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记叙的是毛主席的一位警卫员李耿成的亲身经历。
李耿成17岁参军被分配到北京中共中央警卫团一中队,为毛主席站岗,期间目睹了许多与主席有关的感人故事。
一
李耿成之所以去参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到奶奶戎冠秀的影响。
上了年纪的朋友肯定都看过电影《槐树庄》,里面的主人公郭大娘的原型就是戎冠秀。
1896年,戎冠秀出身在太行山深处的平山县。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们一家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
不久,八路军到了太行山,在她家乡创建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
随着政策理论的宣传,慢慢的让戎冠秀这个农村妇女不再只守着“一亩三分地”,主动加入了抗日救国的队伍之中,并且带头送儿子参军。
戎冠秀巾帼不让须眉,多次从战火中抢救出八路军伤员,积极筹集粮草物资
。
由于战争中表现突出,1942年,戎冠秀被授予“
子弟兵母亲
”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国宴上,毛主席握着戎冠秀的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戎冠秀用激动到颤抖的声音回答道:“主席,我叫戎冠秀。”
主席听完后,笑呵呵地说:“这个名字我熟悉,知道!”
戎冠秀先后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对主席的十分爱戴和敬仰。
所以经常给孙子李耿成讲起关于毛主席的事迹。
这在年幼的李耿成心中也悄悄地播下了种子:
梦想长大后能够见到毛主席
。
二
李耿成做梦也没想到,儿时的梦想居然真的实现了。
17岁那年,李耿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入伍,他向追寻父辈的足迹,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
机缘巧合之下,李耿成被分到了北京中共中央警卫团一中队,成为了毛主席身边的一名警卫人员。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耿成激动的彻夜难眠。
李耿成一直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就被毛主席的和蔼可亲和风俗幽默折服了。
他当时的队长叫陈长江,主席见他自我介绍的时候特别紧张,就笑呵呵地问他:“你叫长江,为什么不叫黄河呢?”,一句话都得大家哈哈大笑,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了。
摄影师钱嗣杰也十分紧张,额头一直在冒汗,主席见状,开玩笑地说道:“
你姓钱,你有钱,我是无产者,只有一毛。
”说着还朝大家竖起了食指,大伙一下子全被逗乐了。
还有一名警卫战士叫李金台,自我介绍时说道:“主席好!我叫李金台,木子李,金子的金,台湾的台。”主席一听,拍手说道:“
这个名字好啊!你家金子多,等台湾解放了你去当省长
!”
风俗幽默的言谈举止中,尽显为人的睿智,体现了伟人对人民群众的真情!
三
毛主席一生勤俭节约,生活简朴,一日三餐一直要求要简单,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是如此。
毛主席有一件穿了20年的睡衣,前前后后打了73个补丁。
直到1971年,负责照料毛主席的同志给他清洗睡一时才发现,这件衣服根本没办法洗了,因为稍微一碰,就会出现一个破洞,根本没有办法再修补了。
不仅如此,主席还十分反对铺张浪费。
建国之初,在接待外宾时十分注重排场,安排的国宴十分丰盛,每次都有浪费的现象。
毛主席为此特意提出批评:“
接待外宾的宴会,过于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这是阔少的恶习,是挥霍国家资产的败家子!
”
四
毛主席对自己要求严格,却十分关爱身边的同志。
每次只要有好吃的,总会想到身边的警卫员同志,李耿成也经常吃到主席送给他们的食物。
李耿成曾经吃过金日成送给毛主席的大苹果,还吃过主席送给一中队的芒果、瓜子等等。
除了物质上的关心,毛主席还十分注重对身边人文化上的教育。
李耿成说,毛主席曾经亲自给他们中队上文化课,还帮他们批改作业,可以说是爱民如子!
“
伟业垂史册,丰碑立心中!
”
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毛主席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的辛劳付出,我们一定铭记在心,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