝世后,邓小平并没有立即接替总理职位,直至1977年才得以重新出山。
邓小平从这时候起,开始对中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亲自设计了改革开放,改变了13亿人的生活和命运,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强。
而且为了解决香港、澳门与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中国解决棘手的领土问题,提供了及时、正确的策略。
除了这些邓小平留给世人的,最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给出正确指引,也为国际共产主义,注入了新鲜活力。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21世纪是个不幸的时代,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还有长久的冷战岁月,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但在这个不幸的世纪里,造就出许多出色的领袖,而邓小平就是其中之一。
纵观邓小平的坎坷一生,他始终坚韧不拔,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这证明了周总理的正确眼光,邓小平以实际行动,告慰了周总理的在天之灵。
如今新时代的中国高速发展,正是建立在周总理与邓小平,还有其他领导人打下的基础之上,未来的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