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为什么一定要换下廉颇?长平之战惨败,赵王的责任非常大
长平之战惨败,赵王的责任非常大。作为君主就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用了廉颇就要信任他,在那种情况下,只能是千方百计的筹粮,尽量保证粮食供应,切忌不能催战,崇祯就是这方面的反面典型。
不过这场战争每每想来,都觉不可思议!秦国是如何在远离国土的长平可以和赵国这么硬耗了将近三年?这么长的补给线,是怎么保证将士吃饭问题的?要知道,这可是将近五十万人啊!
其实缺粮在双方都存在的,继续熬下去秦国不一定能熬过赵国,如果熬下去秦国必胜,那根本没必要用谗言让赵国换将。另一个证据就是长平之战后秦国乘胜追击进攻邯郸,却遭遇大败,如果赵国本就缺粮,再加上在长平损失70万人,直接就可以开门投降了。所以赵国缺粮是缺粮,但并不是换将的主要原因。
名将老了都偏保守。年轻时白起也常打奇袭,老了就基本一个耗字。廉颇老了光防守不爱动,赵王都受不了。王翦老了没有必胜把握根本不出山,秦始皇把国库搬空了凑出六十万人才请动他老人家。只有李牧,岁数还不算太大就嘎了,否则估计也差不多。
所以主要是之前从来没有过如此规模的围歼战,事实上长平之战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围歼战,以白起所处时代的条件而言,想要完成一场如此大规模的围歼战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在赵王和赵括的错误指挥下,秦国做到了,秦军做到了,白起做到了。赵国高层如果知道拥有大批骑兵的45万军队都能被围歼,鬼才会做出出击的决定
就是各个国家内贵族利益分配出了问题,实际是赵国贵族集团想要换掉赵王者一系。改名叫秦国不过就是公司换名字而已,赵国贵族集团利益重新分配。赵国还是要赵人领导,如同一个省换了省委书记,地方人大部分换不了。秦国当时都是人人减餐了,赵国国内还是花天酒地,真的没有粮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