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和孙策都有雄心抱负。太史慈逝世前曾叹息:“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三国志孙讨逆传》评价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可见二人都有远大的雄心抱负,太史慈欲建功立业,孙策则欲争雄天下,二人虽然出身不高但心气极高!
孙策决意离开袁术,开始了立业江东的壮举。在这一过程中,孙策吸纳了大量人才,文有张昭、张纮等,武则有周泰、蒋钦、陈武等,但是在笔者看来,其中最耀眼的人物当属太史慈。小说《三国演义》中,曾以“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半个回合的笔墨来渲染太史慈和孙策的战斗,除了突出太史慈的勇武,也表现了孙策的知人。在历史上,所谓“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确有其相应的记载,而太史慈最终决定加入孙策阵营,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同孙策有强烈的共鸣。
战绩:号称双戟无敌的子义兄。北海解围,大战程普,
213年,曹操率大军攻打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饮马长江。为了打击曹操的锐气,甘宁率领精兵百骑,在夜晚袭击曹操大营。当夜,甘宁等人在曹操大营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斩得数十首级从容而退。等曹营反应过来时,甘宁等人已经回到营中了。此战后,每隔多久,曹操就退兵了。
甘宁在江东表现得太耀眼了,让孙权如获至宝。他逢人就夸,曹操有张辽,我有甘宁,足以抵抗他们了,“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然而,甘宁虽然为孙吴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性格囂張跋扈,有时连孙权的命令都不听从,得罪了孙权。所以,他生前并未封侯,死后也没有按照惯例被孙权追封,令人扼腕。
战绩:射杀凌操,射杀黄祖,一合斩马延张凯,20合败曹洪,不数合平乐进,射中乐进面门,尝5000精兵屯于陆口,唬得关羽10万精兵不敢攻之。水战,骑兵都为经典,全能型
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
战绩:10余合败曹仁,1合斩张南,尝于江面上一跃至曹船,号称三国第一轻功高手,最主要是其两度救
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战绩:为报仇寻事于甘宁,平,50合平张辽,数十合平乐进(后为曹性所伤),尝以一人指力连砍数百贼兵
程普早年在州郡担任官吏,颇有容貌风姿、计谋策略,善于应答论对。后跟随
战绩:数合杀胡轸,数合杀吕公,三英战吕布加二鬼,30合平太史慈,数合败蔡瑁,赤壁之战中东吴武将中的领导者
不久,
战绩:两合擒黄祖,赤壁之战的第二功臣。
周鲂引诱
朱桓为人高傲,不喜欢为人所驱使,而又善养士卒,轻财重义,与人一见,数十年不忘,死时部下无不哭啼。
战绩:守吴郡之猛将,数败敌军,武力智力都不错,是一个全才,曾在吴郡之战中连杀曹将数名,曹军为之胆寒。
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战绩:斩张虎,杀张南。从征刘勋,破黄祖,讨鄱阳,领乐安长,山越畏服。后随周瑜等拒破曹公,与吕蒙袭取南郡。宜都之役大破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战争中立有大功,又讨平叛乱无数,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深受孙权器重。后来在与魏国的多次边境争斗中也屡立战功,官至后将军,并领徐州牧。黄武六年(227年)去世。贺齐生性奢绮,尤其军事方面,兵甲器械极为精良,所乘的船奢华至极。
战绩:对山越之战的最大功臣,尝一骑冲入敌阵中,连砍翻敌数十骑。
在小说《
陈武最后一次出场于第六十八回《
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