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的一天,开国大将陈赓将军,在自己的家里接见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寒暄之后,姑娘却十分黯然地提起一件事:她在最近报考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的时候,竟然因为政审不合格而被刷了下来!陈赓不禁惊奇,这个姑娘怎么可能政审不合格?她不合格又有谁能合格?
这个姑娘的身份确实不一般,她就是八路军参谋长左权的独生女左台北。她不仅有一位功勋卓著的父亲,自身也有着很高的素质。她的政治背景,又怎么会不合格呢?
要想弄清楚这件事,还是要从左权将军的牺牲说起。
左权将军,是我国革命历史上一位全才型的将军。他本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中学期间接触到了革命书籍,从而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1924年,他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第二年便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并且成为了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里的优等生。
1930年,左权辗转回到苏区,开始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他的教学风格十分活泼,尤其喜欢去野外教学。他一边拿着地图解说,一边和真实的山川地貌比照,让人印象深刻。而在指挥战斗时,他表现出的能力同样突出。他不拘泥于外国的军事理论,总是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毛主席曾经评价他:把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是个将才。
抗战之中,左权长期担任八路军的副参谋长,整日忙于战斗的指挥和部署。他的作战风格十分勇猛,让人丝毫看不出,他是个学生出身。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十分欣赏他,曾经称他为“模范军人”。
在军人的身份之外,左权还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1939年,他和民先队长刘志兰结婚。虽然他的作战任务很重,但只要在家,就会主动承担家务。1940年5月,他们的女儿左太北出生了。当时,正好是百团大战的前夕,左权每天都忙到通宵达旦。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回家看望妻儿。而且,他回家之后,绝不是看看就走,而是一会儿帮孩子洗尿布,一会儿做饭,简直比在指挥部还要繁忙。后来,刘志兰带着孩子回了延安,左权无法顾家了,就频繁地给妻子写信,诉说眷恋之情。
然而到了1942年5月25日,悲剧发生了。在日军“挺进队”的突袭之下,八路军只能迅速转移。为了掩护指挥部和其他同志,左权主动断后。当部队突围到十字岭的时候,一颗炮弹呼啸而来。战功赫赫的左权将军,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其他同志的身前。随着一声爆炸,左权这位军事上的通才,早早地失去了生命。
当消息传回延安后,刘志兰悲伤异常。但是,此时党中央最为关心的,还是年仅两岁的左太北。失去了左权这位好父亲,这个孩子要如何成长呢?
在革命的队伍中,任何一个人的孩子,就是所有人的孩子。左权牺牲后,彭老总对刘志兰、左太北母女非常照顾,经常用自己不多的津贴买一些肉食,给她们改善营养;彭老总的妻子浦安修,也经常帮忙,帮刘志兰带孩子。另外,刘伯承、陈赓等人,也都会伸手帮忙。
左太北就这样,在我军的众多高级领导的共同抚养下长大。父亲的故事,激励着她的成长,让她从小就有了一个参军梦。为了实现梦想,左太北一直努力学习,成绩也非常的优秀。尤其是她的理科成绩,普遍比文科成绩要好。而这,也就为她日后走上科研道路打下了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敌人在战场上的先进武器,给新中国的军事将领们敲响了警钟。他们意识到,没有自己的先进武器,在未来的战争中会非常被动。而想要拥有先进武器,靠购买是不行的,至少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是不行的。于是,党中央授命陈赓将军,开办了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这是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业学府,肩负着武器科研、人才培养等诸多任务。校长陈赓在学校筹建时期,便制定了唯才是举的开放政策,从国家各个单位搜罗人才。同时他还提出倡议,让党政军领导人的子女,都要优先报考哈军工。
听到这个消息,左太北兴奋异常。到哈军工学习,既可以发挥自己理科思维较强的特点,也可以完成参军的心愿,可谓一举两得。而且她觉得,以自己的能力,考上哈军工应该没有问题。结果确实如她所料,她在考场上发挥得很好,绝大部分题对她来说都没有难度。左太北觉得一切都稳了,开始兴奋地在家等待录取通知书。
可谁知,左太北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反倒收到了自己不合格的消息。一份通知上明确写着,左太北的考试成绩没有问题,但是政审却没有过关。
哈军工是国际的重点军事学院,政审严格是应该的。但是,左太北仍然觉得,自己被淘汰得莫名其妙。自己的父亲为了革命鞠躬尽瘁,为了民族不怕牺牲,彭老总说他是模范,周总理亲自为他题写墓碑,连毛主席都说他是将才。而且,母亲在这么多年来,也一直从事革命工作,不曾丝毫懈怠。有这样的父母,自己怎么可能政审有问题呢?
不知所措之下,左太北只能找人求助。而她能想到的,最能帮助到自己的人,无疑就是陈赓。陈赓和左权关系很好,在左太北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帮助过她。而且,陈赓又是哈军工的校长。找他帮忙的话,事情应该可以解决。
几天之后,左太北还真的来到了陈赓的家里。在简单地寒暄之后,左太北拿出了自己的通知书,诉说了自己因政审不合格被淘汰的事情。正如她当初的反应一样,陈赓也觉得不可思议。按照规定,即便是普通的烈属,都不会有政审方面的问题,更何况是左权的遗孤。但是,当陈赓看到左太北的申请表之后,突然之间就恍然大悟了。
原来,左权在走出家乡的时候,身边还跟着自己的一个兄弟。两人一起上了黄埔军校,一起经历过战争。但是后来,左权成为了共产党的将领,而他的这个兄弟,却投靠了国民党。在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后,两兄弟也正式决裂。虽然此人最终没有什么发展,逐渐成了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但是在解放后,大量国民党兵将的资料被我军掌握,左权的这位兄弟,也就不可避免地曝光了。
左权的兄弟,自然也就是左太北的叔叔,两人是无可争议的亲戚。所以在左太北报考哈军工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她在社会关系这一栏上,写下了叔叔的名字。然而,当时的政治审核十分严格,不能有任何的瑕疵和隐患。所以,当左太北的申请表上,出现了一个国民党军官时,自然会导致她被刷下来。
左太北弄明白了这一点后,立刻向陈赓表示,自己和母亲,与这位叔叔已经很久不联系了,所以这一点血缘关系,不应该成为自己政审的障碍。陈赓点了点头,对左太北说道:“你的成绩相当优秀,又是烈士的后代,你这个人才我要定了。你放心吧,录取通知书很快就会送到你手上。”
送走左太北后,陈赓立刻给哈军工的相关部门挂了电话,澄清了左太北的事情,并且让他们特事特办,赶紧补发一份录取通知书。于是不久之后,左太北就背着行李,正式来到了哈军工。
左太北入校后,表现得既低调,又优秀。她从不主动表露自己的身份,每天只知道闷头学习。1961年,哈军工开始扩建,衍生出了多个院系,而左太北也接着这股东风,逐渐学有所成。
1965年,左太北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航空所工作。她在航空部门奋斗多年,给国家的军事建设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她在2019年离开人世,并且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全部支援了家乡的建设。陈赓将军并未看错,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确实是一个品格高尚、能力出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