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决定了苏联北部战事,拉塞尼艾坦克对决,为何成为列宁格勒的灾难
创始人
2025-07-12 00:32:05
0

历史上有很多战役的胜败,是决定于一个小小的地方。官渡之战大家都说是决定于乌巢,但实际上是决定于白马和延津,因为颜良文丑就是在这两个地方败光了袁绍的骑兵精锐。

而一千多年后,在苏联也有这样一场战役,在拉塞尼艾苏军赔光了自己的装甲部队,而它的后果则是灾难性的。

一.外强中干的苏联人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就已经悄然的将部队运动到了集结位置。由陆军元帅威廉·冯·里布所领导的德国国防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巴巴罗萨行动前原先驻扎在东普鲁士,并是参与入侵苏联的三个主要集团军群之一。

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6集团军、第18集团军以及由埃里希·霍普纳领导的第四装甲集团军。总体来说,部署在拉塞尼艾附近的德军拥有20个步兵师、三个装甲师及三个摩托化步兵师。空中支援是由第1航空队负责。

苏联在其控制的波罗的海区域施行特殊的波罗的海军事管制区,北方集团军群入侵该区域后,这里便由西北方面军驻守,由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西北方面军的兵力有第8及第11集团军群,还有第27集团军群担任预备队。

整体而言,苏联的西北方面军拥有28个步枪师、4个装甲师以及2个摩托化师。(步枪师就是步兵师,往下统称为步兵师。就和参考资料里德军装甲部队称之为装甲师,苏军称之为坦克师一样。)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苏军此时装备水平不高,部队人员素质差,甚至很多部队的人员都不足够。虽然乍一看德军和苏军相比,二者在装甲部队上持平,步兵师上苏军还多出八个。

但实际情况是,苏军维持的是和平时期编制,所以一个师6000—8000人之间。而德军是一个师12000人至16000人之间。所以双方实际力量对比的话,德军的力量要强于苏军。

而在装备上,苏军此时大多数坦克封存在仓库里,许多装甲师和摩托化师也没有完成改编。许多团、旅级单位因为改编为装甲部队,所以原本配属给他们的骡子和马都被收走了,而坦克却还没有到位。

在坦克没有到位前,就拿着发给他们的45MM反坦克炮和76.2MM榴弹炮充当反坦克炮兵。但因为预定是坦克团了,所以既没有骡马也没有卡车,部队基本没有机动力。

最可怕的是,德军发动攻击时,苏军根本毫无准备,各部队的弹药辎重,甚至是许多坦克,装甲车和火炮都还在仓库里。这样的话部队遭到攻击,就基本无法做出多少反应。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德军的突袭下,苏军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丢城失地。

二.拉塞尼艾战役

6月22日战争爆发,面对德军的第四装甲集群的突击,苏军显得毫无办法。因为开战之初,德军轰炸机就摧毁了苏军许多的通讯站和机场,海军基地也遭到空袭。苏联军机在德军发动轰炸前一小时就已经得到警告,但他们的机场设施在德军的第一波轰炸行动中便被摧毁。

所以他们根本无法从这一混乱中醒悟过来,许多部队甚至不知道战争已经爆发了,因为他们都无法得到来自友邻部队或是上司的命令。

不过苏联的费奥多尔·库兹涅佐夫将军并不是一个菜鸟,他命令第三和第十二机械化军做好反击准备。但反击最终没有发动,这是因为部队并没有能够按照预定计划集结。当然讲道理,在这样的混乱状态下,他能组织部队就不错了。

于是他只能让部队在拉塞尼艾集结,准备在这里和德军决一死战。但不幸的是,此时德军名将曼施坦因所率领的第56装甲军已经越过了杜萨比河,而其友邻部队也度过了尼曼河。

6月23日,库兹涅佐夫命令部队反击。然而很不幸,他的部队缺乏隐蔽措施,又没有空中掩护,所以部队刚刚集结就被德国空军发现,紧接着就是大规模空袭的到来。因为没有任何苏联战机的阻挠,所以德军的行动异常顺利。

库兹涅佐夫的部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他的第23坦克师,他们遭到来自Ju88轰炸机的攻击,引燃了40辆车辆,包括坦克及卡车。这个数字看着可能不多,但要注意,苏军此时部队整备率不佳,这些损失数字都是宝贵的可正常的出勤车辆。

虽然这一天德军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毕竟那些T34和KV坦克简直是坚不可摧。但是苏军装甲部队整体素质差的弱点暴露无遗,同时坦克没有无线电,而且缺乏油料弹药。所以往往会被德军装甲部队高速割裂,然后回身将其消灭。

一句话,单个坦克——比如那辆在通往拉塞尼艾的交叉路口作战的KV2重型坦克——孤身阻击德军的举动虽然壮烈,但是对战局没有任何改变。

此时苏军部队开始节节后退,到了6月23日时,第11集团军的指挥官莫洛佐夫中将命令他的部队撤退至位于考那斯的尼曼河旧要塞,并向西北移动30英里(约48公里)至约纳瓦。

至6月25日傍晚时,苏联第8集团军已撤退至里加附近,而第11集团军群则在维尔纽斯往陶格夫匹尔斯的路途上。

6月26日,德国国防军第41装甲团第1装甲师及第36摩托化步兵师还有其余的步兵师会合并截断了苏联装甲部队的后路。红军第3机械化军已经用光了燃料,索连京将军的第2装甲师被包围且几乎被歼灭。

第5装甲师及第84摩托化步枪师则因为大量的人力及车辆耗损而严重缺乏战力。第12机械化军虽然即时撤出包围圈,但也严重缺乏油料与弹药。

现在苏军已经耗尽了他们手上为数不多的底牌,德军前方的道路几乎毫无阻拦了。

三.苦涩的失败

红军现在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拉塞尼艾的失败意味着什么。从短时间,随着第三和第十二机械化军的溃败,德军推进速度大幅度提升。

苏联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只撤出位于利耶帕亚和文茨皮尔斯的基地,到了6月26日更是全面退出里加。这就意味着,通往列宁格勒的道路已经彻底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苏军在这个时候还做了一连串错误举动,比如说在曼施坦因控制了北德维纳河并且攻陷了陶格夫皮尔斯之后,铁木辛哥开始极力的想要守住西岸,从里加到利瓦尼的合流右岸交给了苏联第八集团军,而利瓦尼到克拉斯拉瓦这一段是第十一集团军守卫。并且调来了两支预备队,分别是第27集团军和隶属于莫斯科军区的第21机械化军前来支援。

然而得到部队后,库兹涅佐夫命令第二十一机械化军开始反击,试图摧毁德军在陶格夫皮尔斯附近的桥头堡。

但结果是他们被曼施坦因圈进了陷阱,第二十一机械化军不仅损失惨重,耗尽了自己宝贵的可出勤坦克,还被曼施坦因冲破了防线。红军只能越撤越远,并在7月1日撤往了爱沙尼亚。

事实上,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苏联红军已经损失了自己全部的装甲力量。三个机械化军被德军打的不能说全军覆没,那也几乎耗尽了元气,现在苏军只能依靠那些不易机动的步兵和火炮来阻挡德军了。

我们可以想一下,面对德军那些凶狠的攻击,机动灵活的装甲部队。步兵们构筑的防线,是否能挡住敌人吗?

答案,显然不能,这就是长远的一个灾难。那就是失去了自己的机动部队后,苏军的防御变得更加捉襟见肘。因为他们已经无力去阻止那些横冲直撞的德军坦克了,靠步兵根本不可能去阻止对方。

而此时接手防御的伏罗希洛夫在卢加防线也已经是超长发挥了,利用步兵和炮兵,在曼施坦因侧翼机动,打崩了曼施坦因所指挥的第56装甲军的侧翼,逼退了孤军深入的曼施坦因。

可以想象,如果此时伏罗希洛夫手上还存留有一个完整的机械化军,那么曼施坦因遇到的就不是炮兵和步兵,而是一个机械化军的在其侧翼发动的强大的反击,第56装甲师即便没有全军覆没,也会被打的伤痕累累。

这样德军要在之后突破卢加防线就变得非常困难,伏罗希洛夫也能依靠机械化军进行机动防御,灵活的应对德军对卢加防线的穿插。

可惜这一切都只是想想,因为苏军已经在拉塞尼艾战役中,几乎损失了自己全部的机械化军。现在他只能依靠步兵和炮兵,去坚守这条三百公里长的防线了。

结语

历史没有如果,失去了机械化军的苏军,在漫长的战线上只能依靠步兵来防守。一切都在拉塞尼艾成了定局,列宁格勒从苏军在此地失败开始,就注定了要遭到合围和攻击,因为苏军已经没有任何力量来阻击德军了。

参考文献:《回忆与思考》

《东进·苏德战争》

《二战解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千... 李斯自从与赵高合谋,将秦始皇之死秘不发丧,矫诏令公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杀,就一步步落入赵高的陷阱,最...
原创 《... 题记:近来追剧,不小心就看到了《那年花开月正圆》。发现剧中多数地方跟清朝实际情况非常相似,包括很多细...
原创 曾... 晚清四大名臣,每一位都堪称传奇。但曾、李、左、张四人中,论功勋和影响,还是首推曾国藩。曾国藩字伯涵,...
原创 国... 十四年抗战谱写出无数英雄史诗,战士们的鲜血冲刷了过去百年的屈辱历史,也为祖国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官婉儿之死:才貌双绝却无政治...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暴卒,外界传言是韦后和安乐公主下的毒手,企图学武则天临朝摄政,眼...
原创 皖... 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曾发动一场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谁也没想到,哪怕有外敌侵略的情况下,他还敢冒天...
原创 此... 如果此人不死,三国早就统一了,哪里还有曹操刘备的事儿!你知道这个能一统三国的人是谁吗? 能一统天下...
原创 江...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长河中,无数英勇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的无私奉献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在这群璀璨的星...
原创 按... 包拯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包拯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国力最鼎盛的仁宗时期,他一生宦海几十年,当过的...
促技艺传承 助文化传播(暖闻热... 常 晋 【人物】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 【故事】王文旺出生于河北武邑县一个农村木工世家。曾经...