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棣为什么有胆量造反?朱元璋一条祖训,让他最终下定决心
创始人
2025-07-13 09:32:28
0

明朝的建立是一个奇迹,令人惊叹,明朝的衰败也让人唏嘘不已,在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时间中,历经十六帝,在这十六位皇帝中,可以说是个个奇葩,尤其是后来的几位败家皇帝,将明朝基业一点点毁灭殆尽。但在明朝初期的前几位皇帝中,比如开国皇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大帝朱棣,虽说四叔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不可否认这两位皇帝在国家大事都没有犯什么错。

朱元璋称帝后,心中属意的继承人选是太子朱标,朱标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因此他在皇子之中威望最高,无奈得了风寒早早去世,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无限伤感,他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视为以后的继承人,没有从几位皇子中挑选新的继承人,而是挑了孙子,这其实是很少见的。或许是因为朱允炆像他父亲一般,熟读儒家经书,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这样的人日后或许能成为一代贤明君主。

但其实在众位皇子中同样也有一位才能出众的皇子,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这皇位也是篡权夺位得来的,但后世更多地还是记住了他的丰功伟绩,也很少会有人会以造反叛乱的罪名批判他。为什么会如此呢?在一向君主分明的古代,数千年来的规矩刻在天下人的心中,有多少叛乱谋反之人被历史谴责,为何到了朱棣这里,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去造反呢?其实是与朱元璋立下的一条祖训有关。

历史上的统治者都曾为巩固权力而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分封制,将天下土地分给自家人去管理;郡县制,由中央委派官员去管理地方,而被选中的官员并非是皇室的血缘亲戚。秦朝认为周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分封制,造成诸侯混乱,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基本沿用郡县制的大致框架,西晋时期也曾复用“分封制”,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造成中原地区长达数百年的分裂。

可到了朱元璋这里,他却决定再次复用“分封制“,他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如此就能保证朱氏王朝天下万世一系。可他忽略了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即便藩王远离京城,但还是会发展势力,生活在封地的亲王们权力过大,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其中有些藩王更是被授予兵权,驻扎北部边塞,训练军队,镇守国家久而久之他们拥有了篡权夺位的实力,被称为九大“塞王”,最终导致尾大不掉。

生活在封地的藩王们俨然就像一个小皇帝,他们可以自行管理当地的官员,选用、升迁、罢黜,后来朱元璋又增加了护卫队的数量,这些都是被亲王们可以直接统率指挥的,就连辖区的武将也会受到藩王的节制。在这九大“塞王”中,驻扎太原的晋王朱棡和驻扎北地的燕王实力最为雄厚,这两个地方都是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最前线,朝廷给他们的配置也是很高的。尤其是朱棣,他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就连朱元璋也不得不为之叹服,朱棣可以节制的军队完全是能够控制一个王朝的。

晚年的朱元璋对功臣们的猜忌心加重,几乎诛杀了所有的功臣,或许他是在为自己的皇孙铺路,但朱允炆却对此感到担忧,因为北方的军事则都是由诸位藩王管理的,日后势必会成为他执政之路上的最大困扰。朱允炆即位后,此时的北方尤属燕王朱棣势力最大,其他的藩王势力也不容小觑,此时建文帝面临的是一个“诸王骄横,干弱枝强”的国家,他和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接连削了几位藩王的势力,这下让本来就不满的朱棣更加愤怒不安,他知道自己也定然是要被削的。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燕王朱棣决定起兵反抗,1399年,他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在北平起兵,早在汉朝之时,七国之乱爆发后,吴王刘濞也是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帜,联合诸侯国叛乱,让汉景帝不得不屈服。此时朱棣也打着同样的旗号,但他却是师出有名,在《皇明祖训》:“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如此朱棣利用了这处漏洞,他将自己的军队打造为王者之师,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他没有提到自己是在造反,而是匡扶国道。拥兵自重的朱棣在四年之内南征北战,直到攻破南京,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朱棣即位后,他自然知道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是对的,这只是为他夺取皇位的适当借口,朱棣暗中也在实行削藩政策,与建文帝不同的是,他的做法“润物细无声”,即便藩王意识到自己的势力被削,但也找不到借口质问。

经过朱棣的策划,基本上是解决掉了藩王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其实若是真的有心有能力,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是无法阻挡得了什么的,后世的朱家皇帝也曾多次挑衅祖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在近现代浩浩荡荡的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运动中,有这样一个国家,他地处于非洲的最北部地区,国家积贫积弱,...
原创 他... 1959年1月1日,我国上映了一部电影,名叫《海鹰》,这部电影是一部故事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电...
一袭汉服设计:中华织艺瑰宝——... 唐代,一个文化璀璨的时代,其纹饰艺术更是东西方智慧交融的结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代八大经典纹样的世...
原创 唐... 说到盛唐,你会想到什么?是贞观之治?还国力强盛,政通人和的景象?其实盛唐的繁盛和开放我们都是有目共睹...
原创 谭...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下辖四个兵团,分别是7、8、9、10兵团。 其中,第7...
原创 老...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虽然有很多部分值得后人去学习,但是也有一些传统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使...
原创 宋... 所谓宋金分治常态化,是指宋金达成了某种博弈终局或纳什均衡。 简单说,就是宋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方面改...
原创 史... 中国封建时代,每个王朝都需要有武将,都需要有武官来开疆拓土,镇守边陲,这就牵扯到一个武官的选拔问题。...
解放后毛主席问周保中:抗联不撤... 解放后,毛主席曾询问周保中:若抗联未撤退至苏联,会怎样?周保中的回答简洁而深刻——“可能一个都不剩了...
原创 曹... 说到三国时期,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曹操。一代枭雄,尔虞我诈之间成就辉煌。但事实上,从严谨的角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