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李洁之《陈济棠发家史》(八)
(十六)
(1)1929年5月那场“黄白徐舒武装叛乱”,其实就是两广部队所谓的“武装救李(济深)派”和“和平救李(说白了就是弃李)派”的终极对决
1)陈铭枢陈济棠宣言
A 中央因武汉破坏统一,不得不用兵;
B 陈铭枢,陈济棠守土治军,人民厌乱,将士厌战;
【陈铭枢】
2)
C 不是关乎党国存亡大事,不作无意义牺牲;
D 称兵坐实李济深罪状,而陷其生命于危险;
3)
E 粤省军队,为党国所有,不供一派一系(新桂系)之指挥驱策;
F 粤财为粤人卖儿鬻妇膏血,不供一派一系(新桂系)之浪掷;
G 陈铭枢,陈济棠,蒋光鼐,陈策叩。
【陈策】
4)徐景唐“反蒋宣言”
5)
A 民国为总理(孙中山)所缔造,蒋介石垄断党权,操纵国是,朝野厌之;
B 蒋介石阴谋险狠,挑拨万间,分裂党休,朝牛暮李,逋罪全国;
C 蒋介石借编遣之名,阴作集权之想,居心叵测,不利党国;
6)
D (蒋介石)推行巨债,师法袁氏,奖背叛之奸,倒行逆施;
E 济案(可能是指查办李济深案)受外压迫,痛心疾首,(蒋介石)奸于刘豫,罪过(石)敬瑭;
F (蒋介石)卖国鬻路,悍然不恤;
G (蒋介石)盗踞极枢,掀翻国本,坏法乱常;
H 粤桂同属一家,蒋介石多方离间,坐收渔利;
7)
I (蒋介石)引用外戚,植党营利,搜刮巨金;国贼只蒋介石一人;
J 徐景唐,李务滋,云瀛桥,谭邃等同叩。
(2)陈济棠报告1929年5月“镇叛”经过
1)
A 逆敌(黄白桂军)万余人,马日被击破,俘虏数千,渡江溃退者,不满三千人;
B 大塘桂军指挥部职员,俘虏过半,黄旭初受重伤,王应榆被生俘;
2)
C (粤军)缴获大量(桂军)枪械;
D 我军准备追击;
E 蒋光鼐师和蔡廷锴旅占领河源,残敌约二千,向忠信溃退。
【蔡廷锴】
F 5月25日行政院给陈济棠复电,赞其“调度有方”;
G 谭延闿说陈济棠“指挥若定”,表示“至深佩慰”。
【谭延闿】
(3)文官处给行政院公函
1)
A 桂军倾巢犯粤,勾结少数海军及东江徐景唐部队,谋袭广州;
B 陈济棠,陈铭枢,陈策,张惠长等临变镇静,调度有方;
2)
【古应芬】
(4)1929年7月陈济棠总结整个“镇叛”过程
1)
A,李宗仁,白崇禧联合黄绍竑,勾结徐景唐,舒宗鎏等,大举侵粤;
B 白坭一役,将强敌摧破;
C (陈济棠)派香翰屏旅协助中央军两部分途入桂;
D 蒋光鼐师,蔡廷锴旅东征;
2)
E (陈济棠)令蔡廷锴旅追击残敌至江西南部;
F (陈)又令香翰屏旅率兵四团由南雄出信丰;
G 残敌四千余人全部被俘获。
(4)救李派的反什么蒋啦?都没见蒋介石什么踪影,真正的主导者貌似是胡汉民,谭延闿,古应芬,他们一个都不反!
(5)陈济棠说的那次是采取“内线作战”,李洁之讲的“李白部队很快突破到大塘芦苞一线”,你们一路来见到有粤军吗?
典型的“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焉能不败?
【《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十七)
(1)黄绍竑说,1929年底张发奎犯了兵家之忌
A (黄绍竑)到梧州梨木根与张发奎约会,《新桂系纪实》说是1929年11月18日
B 黄绍竑意思要张发奎军稍作休整;
C 张发奎说要“乘其不备”,认为对方(陈济棠军)不堪一击;
D 暗示桂军不协助,自己单独也能获胜;
(2)张发奎说,1929年9月18日带2.8万人和200万元到湖南
(3)张发奎说,1929年11月24日跟黄绍竑谋划进攻广东计划
A 张发奎说,黄绍竑是有跟他讲过要休息一阵;
B 他没说过要孤军前进;
C 但张希望愈快愈好:一是当时张军士气高昂;二是怕南京增援李,余部;三是怕财政支持不住;
(4)李宗仁是1929年12月6日下令总攻的
(5)李宗仁说桂军主攻的是正面,相持不下;张军支持不住先撤
(6)黄绍竑也说他们桂军担任的是主攻正面,张发奎军先撤
(7)张发奎说12月8日中央军加入战斗,他们打到了“离广州才二十多里的人和墟”
1)不是的噢,我查过人和墟离广州是差不多30公里,合50多里
2)张发奎不知听谁说那次陈济棠何应钦都登上战舰逃跑了
3)但陈济棠说那次他没跑,说要登战舰的是陈铭枢和何应钦,也只是准备,都还没登;
(8)张发奎说,到广西后剩1.4万人,八九千战斗部队
(9)他们将黄权,蒙志扣押起来发泄愤怒
(10)秦庆钧说张发奎军那次只剩3000余杆枪
(11)人生就是这样:但凡走了一次“霉运”,其他“厄运”就密密跟着来了的;
他们在1930年2月在北流又打了一仗;
1)是2月13至16日的,黄绍竑张发奎部均战败
2)张发奎说,北流之战后,战斗部队仅剩五六千人
3)黄绍竑说1930年2月北流战败
4)黄绍竑说,经广州,北流二度损失,四军,十五军“师变团,团变营”
(12)不久张桂军又转战衡阳,但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失败
(13)6月2日张桂军衡阳兵败,7月7日退回桂林
(14)李宗仁说,张发奎军回到桂林,只剩五六百人,想散伙
1)李宗仁说,将许宗武,梁重熙两师六千人拨给张发奎,后来张附蒋没有留难;
2)张发奎说,衡阳之战后,第四军只剩一千多人,没想过要散伙,但他允许部下自愿离开
3)张发奎说,1930年冬黄绍竑离开广西
(15)李宗仁说陈劲节想谋他的枪械,黄绍竑离开主要是他个人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