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溥仪临终时迟迟不愿咽气,直到一个人来到床边,他才慢慢闭上双眼
创始人
2025-07-12 19:02:23
0

宣统帝溥仪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虽有皇帝之名却未能执掌清朝大权,还没到他长大成人清朝就已经灭亡了,他也成为了人们眼中的亡国之君,正是因为处于这种社会变革的时代,溥仪的人生轨迹也有着很多的故事,同时也有着让他一生难以忘记的人。

据说溥仪在晚年的时候,生命垂危之际,他迟迟不愿意咽下最后一口气,仿佛在坚持着什么,直到有这样一个人来到他的床边,溥仪这才毫无遗憾的闭上双眼,那这个让溥仪记挂的人是谁呢?他们二人又有着怎样的情谊呢?

这位让溥仪牵挂一生的人可不是他的情人或者是妻子,而是他的亲生弟弟溥杰,两人都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更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正所谓血浓于水,溥仪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自然有着极其深厚的情感。

都说自古无情帝王家,即便是同父同母生的亲兄弟情感也未必会好,毕竟在权势和地位面前极少有人能抵得住诱惑,不被迷惑心智,而与其他皇子不同的是,这两人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同时也经历了比较特别的人生,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两人减少了很多的隔阂和矛盾。

这段经历还要从当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说起,在朝末年的时候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先后控制同治皇帝以及光绪皇帝,借助这两位傀儡皇帝她独揽大权,成为当时真正的掌权人,不过让慈禧太后没想到的是这两位皇帝都是短命鬼,一个没活到20岁,另一个也只是30出头而已,这两位傀儡皇帝先后驾崩,可着实让慈禧太后头疼,因为她不得不再去找新的继承人。

这新的继承人可不是想找谁就找谁,必须有皇室的血统,而且最好是直系亲属中的子弟,在一番挑选之下,慈禧太后将目光锁定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也就是溥仪,而此时的溥仪虽然是家中的老大,但也只是一个三岁的孩童,这正好符合了慈禧太后的心意。

在这之后年幼的溥仪被接到皇宫之中来抚养,可是他一个人实在太过孤单,父母又不能陪伴在身边,所以特地将他的亲弟弟溥杰也接过来,这样一来,兄弟二人也算是有个伴,平日里溥杰就陪伴自己的哥哥一同学习,玩耍等等。

因为兄弟二人是一同成长的,所以肯定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在长大之后溥杰也一直跟随着溥仪,即便是王朝覆灭,兄弟二人也不再具有皇族尊贵的身份,他也依旧愿意支持自己哥哥所做的一些决定,其中就包括溥仪想要复辟王朝这种想法。

当时溥仪在退位的时候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孩童,对于所发生的一切肯定也是无能为力,而当面对时代变革,溥仪也已经成长为一位颇具政治才能的人物之后,他便想在这混乱的时代在次复辟大清王朝。

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并不想被人们冠以亡国之君的名号,也不想自己祖先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基业在自己的手中葬送,他这样的想法虽好,但是复辟王朝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无论是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当时的社会局势来看,他的这种愿望都没有任何希望能够实现。

而溥杰也和自己的哥哥有着相同的想法,他也不想失去贵为皇族的尊贵身份,所以非常支持自己的哥哥复辟王朝,不过要想实现这一目的肯定是有着很多的问题的,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拥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兄弟二人几经辗转找寻当时社会各界人士,想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但是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毕竟在这一时期,民主共和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若还提封建王朝的统治,那绝对是一个笑话,那些有能力,有远见的人,自然不会将筹码压在这样一个末代皇帝的身上。

别看国内的各方势力不愿意给予支持,但是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却很看好溥仪这个皇帝的名号,所以他们便找到了溥仪,想要与其达成合作,日本侵略者答应帮他建立北方的伪满洲国,而溥仪则要以其皇帝的身份加强日本在东北地区的统治,溥仪和溥杰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也只能选择向日本人妥协,就这样,这个王朝也算是复辟成功,溥杰则帮助自己的哥哥处理相关的建国事宜以及一些行政事务。

在伪满洲国建立之后,兄弟二人的关系竟然没有像之前那样亲密无间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想要加强自己在北方的统治,而溥仪作为名义上的皇帝,自然在人们心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

但是在溥仪的身上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在生育方面存在缺陷,难以孕育子嗣,而溥杰却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日本人就三番五次想将自己国家的女子嫁与溥杰,希望能生下子嗣,这样一来未来的继承人就会有日本人的血统,也就能更好的控制伪满洲国。

而在这一过程之中,日本人也挑拨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想让溥杰取而代之,不过这一次日本侵略者的算盘打空了,因为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我国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日本的殖民侵略,最后在1945年的时候,日本侵略者被迫无条件投降,而这个所谓的伪满洲国也在这之前覆灭,溥仪以及溥杰兄弟二人则被苏联抓去成为了战犯,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才被送了回来。

回到国内之后,兄弟二人在抚顺的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溥仪因为在改造的过程中比较认真刻苦,所以提前被放了出来,在这之后兄弟二人也算是分道扬镳,不过好在溥杰也在第二年完成思想改造,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兄弟二人不能时常见面,而且往来的交流也没有那样的频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溥仪晚年的时候,因为患上了肾癌,生命垂危,眼看已经奄奄一息,所有的亲朋好友以及妻子都来到溥仪的床前看望他,此时溥仪虽然没有力气说话,却仍然死死的坚持着,一直不愿意咽下最后一口气,直到自己的这个亲弟弟进门,来到他的床边,溥仪这才面容舒展,缓缓的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从溥仪临终前的这个表现来看,兄弟二人多年的相互扶持到最后关系淡薄,是溥仪一生的遗憾,但是这份情感却埋藏在他的心中,从未忘记,他对自己的这个亲弟弟不仅有着亲兄弟之间的温情,更有着对他多年来一直帮助和支持的感谢。

或许这也是溥仪最后一直咬牙坚持的所在,只可惜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等来的终究是带有些许的遗憾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帝国,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形态,通常指那些人口众多、国土广袤、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的国家。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
扬清风正气!广州持续深化骆秉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骆秉章是清代广东籍少有的正一品官员,首倡洋务、力行禁烟、为官廉洁、勤...
原创 不...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虽然只坚持了短短的14年,但这场农民运动...
原创 判... 近代的战争历史恍如昨日,人们在庆幸出生于和平年代时,更多是内心深处对军人的崇拜和感激,假使国难当头不...
石景山区博物馆之“玻璃钵” 随着1965年7月,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夫人华芳墓的发现,一批珍贵且精美的器物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为研究...
原创 宋... 引言 宋夏战争爆发以来,宋朝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常常败多胜少——章楶在元祐六年(1091)二月至元...
原创 一... 要说东北是中国的大后方,可能好多人还没能反应过来。东北是大后方?东北不是前沿阵地吗?大后方不应该是大...
原创 解... “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这句话,在解放战争时期,简直成了陈毅老总的一句口头禅。不管任何人向...
「天天成语」(45)两鼠斗穴 ...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新闻网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其道远险狭,譬之犹...
原创 1... “经9月4日晚三度谈话,思想已通,仍回第十纵队工作。” 1948年9月5日一早,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