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的性格非常嚣张,天不怕地不怕,一副上天老大我老二的样子,但是唯独对旅长却是毕恭毕敬,每次见到旅长,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旅长的履历碾压李云龙。我们都知道,旅长就是386旅旅长、开国大将陈赓。陈赓,黄埔一期毕业,是徐向前元帅的同学,与贺衷寒、蒋先云并称为黄埔三杰。红军时期陈赓担任过鄂豫皖苏区的318团团长、红12师师长。后来又在红一方面军担任过彭杨步兵学校校长、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红一师师长,在红军时期就是一员战功赫赫的名将。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担任129师386旅旅长,在神头岭、七亘村、响堂铺、黄崖底等战斗中痛击日寇,是129师一员王牌战将,战功赫赫。
再来看看李云龙,李云龙原来是大别山的一个篾匠,参加革命后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在红四方面军中做到了团长的位置。李云龙纪律性非常差,多次违反红军的组织纪律,降职反省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李云龙曾经被降为营长、被服厂厂长,一直到抗战结束,始终只是个团长。
历经八年抗日战争,李云龙也打过李家坡战斗、平安县城战斗等大仗,级别却是原地踏步,这与陈赓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李云龙见了陈赓,自然是必须要服气的,因为双方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
第二,旅长的军事水平,碾压李云龙。陈赓是一员战功赫赫的名将,他的军事素养即使放在全军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抗战时期他与徐帅一起指挥过响堂铺战斗,参与指挥过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黄崖底战斗等129师的一系列胜仗,是刘帅帐下的一把利剑。
而李云龙的军事能力,相对来说就比较差劲了。在平安县城一战中,李云龙不顾战略大局,强行与日寇决战,虽然最终获胜,但也让我军蒙受了损失,对于战略全局实际上是有害而无利的。
在李家坡一战中,李云龙脑洞大开,竟然用土工作业的方法,去进攻敌人盘踞的李家坡山头,这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嘛。你挖坑向前推进,日本人也都是长眼睛的啊,看不见你们吗?如果在李云龙的独立团将士们投放手榴弹之前,日寇先向我们发起手榴弹攻势,正在挖坑的我军将士们会是什么下场?
所以说,李云龙这种土工作业的方法压根是行不通的。李家坡战斗,原型实际上就是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关家垴之战。在这场战斗中,我军129师和两个决死纵队围住日军一个大队连续进攻,最终虽然歼灭敌人大部,但未能将敌人全歼,我军的损失更是非常大。在关家垴战斗中,陈赓就曾经提出过李云龙的方法,建议挖地道攻上关家垴,结果建议刚提出来,陈赓自己马上就否决了,觉得没有任何可行之处。
这种在历史上已经被证明不可行的战术,李云龙竟然能成功,只能说李云龙靠的是主角光环,而李家坡的日寇,实际上是被剧情杀了。就李云龙这种战术,就是把我军将士往火坑里推啊,何谈胜利?
李云龙作为指挥官,充其量当个团长就是上限了,他实际上根本无法胜任师长的角色。在淮海战役中,担任师长的李云龙竟然亲自带头冲锋,完全不顾战略全局,结果身受重伤,被迫退出了指挥岗位。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官,离开指挥岗位带头冲锋,虽然勇气可嘉,但是对于军事指挥官来说,这是一个大忌。
所以说,李云龙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被旅长陈赓完爆,他见到旅长,内心中肯定只有崇拜,自然是对其毕恭毕敬了。
在晋西北铁三角中,李云龙对丁伟还算好点,对孔捷则是完全居高临下,动不动就孔二愣子孔二愣子的骂,这实际上是非常不合适的。孔捷虽然曾经一时大意被山本大队打垮,但是军事水平并不在李云龙之下。在建国后,孔捷曾经率军与苏军作战,表现可圈可点。如果换成李云龙指挥,以他动不动就带头冲锋的作战风格,我军很可能会吃大亏。
当然了,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却不是历史的再现。不管怎么说,亮剑也只是一部电视剧,属于文学作品,与历史肯定是无法对号入座的。但是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电视剧中,又或是都梁先生的原著小说中,李云龙的水平确实与旅长差得太远。
综上所述,李云龙见了旅长毕恭毕敬,其实就是打心眼里服气。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